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36880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湖北省孝感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湖北省孝感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湖北省孝感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湖北省孝感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孝感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孝感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孝感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题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华礼制

2、变迁的现代启示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社会风气,提升国人道德,凝聚中华儿女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探究中华礼制变迁的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例如,在我国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

3、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

4、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这是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等级,包含一些糟粕。然而更应该看到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进

5、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与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

6、”,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华礼制具有凝聚功能,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B. 中华礼制不讲究礼仪的外在形式,而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C. 中华礼制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可以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智慧。D. 中华礼制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即使在今天,探究中华礼制变迁的规律,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7、. 本文第二段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的例子,显示了中华礼制的高度凝聚力。B. 本文第三段以名家的言论为载体,论述中华礼制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是形式,“进退周旋,威仪抑抑”是实质。C. 本文第四段论述了中华礼制的教化功能及其对于今天构建“和谐世界”的意义,是对其精神实质的延伸与拓展。D. 本文论述了中华礼制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也没有回避它所包含的糟粕,客观、公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中华礼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这就使其具备了教化功能。B. 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

8、,不断改革与变迁。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在历史上为各种政权服务。C. 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是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D. 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答案】1. B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中华礼制不讲究礼仪的外在形式”错误,曲解了文意,原文是说“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

9、形式”。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B项,“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是形式,进退周旋,威仪抑抑”是实质错误,属于张冠李戴,原文是说“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即“进退周旋,威仪抑抑”是形式;原文说“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即“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是实质

10、。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这就使其具备了教化功能”错误,原文是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属于曲解了文意;B项,“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与它“在历史上为各种政权服务”无必然的因果关系;D项,“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错误,原文是说“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

11、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属于张冠李戴。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根据日前发布的2017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2017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4.18%,较2016年的11.58%增长2.6个百分点,呈持续上升态势。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从知识、行为和技能三个方面来看,2017年中国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25.8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14.30%,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16.38%。据了解,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会进一步加强

12、农村等重点地区、儿童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继续加大慢性病防治素养和基本医疗素养提升力度,加强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为健康素养提升提供支持。(摘编自王秉阳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呈持续上升态势,新华网2018年9月27日)材料二:风靡已久的“酸碱体质理论”骗局被揭穿,其炮制者罗伯特欧阳被美国法庭宣判有罪,并被处以上亿美元的重罚。其实,类似的健康类骗局还有很多。比如流传甚广的“吃黑巧克力能减肥”,也是一条彻头彻尾的谣言。比如接种疫苗反而更容易生病,长期受到手机、微波妒、通讯基站的电磁辐射会致癌,喝点红酒能软化心血管这些早已被证伪的健康谣言仍不时出现,令人难辨真假。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

13、和养生,各种各样的健康秘方、养生理论层出不穷。要想拨云见日、分辨真假,关键一招就是要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少交“智商税”。科学是严谨的,商家兜售的产品或理论是否符合常识、是否夸大其词、背后有无科学数据支撑等,都需要一一厘清。健康养生,光动心还不行,必须要动动脑,有态度,更要有知识。(摘编自汪灵犀击破“酸碱”骗局,重塑健康观念,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1月15日)材料三:图1:健康体检行业产业链图2:2012-2018年中国健康体检人次数及覆盖率情况(摘编自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材料四:20世纪初,随着生理学、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人类开始从遗传、生理、心理

14、、环境等多维度认识健康。国家、市场、个体都出于自身需求而进行健康管理,公民健康日益上升为国家和民族问题。国家通过专业知识和技术来改善公民健康,构建了一系列健康管理制度,以促进民族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市场出于逐利目的,不断推进健康的资本化。个体为保持自身健康状态,也不断产生全新的健康需求。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国家层面的医疗卫生体制的建设、市场层面的健康产业发展及个体层面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都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必要部分,参与到广义的健康管理中。随着医学社会化,对疾病的应对更多从医疗走向预防及行为干预。这影响了健康管理理念,即逐渐从治疗疾病转

15、变为预防疾病。由此,人们对自我健康的管理方式越来越感兴趣,表现为对整个生命周期健康状况管理的需求。随着个体日常生活模式的变化,负责的公民应密切关注自身健康,不断地进行调整、改善,以满足自身不断变化的健康需求。(摘编自李洁、郭丽娜健康管理:在国家、市场及个体之间)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健康体检有助于个人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所产生的健康大数据还可作为一系列商业投资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可服务于科学研究。B. 健康素养指政府采集居民基本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C. 2012-2017年,我国健康体检覆盖率逐年增长,科学、精准地获

16、取数据以监测自身健康状况的做法,正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D. 随着医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认知逐渐多维化,健康管理理念也相应发生变化,使得应对疾病的方式由医疗走向预防及行为干预。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表明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呈上升趋势,材料二反映居民健康观念中存在的问题:这体现了媒体报道时关注点的差异。B. 材料二列举诸多缺乏科学依据和健康常识的养生骗局,“智商税”一词隐含了媒体对公众健康观念中非理性误区的担忧。C. 公民健康事关民族、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不密切关注自身健康以满足自身不断变化的健康需求,就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D. 健康体检产业链的延伸和体检人数的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