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部分城乡规划卫生教学课件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19354522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8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部分城乡规划卫生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十一部分城乡规划卫生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十一部分城乡规划卫生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十一部分城乡规划卫生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十一部分城乡规划卫生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部分城乡规划卫生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部分城乡规划卫生教学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城乡规划卫生 第一节 概述 城乡规划包括 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 是城乡近期和远期发展建设的依据和纲 领。 一定时期内城市和村镇经济社会发展所 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是国家管理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自 1990年4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制定城 市规划的法律依据。 英国于18世纪就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 城市规划法规。 我国香港有关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法 规有129种以上。 世界上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城 市规划法。 一.人居环境概要 人居环境包括 城市 、集镇和村庄,是人类 聚居、生活的环境,也是人 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 物。 人居环境可分为五大系统: 1.

2、自然系统 2.人类系统 3.社会系统 4.居住系统 5.支撑系统 二.城市规划卫生 第二节 城市规划卫生 City Planning Sanitation 城市问题与健康城市 (一)城市问题 (二)健康城市 1.概念: 2.健康城市指标: 3.生态城市(Biocity):一种理想的城市 模式,生态城市因能保护与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与能源,实现资源消耗与再 生的平衡而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 目标。 二. 我国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确定城市性质,控制城市规模 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 合理发展中等城市 积极发展小城市 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我国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分类类人口规规模 特大城市100万 大城

3、市50-100万 中等城市25-50万 小城市20万 2. 远期规划和近期规划相结合,总 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相结合 3.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4.维护城市文脉,改善景观环境 5.加强安全防患,促进人际交往 三. 城市规划的基础资料 1. 自然条件 2. 经济技术资料:包括资源、能源、 人口资料(卫生部门提供相应资料)等。 3. 城市建设现状 4. 城市环境保护资料 5. 公共卫生资料 四. 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规划的卫生 学意义 气候 太阳辐射、风、温度、湿度、降水量 风: 风向、风速、风力等资料对城市的规划极为 重要。 多年平均的风向和风速是城市规划中决定工 业区与居住区位置关系的最主要的依据。 工

4、业区与居住区用地的位置关系 工业区的位置应 该设置在居民 区常年主导风 向的下风侧, 或者说设置在 居民区最小频 率风向的上风 侧。 2. 地形 太陡: 不利于建筑物布置和市内交通. 太平坦: 不利于排除雨雪水. 地形对风的影响 造成不利于污染物 扩 散的因素. 过山气流 山谷风 城市风 3. 水 重点考虑三个问题 (1)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排除口均应设在城 市 水源的下游 (2)建立饮用水源卫生防护带 (3)利用湖泊等水域建成风景区 4. 土壤 不能做居住用地的土壤: 污染的土壤 潮湿的土壤 五. 城市人口发展规模 编制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基础指标 基本人口服务务人口被抚抚养人 口 特大城市30

5、-34%20-24%42-50% 大城市31-35%19-23%42-50% 六. 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 (1)城市一般设:生活居住区、工业区、仓 库 区、对外交通区等 (2)生活用地选择城市卫生条件最佳地段 (3)工业区用地应在当地最小风向频率的上 风 侧,河流水源的下游 (4)各功能区用地应留有发展余地 (5)各功能区用地应同时选择 2. 城市各功能分区的卫生学要求 (1) 生活居住区的卫生学要求 日照良好、环境清洁、保持适 当人口密度、配置各种生活服 务设施等。 (2) 工业区的卫生学要求 工业区设置在生活居住区最小风向频率 的 上风侧以及河流水源的下游。 消耗能源多且污染严

6、重的工厂设在远郊 。 污染较轻的工厂设在城市边缘。 污染轻微或无污染的工厂可设在居住区 的 独立地段内。 排放有害气体工业不宜设在盆地或谷地 。 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设置卫生防护带。 工业区必须位于居住区的下游。 卫生防护带 (sanitary protective zone) : 又称卫生防护距离,指产 生有害因素的车间或工段的 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距离。 (3)对外交通运输和仓库区的卫生学要 求 对外交通运输的主要卫生问题: 大气污染和噪声干扰 城市仓库区应远离生活区 (4)郊区的卫生学要求 可设大片绿地和防护林带 污染严重的工业区可设在远郊 七. 居住区规划卫生 (一)居住区环境评价指标 1

