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2016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解析版)_5424155.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490529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2016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解析版)_542415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2016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解析版)_542415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2016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解析版)_542415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2016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解析版)_542415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2016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解析版)_542415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2016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解析版)_542415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2016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解析版)_5424155.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2016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6分)1化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B青少年缺钙会引起佝偻病和发育不良C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对人体有害D吸烟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因为香烟的烟气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的溶解性及性质分析解答;B、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分析解答;C、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香烟烟气的成分、对人体的危害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于一氧化碳不能与水反应也不会溶于水,所以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2、故选项说法正确;B、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故选项说法正确;C、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性,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对人体有害,故选项说法正确;D、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等,吸烟有害健康,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的热点,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有毒物质(甲醛、亚硝酸钠等)、六大营养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题2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加热高猛酸钾制取氧气 D称量氢氧化钠【分

3、析】A、根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步骤分析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C、根据实验室加热高猛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分析D、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称量时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解: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要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看是否冒出气泡,A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防止瓶底被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要预先放少量细沙或水,B不正确C、加热高猛酸钾制取氧气时,为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应在试管口处放一点棉花,C不正确D、用天平称量氢氧化钠时,由于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所以要把氢氧化钠放入玻璃容器内进行称量,D不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只有严格按照基本操作步骤进行才能防止意外发生

4、,实验操作必须规范,基本步骤要熟练掌握3元素周期表中钾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钾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子的核内有19个质子B该元素离子的核外有19个电子C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D该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为39.10g【分析】由汉语名称,可知其元素种类;由题目中元素周期表中钾元素的某些信息可知其原子序数,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可知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由图可知其相对原子质量,但要注意单位为“1”,而非“克”【解答】解:A由题目中元素周期表中钾元素的信息可知其原子序数为19,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可知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9,故正确;B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

5、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钾原子核外有19个电子,而不是钾离子,钾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故错误;C由汉语名称“钾”,可知其元素种类为金属元素,故错误;D由图可知其相对原子质量,但要注意单位为“1”,而非“克”,所以相对原子质量为“39.10g”,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说法错误,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4纯净物M在密闭容器中微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AM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BM中有氨气CM由四种元素组成 DM可能是碳酸氢钠【分析】A、根据题意“微热就能分解”,说明M不稳定

6、;B、纯净物M是不可能含有氨气的;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生成物可以推测反应物中的元素组成;D、根据M的元素组成考虑【解答】解:A、根据题意“微热就能分解”,说明M不稳定;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生成物中有氨气,不能证明原物质中就有氨气,且原物质是纯净物,故一定不能含有氨气;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物质X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CO2,说明M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正确;D、物质M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M不是碳酸氢钠故

7、选C【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掌握物质的元素组成;掌握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5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一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加水溶解、过滤、蒸发B区分氯化钠、硝酸铵、碳酸钙加适量的水,充分溶解C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紫色石蕊试液D除去FeSO4溶液中混有的CuSO4加入过量的锌粉,过滤AA BB CC DD【分析】A、根据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B、根据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C、根据酸碱指示剂只能指示溶液的酸碱性,不能测定溶液的

8、酸碱度进行分析;D、根据锌和硝酸铜、硫酸亚铁都会反应进行分析【解答】解:A、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没有除去杂质,除去了主要物质,故A错误;B、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碳酸钙难溶于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C、酸碱指示剂只能指示溶液的酸碱性,不能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故C错误;D、锌和硝酸铜、硫酸亚铁都会反应,既除去了主要物质,也除去了杂质,故D错误故选:B【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6如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

9、的是()温度/20304050溶解度/gNaCl36.036.336.637.0KNO331.645.863.985.5A两种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3040之间B两种物质的溶液均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较多的晶体C50时,将10gKNO3加入20g水中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30,有KNO3晶体析出D20时,分别向100g水中加入等量的NaCl和KNO3,得到的NaCl溶液的质量大于KNO3溶液的质量【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

10、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在2030之间,氯化钠从36g增加到36.3g,硝酸钾从31.6g增加到45.8g,所以两种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故A错误;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所以氯化钠不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较多的晶体,故B错误;C、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所以20g水中会溶解9.16g硝酸钾,50时,将10gKNO3加入20g水中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30,有KNO3晶体析出,故C正确;D、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分别向100g水中加入等量的NaCl和KNO3,得到的NaCl溶液的质量小于于KN

11、O3溶液的质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表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结束后镁和铁一定都有剩余B反应消耗盐酸的总质量铁大于镁C0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D0t2时段,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小于铁的质量【分析】根据题意“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通过图象可知金属镁和铁与酸反应的速率和生成氢气的质量,由此可推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并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

12、推出金属和酸的用量问题【解答】解:A、如图最终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则消耗的盐酸质量相等,那么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Mg消耗得少、Fe消耗得多,已知根据“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因此镁一定有剩余,铁可能反应完,故A说法错误;B、由图可知生成的氢气质量是相等的,则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也是相等的,故说法错误;C、由图可知,0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曲线镁在铁的上方,即镁产生的氢气的比铁的多,故说法错误;D、0t2时段产生的氢气相等,而反应中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Mg消耗得少、Fe消耗得多,故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金属与酸反应的有关知识,综合性较强,不仅需要根据图象和题意分析出直接信

13、息,还需要根据计算得出用量问题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消融 B摩擦起电 C缓慢氧化 D轮胎爆炸【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冰雪消融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摩擦起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缓慢氧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轮胎爆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9下列关于厨房中一些问题的

14、解释不正确的是()A菜刀用完后洗净擦干,是为了防锈B烧开水时壶盖被顶起,和蒸汽机的原理相同C高压锅做饭熟的块,是因为气压增大,沸点升高D用碘盐、加铁酱油的目的是为了补充碘单质、铁单质【分析】A、根据金属生锈的条件及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液体沸点会随液体表面上的空气压强增大而升高;D、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解答【解答】解:A、将菜刀用完后擦干存放,以防生锈,故正确;B、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和蒸汽机的原理相同,故正确;C、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故正确;D、用碘盐、加铁酱油的目的

15、是为了补充碘元素、铁元素,故错误答案:D【点评】此题考查了多个知识点,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考查熟练掌握离子的基本性质,能用粒子的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10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B所有的原子核都是有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D原子的质量基本上等于原子核的质量【分析】A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B根据原子核的结构来分析;C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上【解答】解: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故正确;B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有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内就没有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