河南省新乡市2018年中招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7903003.docx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540493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乡市2018年中招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790300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新乡市2018年中招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790300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新乡市2018年中招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790300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新乡市2018年中招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790300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新乡市2018年中招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790300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乡市2018年中招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790300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新乡市2018年中招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790300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中招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羁绊/滑稽 撤销/合辙押韵 拮据/据理力争B.睥睨/庇护 繁衍/气息奄奄 涂抹/拐弯抹角C.勾当/污垢 嘹亮/穷困潦倒 酬和/随声附和D.告罄/芳馨 取缔/根深蒂固 咀嚼/味同嚼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2分)A.脉膊 大拇指 严惩不怠 旁征博引B.切磋 黄梁梦 通宵达旦 嘎然而止 C.安祥 摇控器 妇孺皆知 悬梁刺股D.部署 百叶窗 以逸待劳 平心而论3.古诗文默写(8分)(1)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2) ,奉命于危

2、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 , ”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规律。(4)“日月”均是诗人喜爱的意象,诗人喜欢借“日月”抒怀。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 , 来源:学&科&网 ”,借“朝阳出海”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流露出淡淡的乡愁;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诗句“ , ”,借“明月”寄托世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牵挂之情。4.名著阅读。(4分)(任选一题作答)(1)水浒中的酒,飘香在江湖,融入了英雄们的血液里。从下面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先写出与酒相关的一个故事名称,再简要介绍该故事的情节。 酒壮英雄胆 酒误英雄事 酒伤英雄心(2)反抗是经典名

3、著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反抗的也许是强权,也许是命运。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情节,分析人物的反抗精神。孙悟空 鲁达 祥子我选第 题中的 :(答题时请标明序号)5.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中学生是一个非常忙碌的群体,繁忙的学业和升学的压力仿佛已经占据了他们所有的空间。 。一是因为很现实的语文考试的需要。博览群书胜过漫游题海,书读得多了,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积累素材培养语感,并将其转化为分数。 。中学生的生活不应只有作业和考试,读书让你拥有更加丰富的人生。三是为了成长的需要,让自己在身体发育的同时用阅读来滋养自己的心灵。6. 阅读下面材料

4、,按要求答题。(共8分)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某校针对学生是否在课外经常阅读诗词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表所示:选项经常读从没读很少读时不时抽空读人数21285249百分比来源:Zxxk.Com13.5818.1833.7631.8材料二: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强调把学诗当成中国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因短小精悍、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征,成为中国蒙学的三大经典读物。唐诗三百首这样的诗歌精选,早在明清时期就成为经典的启蒙读本。材料三:屈原、范仲淹、岳飞、陆游、文天祥、于谦、秋瑾、谭嗣同等古代先贤的诗词,显示出作者在家国危难、民族危亡之时,驱除鞑

5、虏、保家卫国的民族气节与爱国感情,激励着我们为中华们民族的复兴崛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材料四:学生不爱学古诗词,首先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距离较远,且诗歌内容多是诗人根据自身的经历有感而发,学生年龄尚轻,人生阅历尚浅,所以难以理解诗歌内涵,看似诗中花草树木,实则都是诗人的情深一片,而学生不能领悟,也不能苛责学生领悟更深。再就是应试教育逼迫我们必须掌握各种相关知识,老师一着急就容易满堂灌,学生就更加反感。家长,社会等大环境也都忽视对学生的传统教育,所以促使学生更在乎背英语单词数学概念之类。(1) 观察材料一的图表,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2)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学生阅读经典

6、诗词的必要性。(4分)(3) 请结合材料四,为如何在校园推广经典诗词提两条建议。(2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等待那只手老头没睡,还在用眼睛的余光悄悄打量我。我知道他在等待下手的机会。我也没睡。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这一点苗头我还是看得出来的。于是我暗自后悔:要是不贪图那个懒觉,早20分钟起床就能买到卧铺票,何至于胆战心惊地和一个老家伙这么对峙着?很显然,那老头比我还有经验。因为刚才上车一落座,他竟然目不斜视地看着我,微笑着说:“你长得很像我儿子。”我在心里冷笑了一声。因为我穿西服、打领带、抱着笔记本电脑,身边还有个寸步不离的密码箱,我就像你儿子?嘀咕

7、完之后,我顺便瞅了瞅他,灰旧夹克、两天以上没刮的胡茬儿、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炯炯双眼。于是我没吭声,连头都没点,假装没听见。他讪讪地笑了笑说:“我3年没见着他了,只偶尔听到他的声音。”我轻轻打了个冷颤。如果我的判断没错的话,这老头是个很难缠的对手,配得上老奸巨滑这个词。东奔西走,和这个行当的人打交道多了,有输有赢。但一开始就这么跟目标套近乎的,他是第一个。所以,我又瞅了他一眼。我也有两年没和父亲照过面了,虽然我也偶尔给他打打电话,寄些钱。我的预感没错,夜里车厢里的人大都睡了,他却没有。其实即使没有这种预感我也不会睡着的,我早已练就三昼夜不合眼也神志清醒的功夫。这是经验,也是饭碗,况且我怀里还有

