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2014.6.11中药全部-医学资料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19362261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o.62014.6.11中药全部-医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No.62014.6.11中药全部-医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No.62014.6.11中药全部-医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No.62014.6.11中药全部-医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No.62014.6.11中药全部-医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o.62014.6.11中药全部-医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o.62014.6.11中药全部-医学资料(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导论,王 平 pingwangtcm,中药的产地、采集,道地药材:某一地区所生产的质量高、疗效好、素有盛名的药材。 根初春、秋末; 茎、叶最茂盛时期; 花含苞待放时; 果实初熟时;种子老熟时;,药材好 药才好,中药的炮制,概念: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必要的加工过程。 目的:改变药物的性能,增强药效;消除或降低不良反应;除去不良气味或杂质,用量准确;便于制剂或贮藏。 洗;漂;炒;煅;炮;炙;煮;煨;蒸;水飞,中药的性能,四 气,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寒凉:清热泻火解毒,用于热性病; 温热:温里散寒助阳,用于寒性病。,五 味,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 酸收敛固涩; 苦燥湿清泻;

2、甘补益和中缓急; 辛发散行气行血; 咸软坚润下。,归 经,药物对机体某部位的选择性作用,即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它脏腑、经络的病变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升降浮沉,药物在体内不同的作用趋向,是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势相对而言。,升上升,升提 浮轻浮,发散,降下降,降逆 沉沉降、下行,上行 向外,下行 向内,中药的配伍药物“七情”,单行:单味药物治疗疾病。 相须:性能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增强原有疗效。 相使:性能功效具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一主一辅,提高主药疗效。 相畏:毒性或副作用被另一药物减轻或消除。 相杀:减轻或消除另一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使另一药物的功

3、效降低或丧失。 相反:两药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煎药法,先煎:矿物、介壳、化石等质地坚硬者 后下:易挥发的芳香类或久煎有效成分易破坏的药物 单煎:贵重药材 包煎:细小的种子、有绒毛刺激咽喉的药物 烊化:胶质、性粘又易于溶解的药物,解表药,发散表邪,用以解除表证的药物。 辛温解表药:适用于风寒表证,如麻黄、桂枝 辛凉解表药:适用于风热表证,如柴胡、薄荷 中病即止 里证忌用,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外感风寒表实证; 风寒外束,肺气不宣之实喘; 水肿实证兼表证者。,桂枝,功效: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温经通阳。 应用:外感风寒表证; 风寒湿痹,肢节疼痛; 心阳不足,

4、脾阳虚衰,月经病。,柴胡,功效: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应用:邪入少阳半表半里证; 肝郁气滞证; 中气下陷证。,薄荷,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止痒,疏肝解郁。 应用: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 风热上攻引起的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风热束表麻疹不透及风疹瘙痒; 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月经不调。,清热药,药性寒凉,以清除里热为主要作用,治疗热性病证的药物。 清热泻火:急性热病或实热证; 清热解毒:热毒证; 清热凉血:血分实热证; 清热燥湿:湿热证; 清虚热:阴虚内热证。,石膏,功效:清热泻火,清肺胃热,生肌敛疮。 应用:热在气分证; 胃火上炎之口渴、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肺热咳喘; 疮疡溃后

5、不敛,水火烫伤。,知母,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应用:热病、肺热咳嗽及阴虚燥咳; 阴虚火旺、胃热口渴及消渴证。,金银花,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应用:外感风热或温热病; 热毒疮痈,咽喉肿痛; 热毒血痢。,蒲公英,功效:解毒消痈,清肝明目。 应用:疔疮、乳痈、痈肿; 肝经风热之目赤肿痛、睑缘红烂。,牛黄,功效:清热解毒,化痰开窍。 应用:热毒壅盛的咽喉肿痛、溃烂及口腔溃疡; 热毒疮痈; 热入心包或中风痰壅证。,生地,功效: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应用:温热病热入营血之身热口干、舌红绛; 热病后期,低热不退或阴虚内热; 血热妄行之出血证; 热病伤津之口渴咽干; 消渴证。,黄芩,功效:清热

6、燥湿,清热解毒,凉血安胎。 应用:湿热证; 肺热咳嗽及火毒疮痈、咽喉肿痛; 血热胎动不安。,黄连,功效:清热燥湿,清热泻火,清热解毒。 应用:胃肠湿热泻痢; 热病之高热烦躁、神昏谵语; 痈肿疔毒。,黄柏,功效:清热燥湿,滋阴降火,解毒敛疮。 应用:湿热所致各病证; 阴虚发热; 热毒壅盛的痈肿疮疡、皮肤湿疹、臁疮。,祛湿药,祛除湿邪、治疗湿性病证的药物。 祛风胜湿药:风湿痹痛、筋脉拘急等; 芳香化湿药:湿邪困脾、运化失职证; 利水渗湿药:水肿、小便不利等。,独活,功效:祛风胜湿,止痛,散寒解表。 应用:风寒湿痹之腰膝酸痛,两足痿痹; 外感风寒夹湿证。,木瓜,功效:化湿舒筋,和胃。 应用:风湿痹痛

