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试题】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287665 上传时间:2020-01-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试题】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品试题】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品试题】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品试题】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品试题】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试题】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试题】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部分: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48分。每小题只选一个最佳选项。1. “百姓”一词,辞海注释:“书尧典:章百姓,百姓昭明,孔传:百姓百官,郑注:百姓,羣臣之父子兄弟。”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周语富辰曰:百姓兆民 ”材料中的“百姓”是指A. 奴隶主贵族B. 战国的“平民”C. 封建地主阶级D. 西周的“国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奴隶社会中只有贵族有姓,因此称之为百姓。排除D,因此选择A。尚书尧典:“平章百姓”.其中百姓就指贵族.战国以后泛指平民。古代庶民无姓,有土有官爵者才有姓.遂以“百姓”作贵族的通称

2、.在商指奴隶主阶级,在周指封建领主阶级.有贵贱之分,如西周以姬姓王族为贵.春秋后半期,宗族逐渐破坏,土地个人私有的地主阶级代替土地嫡子世袭的领主阶级兴起,百姓逐渐失去贵族的意义,社会地位与庶民相似。因此选择A。材料叙述的是西周时期,排除BC。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史载,笃信法家思想,有着焚书坑儒恶名的秦始皇,因为孔子的第九代孙孔鲋“博通六艺”,而将其拜为少傅;轻慢儒生,以黄老之术治国,有着“尿溺儒冠”黑历史的汉高祖刘邦不但祭孔,还封孔子九世孙孔滕为“奉嗣君”。这两则故事主要说明了A. 法家与道家思想有明显的缺陷B. 儒学具有普世价值该有的特性C. 孔子思想可以成

3、为政教指导原则D. 秦始皇与汉高祖也需要凝聚人心【答案】C【解析】【详解】由秦始皇和汉高祖重用“博通六艺”孔子后代或祭孔,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统治者较早明确了孔子及其影响力,并重视礼乐的教化作用,C项正确;这两则故事不能体现法家和道家“思想有缺陷”,A项错误;故事内容无法证明儒家思想的普世价值,B项错误;重用孔子后代不能说明其能够“凝聚人心”,D项错误。3.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 背离了原始儒学仁爱思想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答案】

4、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择B项;A错在“全部”;C、D中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4. 宋初“衣服递有等级,不敢略相陵躐,从清明上河图看,上层人物多穿齐整的袍衫,长可掩足;平民大众则捋袖敞襟,系带裹腿,以便活动。但在南宋,已是“衣服之章, 上下混淆”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统治阶级的日益腐朽B.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C. 社会风尚的开明开放D. 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宋初“衣服

5、递有等级,不敢略相陵躐”到南宋 “衣服之章,上下混淆”,说明传统的等级观念受到冲击,这主要是因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尤其商业的的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影响了人们的社会风尚和思想观念;A与题干所述现象无关;C是表面现象;D虽有道理,但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选B。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商业宋朝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从宋代开始,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为满足市民阶层的需要,出现了宋词和风俗画,继而发展到元曲、明清小说乃至京剧。在整个文艺的发展中,呈现出日趋世俗化的趋势。5.

6、元代修史,朱熹及其门人弟子被列入道学传,而陆九渊等人则被列入儒林传。明代,道学之名逐渐被理学取代。到清代,陆九渊被列入理学传而不入儒林传。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明代理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B. 儒学发展成严密的思想体系C. 士大夫批判道学的虚伪说教D. 道学将理学和心学融为一体【答案】A【解析】“道学”是理学起源时期的名称,在宋代它只是理学主流派别即程朱理学的特称,而不包括陆九渊心学,因此朱熹等入道学传而陆九渊等入儒林传;明代王阳明发展了心学,促进了理学的极大繁盛,道学之名逐渐被理学取代,因此陆九渊被列入理学传,因此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于明代理学的发展,A正确,C错误;宋代理学的出现已经是

7、儒学严密的体现,所以材料所述变化与儒学发展成严密的思想体系无关,排除B;理学包括道学和心学,“道学将理学和心学融为一体”表述错误,排除D。6.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材料表明该地区A.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 经济结构有所变动C. 水陆交通十分发达D. 生活资料全赖市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所学可知自然经济的开始瓦解于鸦片战争后,不合题意时间,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可以

8、得出其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水陆交通的是否发达进行描述,故C项排除;古代中国主要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因此“全依赖市场”的表述不准确,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动7.康雍乾三朝平定西北等边疆叛乱后,不仅遵循汉族军礼,告成于太庙和祖陵,还立告成碑于太学之中,全国各地文庙纷纷仿效。到了乾隆年间,类似的造碑运动达到了高潮。这使得清代()A. 民间叛乱日趋沉寂B. 文人竞相从军建功立业C. 传统礼仪革故鼎新D. 大一统意识进一步发展【答案】D【解析】请朝廷平叛后遵循汉族军礼,告成于太庙和祖陵,全国各地文庙也都纷纷效仿,说明当时地方与中

