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37368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58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云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云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云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云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题)两部分,共12页。2.请把第卷、第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选择题(本大题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1.战国时期,士人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国之重臣。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魏国首霸中原;燕昭王尊郭隗为师,用乐毅等士,燕国得以振兴。这类做法A. 导致士人阶层掌控国政B. 冲击了传统的血缘政治C. 改变了天下分裂的趋势D. 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答案】

2、B【解析】【详解】材料“战国时期,士人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国之重臣”反映出这种以才能为依据的选官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以血缘关系为标准的世卿世禄制,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士人阶层地位的提高,没有体现出“掌控政权”,故A项错误;这种做法没有改变天下分裂的局面,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百家争鸣的状况,故D项错误。【点睛】“战国时期,士人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国之重臣”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阿房宫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A. 秦二世为先帝营造阿房宫B. 文献记载各异不足为信C. 杜牧曾游览秦朝宫殿遗址D. 秦营造阿房宫但未建成【答案】D【解

3、析】材料一反映了为实现先帝的意愿,秦二世继续修筑阿房宫,材料二三四均为提及,因此说法相对片面,A不正确;四则材料从不同的方面对阿旁宫进行了记载,并非都不可信,B错误;杜牧写有阿旁宫赋,但并不能说明其曾经游览过此地,C不正确;以上四则材料均体现了阿旁宫没有完工或建成的基本史实,D符合题意。3.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协助皇帝处理国政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扩大了统治基础A. B. C. D.

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型而言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材料中“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说明内阁和军机处具有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当然依据所学可知内阁和军机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而非真正位居六部之上的正式法定权利机构,所以两项符合题意,两项与史实不符。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的出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的设立4.国语齐语载,管仲认为:“四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咙(杂乱),其事易(变)。”“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管仲的四民分业分

5、居论A. 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有利于维护统治B. 开始将国民划分为士、农、工、商等级C. 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商品流通D. 反映了战国礼崩乐坏、动荡的社会现实【答案】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发展潮流是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四民分业分居与此无关,故A错误;管仲的四民分业分居论并不是最早划分四民等级的,故B错误;四民分业分居,有利于农工商业的从业者专注生产,提高生产率,促进商品流通,故C正确;四民分业分居并不能说明礼崩乐坏、社会动荡,故D错误。故选C。5.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这

6、反映出西周时期A.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 强化政治等级制度C. 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D.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答案】C【解析】西周设立各种官员对市场进行管理,这反映出西周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即西周的“工商食官”的制度,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重农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政治等级秩序,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反映不出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故D项错误。6.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图片资料,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是A. 铁制农具的发展演变B. 小农经济的重要因素C. 江南经济的迅猛发展D. 精耕细作的不断扩展【答案】B【解析】从第一幅图中可以看出,家庭纺织业的发展状

7、况,后三幅图反映的是农耕经济的发展,因此四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第一和第四幅图,排除;四幅图片没有体现出江南经济的发展,故C项排除;D项不符合第一幅图,排除。7.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后世的历朝历代,也大都心照不宣地沿用了这一做法。这主要体现了A. 历代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B. 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C. 富商大贾与小农之间的矛盾D. 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汉武帝实行的盐铁官营的专卖制度为后世历朝历代所沿用,这是历代政府重视对有关国计民生的冶铁煮盐业管控的体现,D项正确。材

8、料强调的是后世对汉武帝专卖制度的沿用,并非以汉武帝为榜样,也不是推崇汉代经济制度,A、B两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府与富商大贾间的矛盾,C项错误。8.北宋发行纸币,每次的发行总量限定在1256340贯,其面额通常为一贯、五贯、十贯等,每印发一次交子,必须备有一定的准备金,以保证纸币能得到自由兑换,其直接目的是A.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B. 保证货币信用稳定C.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 保障商人基本利益【答案】B【解析】纸币发行必须以国内金属货币为基准,否则会导致通货膨胀,材料中北宋政府发行交子“备有一定的准备金”的目的就是保证货币信用稳定,故B项正确;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不是发行纸币的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

9、;材料的目的显然是保证货币发行信誉度,不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也不是保障商人的基本利益,故C项和D项错误。9.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倶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是考生在高考中必备的能力,通过对东西方航海的比较分析可以看

10、出,二者出现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社会经济状态的不同。支撑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形态是封建自然经济,而哥伦布的航行虽然是封建王室的支持,但支撑其远航的社会经济形态则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故选B。考点: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点评: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线开辟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二者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从背景看,西欧在 15世纪已处于资本主义的前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快速发展;而同期的中国君主专制加强,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从目的看,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主要形式是和平友好的贡赐贸易。而

11、西欧航海家的航海冒险,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夺财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从影响和后果来看,郑和下西洋增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人民的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同时,还恢复了朝贡关系。这种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政府造成巨大负担,后来因国力衰退而中止。而西欧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人类历史的大转折,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它还打破了世界各国相互隔绝状态,为后来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10.“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

12、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就此推断画横线处在内容是A. 科举制度地主经济B. 专制皇权商品经济C. 官僚政治地主经济D. 封建割据商品经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形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以与族田对应的不是商品经济,故排除B、D;科举制形成于隋唐时期,随着地主经济的形成和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形成的应该是官僚政治,故排除A,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地主经济11.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A. 思想内涵的丰富性B. 核心理念

13、的多样性C. 治国措施的深刻性D. 传播阶层的广泛性【答案】A【解析】“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具有丰富的内涵,兼内在修身和外在事功于一体,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表明他的弟子从不同角度继承他的思想,后来分为“主内”和“务外”两派,故A正确;“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B错误;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孔子弟子对儒学的继承,无法体现“传播阶层的广泛性”,排除D。12.“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A. 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B. “灾

14、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C. 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D. 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灾异示警”“君权神授”被广大统治者所接受,说明这些思想有助于巩固统治,即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故选D;“灾异示警”对统治者的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其本质还是有利于加强专制,排除B;材料只是强调其有利于巩固统治而被统治者接受,没有体现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排除C。13.下表是某学者对汉武帝“独尊儒术”原因的分析。由此可见,“独尊儒术”序号原因分析一原来的宗法社会并没有被完全破坏,汉初的平民乐于使用昔日贵族的

15、礼教制度。二汉完成统一之后,制定各种新制度,离不开儒家学者的帮助,在这方面,其他学派远不能与儒家相比。三儒家六艺兼容并包,儒家独尊后,其他学说仍可在六艺的大帽子下,改头换面,保持存在。A. 促进了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B. 适应了贵族政治需要C. 使诸子百家实现了充分融合D. 具有深厚的社会土壤【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汉初的平民乐于使用昔日贵族的礼教制度”“汉完成统一之后,制定各种新制度,离不开儒家学者的帮助”“儒家独尊后,其他学说仍保持存在”来看,平民、儒家学者以及其他学派都可以接受“独尊儒术”,表明其具有深厚的的社会土壤。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未体现出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繁荣,排除;B项西汉时,贵族政治已经解体,排除;C项汉代儒学并未把诸子百家充分融合,排除。14.唐末五代时期,军阀争相“收养”部将为义儿。终五代之世,不仅有百余平民子弟以军阀义子的身份留名史册,更有四位义子承继大统登上皇位。对军阀养子之风的解读合理的是A. 彻底抑制和改善了骄兵悍将难以节制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