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6.2《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达标训练题(无答案)中图版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32153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8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下册6.2《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达标训练题(无答案)中图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6.2《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达标训练题(无答案)中图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6.2《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达标训练题(无答案)中图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6.2《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达标训练题(无答案)中图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下册6.2《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达标训练题(无答案)中图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下册6.2《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达标训练题(无答案)中图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一、单选题:1. 下列不是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的是( )A.冬季河流是否结冰B.暖温带、亚热带 C.湿润、半湿润地区D.季风区、非季风区2.关于图中四条地理界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线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B.B线与C线都经过大兴安岭 C.C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D线大致是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3. 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处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 )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4. 下列关于地理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出了不同的地理区域 B.同一类的区域内,还可以划分出不同级

2、别的区域 C.我国虽地域广阔,但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的自然差异不大 D.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5. 下列景观与其所属地区搭配正确的是A.甲东北三省B.乙长江三角洲地区C.丙成渝地区D.丁黄土高原6. 地理区域可以划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属于( )A.经济区域B.政治区域C.自然区域D.文化区域7. 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B.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C.我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D.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读图,回答下题。8.气候正常年份,甲地1月份平均气温最有可能是( ) A.5B.8C.-4D.16

3、9.下列数据,有可能为乙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是( ) A.150mmB.450mmC.650mmD.950mm10.祖国山河壮丽,山脉往往构成地理界线,下列山脉属于四大地理区域界线的是 A.B.C.D.11. 有关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划分,正确的是A.与年降水量大于或小于400毫米有关 B.与能否被夏季风影响有关 C.与海拔高度是否高于3000米有关 D.与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大于或小于0有关二、填空题:12. 暑期黄金旅游假期临近,家住泉州的玲玲同学为自己设计规划了一条暑假“美丽中国之旅”。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表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当玲玲从泉州前往北京时,要跨越、两区域的分界线_(山脉)淮

4、河,它大致与_毫米年降水量线吻合。 (2)当火车穿行在辽阔的甲平原上时,玲玲会看到农田与家乡不同,这里的耕地类型是_,而在北京她可以去游览(填字母)。 (3)从哈尔滨到乌鲁木齐,火车将穿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乙山脉为_,区域大部分位于我国_(干湿地区)区,玲玲发现一路上植被出现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其主要影响因素是。(4)玲玲从拉萨返回泉州途径丙处时,发现这里水能资源特别丰富,这是因为_,_。三、填表题:13.填表题 主要地形一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河流流量冰期植被类型作物熟制主要粮食作物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四、综合题:14.(16分)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略图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照两幅图,可以看出:和两大区域的分界线是 和 ;和的分界线是 和 ;而和的分界线大致与 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3分)(2)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 ;种植的水果是 。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 ;种植的水果是 。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其放养的牲畜有 、 。地区粮食作物是 ,代表性的动物是 。(8分) 我国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3)下面四幅图中,表示种植业的是 。(2分)甲 乙 丙 丁(4)读图可以看出:林业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 地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 地区和 地区。(3分)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