9、央保持一致,故选D;不能因为造碑运动就能说民间不再有叛乱了,故A不符合题意,排除A;题干没有提到文人,故B排除;“遵循汉族军礼”说明不是革故鼎新,故排除C。8.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这一现象是雅典A. 政治体制的产物B. 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 频繁改革的结果D. 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中“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结合所学可知,导致两者之间接近的主要原因是雅典的民主政治要求领袖具备辩论和演说的素质,A项正确;社会矛盾缓和不需要政治领袖和演说家同义,B项错误;频繁改革与雅典史实不符,C项错误;政治家和演说家接近与“思想文化

10、繁荣”的无关,D项正确。9.后汉书西域传有一段这样写道:“大秦国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人俗力田作,多种树蚕桑。其王无有常人,皆简立贤者。国中灾异及风雨不时,辄废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对这段话解读最可能有误的是A. 比较正确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地理位置B. 比较正确描绘了帝国居民的生活方式C. 基本反映了两大帝国的政治差异D. 基本利用中国思想解读罗马政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地理位置“以在海西”大致准确,故A选项错误;B选项,材料中描述生活方式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与罗马的真实经济情况不符,而是我们基于本国的主观臆想,故正确;C选

11、项根据“其王无有常人,皆简立贤者”简单阐述了与中国君主专制的区别,故错误;D选项,利用中国的天人感应思想去解读罗马的政治更迭,故错误。10.美国作家房龙在宽容一书中说“随着罗马帝国最后一个人的埋葬,世界的最后一个公民(取其最佳最广泛的意义)也就随之消亡了。”作者在此想表述的应该是A. 罗马公民社会的结束B. 罗马共和国走向终结C. 欧洲中世纪时代到来D. 罗马法盛世时代结束【答案】D【解析】【详解】由罗马帝国灭亡,“公民(取其最佳最广泛的意义)随之消亡”结合所学可知,这里强调的是罗马帝国及其时代特征,罗马帝国和公民消亡指的是罗马法治国家时代结束,D项正确;罗马帝国灭亡不是城邦社会结束的标志,A

12、项错误;罗马共和国是被帝国灭亡的,B项逻辑错误;罗马帝国及其时代灭亡,指的是旧时代结束,不是“中世纪到来”,C项错误。11.英国的新贵族自然是获得爵位的人,虽然他们对于国王滥封爵位有所不满,但是至少他们已经获得这一显荣的尊号,自然对国王也怀有感激之情,不愿意废弃国王使自己的尊号受损,使这一美好的制度消失。这从侧面主要说明A. 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B. 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必然C. 资产阶级革命的渐进性D. 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曲折【答案】B【解析】【详解】新贵族是从事资本主义生产而资产阶级化的地主阶级,故新贵族不等同于资产阶级,排除A;新贵族由于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废除国王会使他们尊号受损,所

13、以容易同封建势力妥协,不愿意废弃国王,而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B正确;材料表明资产阶级革命存在内部阻力,容易出现曲折变动,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政治制度问题,排除D。故选B。12.16世纪初,瑞士伯尔尼的茨温利认为唯有圣经才对基督徒有约束力。苏黎世一些市民也藉此不遵守大斋期禁食的有关规定。苏黎世所在的康斯坦茨教区主教派人压制,州政府提出,新约并无明文规定,不过为维持秩序起见,应予遵守。关于这件事,你认为下列说法不准确的应是A. 加尔文宗改革思想宣传了人文主义B. 人文主义思想深刻影响了瑞士C. 州政府实际上否决了主教的管辖权D. 宗教改革运动有较深厚的群众基础【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瑞

14、士宗教改革是在茨温利主导的,故A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苏黎世一些市民也藉此不遵守大斋期禁食的有关规定”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深厚的群众基础,故BD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州政府提出,新约并无明文规定,不过为维持秩序起见,应予遵守”说明州政府实际上否定了主教的管辖权,故C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13.托克维尔在其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这样评论法国大革命:“革命的发生并不一定就是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已经大大好过它前面的那个,而且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坏政府最危险的时刻也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路易十六最轻微的专制都比路易十四的整个专制制度更让人无法忍受。”出现

15、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应该是A. 人民的苦难实际上是加深了B. 专制制度与等级制度的腐朽C. 人民逐渐认识到苦难的缘由D. 路易十四时期属于开明专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已经大大好过它前面的那个”可以推知,人们的实际苦难并非加深了,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路易十六最轻微的专制都比路易十四的整个专制制度更让人无法忍受”可以推知此时的专制减轻而非腐朽,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一个坏政府最危险的时刻也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说明改革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推动了革命的到来,为此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路易十四的整个专制制度”推知路易十四时代是君主专制强化而非开明君主制,故D选项错误。14.1734年,随着德国第一所强调教学、研究自由的大学哥廷根大学的建立,一股科学研究自由之风开始席卷莱茵河两岸,人们对科学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启蒙思想的传播B.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C. 国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D. 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答案】A【解析】题干中说到人们对科学的热情空前高涨的原因是因为“强调教学、研究自由的大学哥廷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