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37832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合肥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合肥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合肥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合肥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肥一六八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入学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提示: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非选择)两部分。试卷清分100分第I(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毎小題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些说明了A. 嫡长子继承制B.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C.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D. “国”与“家”结合【答案】C【解析】【详解】祭祀祖先是受古代宗法制的影响,宗法制的特点不包括神权与王权的结合。C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2、,故答案为C项。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是一种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即“国”与“家”结合的制度。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黄河附近筑堤自保,甚至还恶意将灾害引致邻国。战国时,赵国曾将黄河决堤以浸淹齐魏。这说明A. 礼乐秩序遭到严重破坏B. 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C. 分封制严重阻碍农业发展D. 大一统王朝出现具有合理性【答案】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各自为政,不仅导致战争,还破坏百姓生活,可见国家统一十分必要,故D正确;A中材料没有体现;B中没有论及威胁中央集权信息;C中没有提及分封制信息。3.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予政,不在

3、制。”引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 分封制和郡县制B. 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 宗法制和郡县制D. 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井田制遭破坏,分封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经济基础。而分封制容易形成分裂割据势力,不利于巩固统治,此就是“周之失,在于制”。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统治。但是秦始皇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引发了农民起义,此就是“秦之失,在予政,不在制”。故引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分封制和郡县制,排除BCD,选A。4.康熙时期曾出现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情况。这

4、样做的实际意义A. 互相制约防止专权B. 提高中央决策机构的行政效能C. 使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D. 无实际意义,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外均为机构【答案】C【解析】【详解】将“中枢机构一分为三”的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而非防止专权,排除A;“中枢机构一分为三”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央决策机构的行政效能,排除B;材料“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三者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故选C;“中枢机构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显然具有实际意义,排除D。5.杰克是个雅典公民,今年(公元前430年)30岁,他是家庭中的男主人,今天是个太阳高照的日子,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召

5、开数次,影响了杰克干农活,但他还是参加。这是因为他A. 参加公民大会有工资B. 是终身公职人员C. 喜欢听索伦讲话D. 享有各种特权【答案】A【解析】【详解】由“公元前430年”,可知是伯里克利时期,那时雅典的民主政治生活有补贴制度保证,故选A;雅典公民民主政治实行轮番而治,并非终身公职人员,排除B;梭伦改革是公元前6世纪初,时间不符,排除C;到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公民有充分的参政权利,不会享受各种特权,排除D。6.梭伦改革后,雅典骑兵由第一、二等的公民组成,重装步兵由第三等级组成,轻装步兵和海军由第四等级组成。这反映出A. 所有雅典人都要服兵役B. 贵族掌握了军队指挥权C. 军队兵种与财产相挂

6、钩D. 第四等级承担更多义务【答案】C【解析】据材料“雅典骑兵由第一、二等的公民组成轻装步兵和海军由第四等级组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将公民按照财产多少分为四个等级,材料反映了军队兵种与财产相挂钩,故C选项正确;“所有雅典人都要服兵役”说法过于绝对,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贵族掌握了军队指挥权,故B选项错误;“轻装步兵和海军由第四等级组成”也不能说明第四等级承担更多义务,故D选项错误。故选C。7.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A. 罗马法摒弃了习惯法B. 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C. 罗马法

7、追求完美境界D. 罗马法主张消除压迫,使社会公平【答案】B【解析】【详解】罗马法仍然保留了一些习惯法,罗马法本质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不会消灭阶级压迫,故AD错误。材料中指出罗马人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转变的过程中罗马法由公民法向万民法的发展,体现了罗马法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的精神,故B正确。 罗马法注重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与时俱进,故C错误。8.1701年,英国某法案规定,接受政府差遣的人不得为国会议员。此举意在防止国王的亲信进入议会。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 国王有权任命内阁首相B. 议会的立法权相对独立C. 人民主权原则遭到破坏D. 国王成

8、为统而不治的君主【答案】B【解析】“接受政府差遣的人”指政府行政人员,“不得为国会议员”“意在防止国王的亲信进入议会”,表明英国防止行政权利的干预,以确保议会的立法权相对独立,故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9.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A. 议会无权制裁国王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王权受到限制,并

9、通过一系列法令的颁布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安妮女王直接解除辉格党人行政职务的做法违背了法律规定,说明君主立宪制尚未发展完善。故选B。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10.下图所示,在美国的攻治生活中,两党选举异常激烈,但没有造成政局不稳,其主要原因是A. 美国法律健全B. 两者的根本利益一致C. 两党互相牵制D. 民主制度充分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美国两党的本质。依据题意可知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是两党本质相同,都是中产阶级政党,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两党根本利益一致,故B项正确。11.之所以说“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

10、议制”,主要是因为A. 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B. 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C. 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D. 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德意志帝国的政体可知,皇帝拥有最高的行政大权,帝国宰相应对皇帝负责,排除A。德国的议会只是一种形式,联邦议会较之于帝国议会而言,权力稍大,但与帝国政府相比,仍受政府的控制,即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由此可排除B、C,选D。12.某些西方国家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是英国为了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下列对上述观点评价正的是掩盖了这场战争的性质认识到这场战争的实质是为英国的侵略战争进行辩护混淆了現象与本

11、质的关系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林则徐查禁鸦片仅仅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19世纪中期,英国刚刚完成工业革命,积极对外殖民扩张,扩大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材料中的说法是在为英国殖民者辩护,没有认识到战争侵略的本质。因此,正确,错误,故排除ACD,选B。13.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天国活动失败原因时说:“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太平天国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这说明A. 中国社会小农

12、意识根深蒂固B. 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纲领C. 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D. 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说,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缺乏更多的社会阶层,没有形成声援太平天国的力量。也就是说,当时的中国,尚未诞生新的强大的阶级力量。这根源于中国社会尚未形成新的经济结构,已经是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材料谈的不是小农意识,排除A;是指由工人阶级在进行革命和建设中同农民结成的革命联合,同时也不符合社会实际,排除C;B项属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因素,但与材料不符,排除。所以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

13、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名师点睛】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1)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3)担负任务新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4)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5)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14.辛丑条约内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己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的一款是A.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首B. 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C. 修订商约D.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答案】B【解析】【详解】辛丑条约 规定清政府要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 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

14、组织。 标志着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 清政府完全沦落为“洋人的朝廷”,故选B;A反映中国外交机构近代化,不符合题意,排除A;C不是辛丑条约的内容,且其主要体现列强的经济利益,排除C;D有利于在军事上控制清政府,不符合题意,排除D。15.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这反映了辛亥革命A. 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B. 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C. 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D. 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

15、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等字眼均是反映了辛亥革命的许多参与者们的一哄而上、盲目参加辛亥革命,具有非常明显的盲目性,辛亥革命的表面繁荣隐藏着失败的危机,材料并不是反映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16.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其中“敢闯新路”主要体现在A. 打土豪,分田地B. 工农武装割据C. 纠正“左”倾错误D. 开展武装斗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井冈山精神”可知,时间是井冈山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答案为B项。A项,体现的是依靠群众,排除。C项,纠正“左”错误的会议最早为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在长征路上所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