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8-2019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19272844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2018-2019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云南省2018-2019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云南省2018-2019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云南省2018-2019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云南省2018-2019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2018-2019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2018-2019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干瘪(bi) 啮(ni)噬 自怨自艾(i) 翘(qio)首以待B. 百舸 (g) 癖(p)好 引吭(hng)高歌 恪(k)尽职守C. 瞳孔(tng) 休憩(q) 战战兢兢(k) 徜徉(chng yng)D. 轻蔑(m) 摭(zh)拾 甫(p)建 惆怅(chu chng)【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自怨自艾(i)”应为“自怨自艾(y)”,本义是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C项,“战战兢兢(k)”应为“战战兢兢(jng)”,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D项,“轻蔑(m)”应为“轻蔑(m

2、i)” 藐视、小看、鄙弃。点睛:从历年高考来看,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各组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训练、记忆相结合,以记忆为主。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慰籍 闲暇 想入非非 真金不怕火炼B. 时髦 麻痹 真知灼见 不废吹灰之力C. 震撼 捏造 一慨而论 学而不思则罔D. 疑窦 骐骥 按部就班 青出于蓝胜于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字形的能力。A项,“慰籍”应为“慰藉”,意思是安慰、抚慰。B项,“不废吹

3、灰之力”应为“不费吹灰之力”,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C项,“一慨而论”应为“一概而论”,不加区别地用一个标准来看待。后世常用此比喻对问题不做具体分析,笼统地看成一个样子。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小屋 _了自己的艰难岁月,有很长一段时间,谁也记不得什么人曾经在这里出生。我时时 _在中国古典诗歌地天地里,体会最细微地感情,捉摸耐人寻味的思想。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 _的组成部分。A. 度过 徜徉 置疑 B. 度过 徘徊 质疑C. 渡过 徘徊 置疑 D. 渡过 徜徉 质疑【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度过”主要是带时间性的经过;“渡过”

4、主要指的是由此岸到彼岸,是空间的经过,(1)句中说的是过了很长时间,用“度过”恰当。徜徉:书面语,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2)句说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天地里”,用“徜徉”恰当。质疑:提出疑问,请人解答。置疑:加以怀疑,多用于否定句中(3)句是否定句,用“置疑”恰当。故答案为A项。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B.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

5、家乡,外出闯荡一番。C. 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D. 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感情色彩不当。B项,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此处不合语境。C项,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此处对象不当。D项,淋漓尽致: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6、。使用正确。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B. 我省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已着手对全省食品生产企业按照诚信度等级进行分类管理,不良记录的多少,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诚信等级。C. 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致使一些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借口办特色班为名,向家长收取高额费用。D. 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是当前全国中小学工作的当务之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能否贯彻落实对构建具有重大的意义”,两面对一面,前后照应不周,把“能否”去掉。 C项,“借口办特色班为名”结构混乱,“借口”与“

7、以为名”两种句式杂糅。D项,成分赘余,“当前”和“当务之急”语义部分重复,去掉“当前”。6.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或句读有错误的一项是A.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B.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C.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D.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诗歌朗读中的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但无论哪一种停顿的方式都不能割裂诗句的语法结构。本题从语法的角度来看,C项中“我”是句子的主语,“用手”是状语,“指”是“我”的行为,是句子的谓语,而“排浪”是句子的宾语,“那涌向天边的”是“排浪”的定语,因此正确的断句应为: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7.

8、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非能水也(游水)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B. 而闻者彰(清楚) 士大夫之族(类)C. 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而绝江河(横渡)D. 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今之众人(许多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课内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D项,“今之众人”意思是“现在的一般人”。“众人”是古今异义词,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很多人”,在本文中是“一般人”“普通人”的意思。 8. 选出下列对有关常识

9、表述有误的一项A.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文革期间开始写诗,代表作品有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B. 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等。C.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作有韩昌黎集。D. 劝学(节选(选自荀子.劝学,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之一,在人性问题上,倡导人性本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项,“倡导人性本善”不正确,荀子倡导人性本恶。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

10、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9. 下列句子给出的修辞手法错误的一项是A. 鱼翔浅底。(移就)B.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顶真)C.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D.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反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项,不是反问,而是设问。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是有明显的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答在问外,反问寓答于问,有问无答。本题D项

11、自问自答,应为设问。10. 下列对卞之琳断章赏析不当的一项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A.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B. 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C. 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D. 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表现一种被别人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错误。通过诗人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桥上的“你”就是楼上人眼中的风景,成为看的客体了,主客体位置不着痕迹的

12、转换,暗示了宇宙中事物普遍存在的一种相对性。考点:赏析作者的情感。点评:所谓整体把握情感,往往要结合全诗进行分析评价,从而理出作者借以抒发的情感,其难度比理解某个句子中作者的情感要大得多,要求考生必须全面地分析材料,还要联系作者生平经历及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尽可能多地解读出其中的内涵。本诗是一首现代诗,所以从字面理解上没有难度。二、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列下列小题。(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13、,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

1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1. 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错误的一项:A. 蚓无爪牙之利(助词,的) B. 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C. 其闻道也亦固先乎吾 (本来) 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句末语气词)12. 下列加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蚓无爪牙之利A. 全不相同 B. 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 全都相同 D. 和现在的用法相同13. 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 不拘于时,学于余 D. 圣人无常师14.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答案】11. D 12. A 13. A 14. (1)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大钳子,没有蛇和黄鳝的洞穴就没办法藏身,这是它用心浮躁。(2)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3)不明白句读,疑难问题就不能解决,有的跟从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