7、. 建筑容积率 2. 居住建筑密度 3. 居住区人口密度 居住建筑密度 (%)= 居住建筑基底面积(m2) 居住建筑用地面积(m2) 我国采用的居 住建筑密度 : 4层楼 26% 5层楼 23% 6层楼 20% 返回 X 100% 全国平均人口密度122人/平方公里 上海老市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公里10万人以 上的范围占总面积2.5。 广州市区某些街道的人口密度也达到每平方 公里十几万人。 北京、天津、南京、杭州等大城市市区人口 密度没有这么高。北京老城区人口最稠密的 是天坛街道和椿树街道,每平方公里仅5万 多人 。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部门都认为,比较适当 的市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几千人至1万

8、 人,而中国的城镇,无论大小,大部分都在 这一水平以上 。 人口毛密度(residential density) 单位居住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 国外发达国家居住区人口毛密度指标一般 控制在每公顷400人以下,目前北京市居住区的 人口毛密度按每公顷800人左右控制。 投资建设的住宅小区平均人口毛 密度为2700人公顷,而一些私人投资建设的小 区则高达4000多人公顷。 人口净密度 net residential density 单位住宅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 人口净密度的计算和每人居住面 积定额和居住建筑密度有关。 人口净密度过高,人群密集,使 传染病易于流行。居住建筑密度 提高,影响住宅通风和

9、日照。 (二) 居住区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综合考虑 住宅建筑群可采用多种布局形式 以人的需要为中心,创造亲切、宁静、安 全的外部空间环境. .体现地方特色. (三)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也称配套公建 ),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 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 、行政管理和其他八类设施。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应与住宅楼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使用。 八. 城市绿化 (一)绿化的卫生学意 义 1. 调节和改善小气候 2. 净化空气,降低 噪声 3. 对人类有良好的 生理和心理作用 (二)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 1.公园绿 地 2.生产绿 地 3.防护绿 地 4.附属绿 地

10、5.其他绿 地 (三) 绿地布置 与自然地形相协 调 点、线、面相结 合 发展立体绿化 上海自1998年以来新建3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 绿地128块,4公顷以上公共绿地8块. 在上海,关于绿地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新 中国成立之初,上海人人均公共绿地只有一双 鞋大小的面积,而20世纪90年代初,人均公共 绿地是一张报纸大小的面积,1995年是一张床 的面积,现在差不多是一间屋的面积了。 到2005年,上海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将达到30 ,人均公共绿地将超过7平方米,上海将建设成 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现代化东方大都市、 一个生态型的大都市。 九. 城市环境噪声 1. 城市噪声的来源 (1). 交

11、通噪声 (2). 工业和建筑施工噪声 (3). 社会噪声 2. 城市环境噪声的评价指标 (1) A声级 (2) 等效声级 又称“等效连续A声级” (equivalent continuous A 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3) 昼夜等效声级 (4) 交通噪声指数 3. 控制城市环境 噪声的规划措 施 根本措施:合理 的功能分区 合理组织城市道 路网 十. 城市规划的其它卫生问题 城市交通 合理组织城市道路网:高速公路、主干道 、次干道、居住区级道路。 大城市道路交通趋势:地铁 城市废水和垃圾处理 规划垃圾处理厂 规划污水处理厂 3. 城市防灾减灾 4. 城市光污染 第三节 村镇规划卫生 村镇规划卫生中的主要问题 1. 主要公路穿越村镇 2. 功能分区界限不明显 3. 居住区建筑密度过高 4. 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 村镇规划的原则 (三大原则) 第四节 城乡规划的卫生监督 与城乡规划有关的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我国 第一部国家城市法规,1990年4月1日起 实施。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我 国村镇规划的法律依据。 二. 卫生部门应对城乡规划开展预防 性卫生监督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