7、,脚气浮肿; 暑湿所致呕吐泄泻,腹痛转筋。,藿香,功效:解暑化湿,和中止呕,行气止痛。 应用:暑湿所致头昏胸闷、恶心呕吐; 湿阻中焦,胸痞呕恶; 脾胃气滞,脘腹胀痛。,苍 术,功效:燥湿健脾,祛风胜湿,明目,散寒解表。 应用:湿阻中焦证; 痹证; 青盲、夜盲等; 外感风寒头痛、无汗者。,砂 仁,功效:化湿行气,温脾止泻,安胎。 应用:湿阻中焦或脾胃气滞之脘腹胀闷、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等; 脾胃虚寒的腹痛泄泻; 妊娠呕吐及胎动不安。,茯 苓,功效: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 应用:水肿、尿少等; 脾虚湿盛证; 心神不安之心悸、失眠等。,茵陈,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应用:用于黄疸,阴黄阳黄皆可。

8、,木通,功效:利尿通淋,通经下乳。 应用:心火上炎证及膀胱湿热证; 乳汁不通,血瘀闭经。,泻下药,能够滑利大肠促使排便或引起腹泻的药物。 攻下药:肠道积滞,尤其是实热积滞; 润下药:肠燥津枯便秘; 峻下逐水药:水肿、臌胀、胸胁停饮之正气未衰者。,大黄,功效:攻击导滞,泻火解毒,活血止血,祛瘀通经,退黄通淋。 应用:胃肠实热积滞,湿热证,寒积便秘,气血亏虚之便秘; 火邪上炎诸症,热毒疮疡及阳性痈肿未溃或溃后热毒未尽,肠痈; 血热妄行的出血,血热伤阴的出血,外伤出血; 产后腹痛,跌扑损伤; 湿热黄疸,热淋。,芒硝,功效:通便导滞,润燥软坚,泻火解毒。 应用:热病胃肠实热积滞,小儿食积; 火邪上炎证

9、,阳性疮疡。,止咳化痰平喘药,能够减轻或抑制咳嗽、气喘的药物止咳平喘药内伤、外感引起的咳嗽和喘息。 消除痰涎的药物化痰药痰多咳嗽,痰饮气喘,咯痰不爽。,桔梗,功效:宣肺祛痰,开音利咽,排脓疗痈,引药上行。 应用:咳嗽痰多,咽痛喑哑; 肺痈及痈疽肿毒; 用于胸膈以上的疾病。,苦杏仁,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应用:咳嗽喘促; 肠燥便秘。,半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应用:痰湿诸症; 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胸脘痞满疼痛,梅核气,痰热呕吐而心下痞,痰气互结之瘰疬瘿瘤。,川贝母,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解郁散结。 应用:风热咳嗽,肺虚久咳; 忧思郁结,胸闷腹胀; 痰核,瘰疠,瘿瘤,

10、乳痈,痈疽肿毒。,行气药,疏通气机,消除气滞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用于脾胃气滞的脘腹胀痛、嗳气吞酸;肝气郁滞之胸胁胀痛或癥瘕,月经不调;肺气郁滞致胸胁作痛、咳喘。,陈皮,功效: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应用: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恶心呕吐,肝郁脾虚泄泻; 痰湿阻肺之胸闷咳痰,痰湿中阻之腹胀纳呆。,枳实,功效:破气消积,化痰散结。 应用:饮食积滞之脘腹胀满,腹胀便秘,湿热泻痢; 痰湿阻滞,胸膈痞满,胸痹心痛,痰饮留积胸中之咳嗽气喘,中风。,活血化瘀药,以通畅血脉、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适用于多种血行不畅或瘀血阻滞之证。,川芎,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应用:血瘀气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肝郁气滞

11、之胸胁胀痛,跌打损伤; 外感风邪头痛,风湿痹痛。,丹参,功效: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除烦。 应用:瘀血所致月经病,心胸脘腹疼痛、跌打损伤等; 疮疡痈肿; 热病所致之烦躁神昏,心阴不足、心火亢盛之心悸失眠。,红花,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 应用:瘀血所致月经病,产后病; 跌打损伤之瘀滞疼痛,胸痹心痛,癥瘕积聚。,桃仁,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应用:月经病;跌打损伤;症瘕积聚;肺痈肠痈; 肠燥便秘。,止血药,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适用于各种出血证,如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及创伤出血。,小蓟,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消痈。 应用:血热妄行之各种出血; 热毒痈肿、黄水疮、癣