8、张支票,那是分公司这个季度的费用。寸步不离的密码箱不过是个道具,里面是几件换下来的内衣。我知道这老头是看得出来的,他那一脸沧桑就是证明。所以我能做的,只有清醒和谨慎,然后,静静地等待那只手。来源:学科网ZXXK我躲在外套里观察他。硬座车厢的空调像是从里往外倒抽热气似的。我一直紧绷着肌肉,竖立起来的汗毛蹭着毛衣,身上痒痒的。时间久了,牙齿还开始打起架来,不知是真冷还是我太紧张。他一直看着窗外,车窗外面黑灯瞎火,亏他有这分耐心。于是我有些恍惚,冲着他这分镇定劲儿,到底我和他哪个是猎手,哪个是猎物呢?他动手了。他用右手理了理头发,那烟灰色的头发其实不乱。我观察过他那只右手,中指和食指几乎一般长,白皙

9、瘦削,皱纹少的和他的年龄一点儿也不相符。他的骨节小的很,中指第一个关节处还有淡黄的烟熏色,看起来很是精致。那只手有点小心翼翼,终于还是游移着探了过来,越过我头顶的时候带着一道阴影,让我有些窒息。不过我却没看出预想中那种高明的熟练,这让我窃喜着,在脑海里虚构出即将发生的人赃俱获的画面。盖在身上的外套一紧,从脖子往里灌的冷风忽然就没了,我觉得像是突然钻进了被人暖好的被窝。惊讶让我努力睁大了眼,可是外套领子遮住了我的视线。老头从我头顶上发出一声细微的叹息:“唉,一个人在外面劳苦奔波的,不容易。”我赶紧闭上了眼,用了很大力气。生怕我眼里也有他那样的泪光。不知怎么的,我忽然特别希望那只手能停一停,拍我两

10、下。7.阅读全文,请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4分) 8.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4分)(1)请说出你对第段中加点的词语“苗头”和“对峙”的理解。(2)简要分析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9.本文以“等待那只手”为题有何作用?(4分) 10.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老头”这一人物形象。(4分)(2) 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共12分)别总踩着别人脚步走路 散发传统文化气息的故宫日历、印有个性话语的折扇、以“御花园彩石甬路”为主题的五彩耳钉近来故宫博物院及其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一时间,把故宫文化带回家,在朋友圈晒一晒来自故宫的礼物

11、,成为风尚。在晒景、晒娃、晒自拍居多的朋友圈,百年文物缘何走红?“既富有时代气息,有意思;也饱含历史厚重感,有韵味。古典基础上的点滴创新,铸就了故宫文创产品活着的灵魂。”一位网友的评价,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倘若原封不动地把日历、折扇搬到市场,即便有人青睐,恐怕也很难引一时风骚。相反,不管是与互联网联姻,还是接地气的创意,正是在渠道和内容上的更进一步,才让这些高大上的文化 飞入寻常百姓家。其实,文化最忌炒冷饭,最讲求创新创造。从写就一篇翰墨短文,到熔铸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无不需要贯注创新之魂。清代画家郑板桥自幼爱好书法,勤学苦练,临摹各家字帖,可总觉得自己进步不大,为此深感苦恼。他的妻子一语点破:

12、“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郑板桥猛然醒悟。此后,他力求创新,开创出了“板桥体”。“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一味固守,千篇一律,只会让文化丧失活力;善于推陈出新,呼吸现代新鲜的氧气,才能不断让文化绽放新芽,枝繁叶茂。反观当下,一些文化现象仍值得我们反思。比如,有的书籍,毫无创见不说,内容还东拼西凑,被人戏谑为“垃圾书”;有的综艺节目,千篇一律地从国外引入相似模式,结果水土不服,观众不买账;还有的电影,奉行“拿来主义”,剧情场景总是“借鉴”他人作品,屡陷抄袭漩涡,等等。正如美学家朱光潜所言:“老是那样四平八稳,没有一点精彩,不是庸就是俗

13、,虽是天天在弄那些玩意,却到老没有进步一稳就定,一定就一成不变,由熟以至于滥,至于滑。”从这个意义而言,故宫文物的走红,既是一种警醒,更是一种启示。“只见汪洋就以为没有大陆的人,不过是拙劣的探索者。”很多时候,我们慨叹无法抵达新的彼岸,究其缘由,与其说是因为文化创新思绪干涸,倒不如说是因为对自身挖掘得不够透彻。南史曾载,宋文帝时有一位名为陆澄的学士,好学博览,行、坐、食手不释卷,时称“硕学”,可其晚年想撰写一部宋书,却始终不成。原因在于,他是读了很多书,却一知半解。时人王俭戏称:“陆公,书橱也。”囫囵吞枣,难免思绪短路;甘做“书橱”,何谈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

14、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文化创新这条新路上,或许有绊脚的石头,或许有拦路的枯枝,但不管怎样,一番披荆斩棘之后,我们必将发现一个更丰富、更精彩的世界。1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12文章开头引用故宫文物走红的例子有何作用?(3分)13请简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分)14从第段来看,阻碍文化创新的因素有哪些?(2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0分)(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二)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注释】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广:开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