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31212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3第1-3章)2.考试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3.第I卷为客观题,选择题60分;第II卷为主观题,非选择题40分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2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3 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

2、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4.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5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C组织液 淋巴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6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

3、无力病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8促胰液素的发现者是 ( ) A沃泰默 B巴甫洛夫 C沃森和克里克 D斯他林和贝利斯9.下列关于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B.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释放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则尿量减少10将大白鼠从25的环境移到0的环境中,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 ) A.耗氧量减少,立毛肌放松 B.耗氧量增加,皮肤血管收缩 C.耗氧量减少,心率减慢 D.耗氧

4、量增加,体温升高11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激素调节 D. 内分泌调节12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 )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C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 D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13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皮肤血管收缩 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汗腺分泌增多 汗液几乎不分泌 代谢活动增强 A B C D14.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反射弧的( )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5、神经中枢 效应器 A. B. C. D.15.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16.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刺激a处,b、c同时兴奋或抑制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发生兴奋 D刺激a处,会导致b处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17.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

6、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18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几种叙述中正确的是()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对任何病毒起免疫作用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均能识别抗原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自身免疫病和艾滋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强或缺陷造成的 A B C D19、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 ) A B C D20当体内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

7、受体时,神经冲动传递减弱,导致肌无力。该病是( ) A.过敏反应 B.自身免疫病 C.免疫缺陷病 D.线粒体异常的细胞质遗传病21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22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 、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C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23.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生组织

8、是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 B.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C.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是尖端的下面一段 D.单侧光照射能使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分布多24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25根据右图所示,分析a、b、c、d四个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正确的结论是( )Ac b d

9、 Ba b c Cb a c Da = b = c26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进行如下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表示单侧光的方向)( ) A B C D27水平放置的幼苗,经过一段时间根向下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重力作用,背离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 光线作用,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根对生长素反应敏感 根对生长素反应不敏感 A. B C D28 .苹果在盛花期遭遇连续暴雨,正常受粉受到影响,为防止减产,菜农喷洒了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它最可能是哪种激素的类似物( ) A细胞分裂素 B赤霉素 C生长素 D乙烯29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物质是 ()A.2,4D B.赤

10、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30.幼嫩的种子中合成能力最强的激素是() A.赤霉素和乙烯 B.生长素和脱落酸 C.赤霉素和生长素 D.细胞分裂素和乙烯 非选择题(共40分)31、(8分)记者从气象局了解到,辽宁4月平均气温为1969年以来同期最低。下图示正常人受到寒冷刺激时的部分调节过程。A、B、C表示调节物质,a、b、c、d表示调节效应。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A、B、C分别代表什么物质?A B C (2)在a-d调节效应中,调节作用相同的是 (3)正常机体血液中C对A、B的分泌起 调节作用。(4)激素的产生需要特定刺激。图中可见,垂体激素分泌量直接由 控制。(5)人体中与C具有协同作

11、用的调节物质是 。(6)B物质只能作为甲状腺细胞的信号,与甲状腺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_ (物质)有关。32、(12分)中国寓言中有“火中取栗”的故事:猫从火中取板栗时,因火烧爪而快速缩回。假设右图为“火中取栗”的反射弧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猫“火中取栗”过程的反射弧(用字母与箭头表示) 。(2)当受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 。(3)的结构名称为 ,发生的信号转换方式是 ,兴奋传递方向的特点是 。(4)若从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处,效应器 (能,不能)产生反应。33.(10分)在农业生产中,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常会生长一些双子叶杂草,它们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粮食减产。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_,即(填“高”或“低”)_浓度促进生长,_浓度抑制生长。(2)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_(填序号)。(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