12、疮。,三七,功效:化瘀止血,消肿止痛。 应用:各种出血证; 跌扑闪挫、筋骨折伤,痈疡肿痛初起。,消导药,消食化积,治疗饮食积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适用于饮食积滞,或宿食不消引起的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嗳腐纳呆,恶心纳呆,大便失调,及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山楂,功效: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应用:饮食积滞证、小儿疳积; 产后腹痛、恶露不尽,血滞经闭或痛经,疝气作痛,胸痹心痛。,麦芽,功效:消食和中,回乳消胀。 应用: 饮食积滞,脾虚食少; 断乳或乳汁郁积的乳房胀痛。,鸡内金,功效:消食运脾,缩尿止遗,散瘀化石。 应用:饮食积滞,小儿疳积; 遗精遗尿; 淋病,胆结石。,收敛药,又称固涩药

13、,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治疗各种滑脱证的药物。 适用于久病体虚所致的自汗盗汗,久咳久喘,久泻久痢,遗精遗尿及崩漏带下证。,五味子,功效: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养心安神。 应用:肺虚久咳或肺肾两虚之咳喘; 阴液不足之口干渴,消渴证; 遗精、久泻; 心神不安证。,乌梅,功效: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安蛔止痛。 应用:肺虚久咳,干咳少痰; 久泻,久痢; 津伤口渴及消渴证; 蛔厥腹痛及胆道蛔虫病。,山茱萸,功效: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应用:肝肾亏虚证; 遗尿遗精,汗出不止,崩漏证。,平肝息风药,以平肝潜阳或息风止痉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平肝熄风药均入肝经,主要适用于肝阳上亢的头痛眩晕及肝风

14、内动的痉厥抽搐等。,羚羊角,功效: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用:肝风内动之惊痫抽搐; 肝火上炎之目赤头痛,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风热感冒,温热病高热神昏。,天麻,功效:平肝潜阳,息风止痉,祛风通络。 应用:肝阳上亢或肝风上扰之头痛眩晕; 肝风内动之惊痫抽搐; 风湿痹痛,中风后遗症。,安神药,凡以安定神志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神志失常类病证的药物,称为安神药。 安神药多属矿石、贝壳或植物的种仁,前两种质地沉重,多具有重镇安神的作用;后者质润滋养,多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 安神药主要适用于心神不宁之证,如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烦躁,以及癫狂、癫痫等症。,朱砂,性味:甘,寒;有毒 功效:镇心安

15、神,清热解毒。 应用:心神不安证; 疮痈肿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酸枣仁,功效:养心安神,生津敛汗。 应用:心悸失眠多梦等神志不安证。 自汗,盗汗,消渴病之口干舌燥,远志,功效: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应用:惊悸多梦,失眠健忘; 咳嗽痰多,咯痰不爽,痰蒙心窍之精神错乱; 痈疽肿毒,乳痈肿痛,温里药,能温里除寒,主要用以治疗里寒证的药物。 适用于里寒证。,附子,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应用:亡阳证; 各种阳虚证; 痛痹。,肉桂,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应用: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 肾阳虚衰,虚阳上浮证; 寒性腹痛、疝气疼痛、腰痛、胸痹; 冲任虚寒之月

16、经病,阳虚寒凝之阴疽、流注。,补益药,能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主要用以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 补气药 补血药 补阴药 补阳药,人参,功效:大补元气,补肺健脾,生津止渴,安神增智。 应用:气虚欲脱证; 肺气虚、脾气虚; 热病气津两伤、消渴; 心气不足之心神不安。,黄芪,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 应用:肺脾气虚、中气下陷诸症; 自汗、盗汗; 气虚水停之浮肿、小便不利; 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熟地,功效: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应用:血虚诸症、血虚肠燥便秘; 肝肾阴虚证; 肝肾精血亏虚证。,当归,功效:养血补血,活血调经,祛瘀止痛,润肠通便。 应用:血虚诸症;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 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肿疮疡; 血虚肠燥便秘。,北沙参,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应用: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之干咳少痰、咽喉干燥; 胃阴虚或热伤胃阴所致的咽干口渴、饥不欲食、大便干结等。,何首乌,功效:补益精血,润肠通便,截疟,解毒。 应用:肝肾精血亏虚证; 肠燥便秘; 久疟; 痈疽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