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290411 上传时间:2020-01-1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6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历史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个2分,35题,共70分)1.封泥是中国古代信函文书封缄的实物遗存,秦汉时期广泛使用,形式类似于西方的火漆。2014年12月,陕西出土的“右丞相印”、“廷尉之印”、“泗川太守”等5枚封泥,被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批封泥印证了秦汉时期A. 郡国并行的制度B. 中央集权空前强化C. 官僚政治的推行D. 国家实力日益增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封泥属于出土文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

2、手资料,“右丞相印”、“廷尉之印”、“泗川太守”等5枚封泥是秦朝中央和地方官员的官印,印证了秦汉时期官僚体制的推行,故C项正确。A项是西汉初期的地方制度,故排除。B项是在明清时期,故排除。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2.我国古代社会就有“好学者则庶民之子为公卿,不好学者则公卿之子为庶民”的价值观念。这一观念形成的制度因素是A. 世袭制B. 郡县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好学者则庶民之子为公卿”反映了科举制以才学考试成绩为依据选官的影响,故D正确;世袭制以血缘世袭为特征,故A排除;郡县制是秦朝地方行政制度,故B排除;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选官依据,故C排除。【点睛】

3、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好学者则庶民之子为公卿”,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科举制的选官依据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3.明太祖朱元璋为减轻处理国事负担,他设置了A. 御史大夫B. 中书省C. 殿阁大学士D. 军机处【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为减轻处理国事负担,设置了殿阁大学士,故C正确;秦朝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图籍章奏等,排除A;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排除B;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排除D。4.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的领导者是A. 梭伦B. 克利斯提尼C. 阿菲埃尔特D. 伯里克利【答案】A【解析】【详解】公元前5

4、94年,梭伦开展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运动,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故选A。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规定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公元前462年,阿菲埃尔特在司法方面建立了不法申诉制度,以保卫民主政治不受寡头势力干扰,排除C。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排除D。5.早期罗马的法律都由祭司们记录在卷,秘密保管,不让平民知道。祭司们偶尔也会改变原文以适合贵族之目的。十二铜表法)的颁布A. 摒弃了习惯法的内容B. 打破了贵族垄断司法C. 维护了罗马帝国统治D. 推动了万民法的形成【答案】B【解析

5、】【详解】“早期罗马的法律都由祭司们记录在卷,秘密保管,不让平民知道。祭司们偶尔也会改变原文以适合贵族之目的”表明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打破了贵族对司法的垄断,故B正确;十二铜表法是习惯法的汇编,故A错误;C材料表述错误,十二铜表法编写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D选项万民法形成于罗马帝国时期,并且与材料的十二铜表法的描述,并无直接联系,故错误。6.英国近代史上某法案曾记载:“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区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这一规定的出台A. 是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妥协的结果B.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 体现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D. 完善了英国的责任制内阁【答案】

6、C【解析】【详解】题干反映了英国对议会席位进行了重新分配,将更多议会席位分配给新兴的工商业城市,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对政治权力的要求,故C项正确。议会改革主要满足工业资产阶级诉求,故A项错误。B项是权利法案的意义,与题意不符,故B排除;D项与题干现象无关,故D排除。7.“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基于此,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规定A. 总统享有最大的行政权力B. 民主党与共和党联合执政C. 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机制D. 国会是国家真正权力中心【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于

7、同一部门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反映了权力的制衡,为此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规定三权分立与制衡机制,故C正确;总统享有最大的行政权力无法体现权力制衡,故A排除;美国是民主党与共和党轮流执政,故B排除;美国国会是立法机构,是三权之一,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于同一部门”,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1781年宪法三权分立的制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8.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是A. 海国图志B. 天朝田亩制度C. 资政新篇D. 变法通议【答案】C【解析】【详解】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故C正确

8、;海国图志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书籍,与发展资本主义无关,排除A;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前期的纲领,没有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排除B;梁启超编著变法通议,宣传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不符合“首次”,排除D。9.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A. 夺取资本输出场所B.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C. 变中国为其殖民地D. 推翻清政府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义和团打出“扶清灭洋”口号,沉重打击了外国的侵略势力,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运动,俄、日、美、德、英、法、意、奥八国联合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故选B;夺取资本输出场所、变中国为其殖民地,不是八国联军侵华的直

9、接目的,排除AC;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而不是推翻清政府统治,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联系所学八国联军侵华的的史实分析解答。10.郑孝胥日记记载:清帝颁布退位诏之夕“闻爆竹声甚繁,于是乎大清二百六十八年至此夕而毕,此日堪称中国历史上至关紧要的一天。”该事件的意义是A. 促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B. 标志着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C. 结束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D. 推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于是乎大清二百六十八年至此夕而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宣布退位,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

10、制制度,封建思想仍旧残存于人们心中,故C项正确,D项错误。清帝退位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没有因果关系,故A项错误。该事件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结束,故B项错误。11.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A. 吴起镇会师B. 红军长征胜利C. 百团大战D. 平型关大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36年6月至10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吴起镇会师是1935年10月,故A项排除;红军长征胜利是1936年10月,故B项正确;百团大战是1940年,故C项排除;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

11、故D项排除。12.1938年4月9日英国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山东枣庄一带)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国报刊所提到的“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是指A. 百团大战B. 台儿庄战役C. 平型关大捷D. 枣宜会战【答案】B【解析】【详解】由时间“1938年4月9日”、地点“山东枣庄”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是指台儿庄大捷,故答案为B项。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9月,枣宜会战发生在1940年,均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C、D项。13.某学者搜集到以下标语“打过长江

12、去,解放全囗囗”、“推翻的统治”、“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民主新国家”(“囗”指已经磨损无法辨认的字)和标语的照片等史料。这些史料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史实A. 国民革命时期B. 红军反围剿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推翻的统治”,这是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的口号,故D正确;国民革命时期国共联合反帝反封建,不可能提出“推翻的统治”,排除A;红军反围剿时期,红军力量还不足以推翻国民党统治,不可能出现“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标语,排除B;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进行合作,共同抗日,不可能出现“推翻的统治”的标语,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关

13、键信息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囗囗”、“推翻的统治”,联系所学渡江战役的史实分析解答。14.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其在各国出版撰写了7篇序言。这些序言中他们多次强调“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可见,他们强调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随时可变B. 各国工人要以宣言指导革命C. 宣言的唯物史观完全正确D. 宣言的原理要与具体国情相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未变化,变化的是原理的应用方法,故A错误。根据“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

14、史条件为转移”可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随着实践而转移,要与具体国情相结合,故排除B,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唯物史观问题,排除C。15.20世纪50年代,尼泊尔代表团团长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时说:“最重要的事实是到处洋溢着团结感。这种团结感是这样强烈,连那些反对公理并且跟着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后都不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违背潮流。”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新中国A. 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提出“存同存异”方针C. 首次步入世界外交舞台D. 积极奉行不结盟的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到处洋溢着团结感”“反对公理并且跟着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后都不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违背潮流”,这符合万隆会议的特点,万隆

15、会议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提出“存同存异”方针,故B项正确;A项是要实现睦邻友好,排除;C项是指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排除;新中国初期并不奉行不结盟政策,奉行一边倒政策,排除D。【点睛】“到处洋溢着团结感”“反对公理并且跟着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后都不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违背潮流”是关键信息。16.下面是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表。据此,下列选项中分析最科学的是A. 新兴发展中国家力量增长B. 西方大国放弃了敌视中国的政策C. 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上升D.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主导作用增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支持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逐渐增加,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当时的外交政策是积极改善与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故A项正确;1971年以前西方大国并未放弃敌视中国的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