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体裁之宋词十讲》之一、二、三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14013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仄体裁之宋词十讲》之一、二、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平仄体裁之宋词十讲》之一、二、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平仄体裁之宋词十讲》之一、二、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平仄体裁之宋词十讲》之一、二、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平仄体裁之宋词十讲》之一、二、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仄体裁之宋词十讲》之一、二、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仄体裁之宋词十讲》之一、二、三(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一得客平仄体裁之宋词十讲之一、二、三作者:漫岗秋叶 标签:宋词十讲诗词基础知文学 2011-01-21 10:45 星期五 阴. 【转】一得客平仄体裁之宋词十讲【转】一得客平仄体裁之宋词十讲之一漫岗秋叶:一得客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我们自学宋词很好的教材,认真阅读,一定会受益匪浅。一、绝句变作长短句我们本想用“长短句”指称宋词,用“散曲体”指称元曲,但觉得不够通俗易懂,还是选定唐诗、宋词、元曲的习惯用语。其实我们要说的只是它们那些基本的格律,并且特别注重格律的与时俱进、古为今用,而无意突出过去朝代所固有的色彩。 。 宋词与唐代的格律诗关系密切,比较一下两者的平仄结构便知。杜牧的

2、清明和王之涣的凉州词 ,应该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诗作,分别引述如下:1.清明时节雨纷纷, (平平平仄仄平平)路上行人欲断魂。 (仄仄平平仄仄平)借问酒家何处有? (仄仄仄平平仄仄)牧童遥指杏花村。 (仄平平仄仄平平)2.黄河远上白云间, (平平仄仄仄平平)一片孤城万仞山。 (仄仄平平仄仄平)羌笛何须怨杨柳, (平仄平平平仄仄)春风不度玉门关。 (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两首作品的平仄结构都具备这样的特点:第一句句中平仄相间,第二句与第一句平仄相反,第三句与第二句平仄相同,第四句与第三句又平仄相反。而句脚方面,第二句必为平声,第三句必为仄声,第四句又必为平声。字音平仄如此组合的就是格律诗中的绝句。再读读

3、下面两首作品:1.清明时节雨, (平平平仄仄)纷纷路上行人。 (平平仄仄平平)欲断魂。 (仄仄平) 借问酒家何处? (仄仄仄平平仄仄)有牧童遥指、 (仄平平仄)杏花村。 (仄平平)2 黄河远上, (平平仄仄)白云一片。 (仄平仄仄)孤城万仞山, (平平仄仄平)羌笛何须怨! (平仄平平仄)杨柳春风, (平仄平平)不度玉门关。 (仄仄仄平平)这两首作品怎样弄出来的呢?(1)本来是杜牧的七绝 清明 ,有人发现把它分割成这样几个长短句,依然可以表达原诗的优美意境。 (2)原先也是王之涣的七绝 凉州词 ,据说因为抄写时把第一句末尾的“间”字漏掉了,便索性另行组合成这个样子。把两首完整的七绝分拆成这个样子

4、,当然不能再称为七绝了。那么它们是属于什么体裁的作品呢?我们分析它们的平仄结构,有五字句、七字句,也有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五字句、七字句都是律句,如五字句的“清明时节雨” 、 “有牧童遥指” 、 “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和“不度玉门关” 。如四字句、六字句的“牧童遥指” 、 “黄河远上” 、 “白云一片” 、“杨柳春风”和“纷纷路上行人” 、 “借问酒家何处” 。三字句的“欲断魂” 、 “杏花村” ,也是从五言律句里截取下来的。句子本身讲求平仄交替,句子之间没有平仄联系。这样的平仄结构不能归入绝句,却与宋词这种平仄体裁毫无区别。试跟两首宋词比较一下,便可得到证明。绕床饥鼠, (仄

5、平平仄)蝙蝠翻灯舞。 (平仄平平仄)屋上松风吹急雨, (仄仄平平平仄仄)破纸窗间自语。 (仄仄平平仄仄)平生塞北江南, (平平仄仄平平) 归来华发苍颜。 (平平平仄平平)布被秋宵梦觉, (仄仄平平仄仄)眼前万里江山。 (仄平仄仄平平)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台上披襟, (平仄平平)快风一瞬收残暑。 (仄平仄仄平平仄)柳丝轻举, (仄平平仄)蛛网黏飞絮。 (平仄平平仄)极目平芜, (仄仄平平)应是春归处。 (平仄平平仄) 愁凝竚, (平平仄)楚歌声苦, (仄平平仄)村落黄昏鼓。 (平仄平平仄)周邦彦点绛唇台上这两首宋词,有五字、七字句,也有四字、六字句,句中都是平仄相间的,即都是律句。三字句的

6、“愁凝竚” ,也是五言律句的切割。其平仄结构也是句子本身讲求平仄交替,句子之间没有平仄联系。这两首宋词与上述由七绝拆成长短句那两首作品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宋词是有词牌支配、按词牌填写的,辛弃疾那首,词牌是清平乐 ,周邦彦那首,词牌是点绛唇 。不过,最初的宋词,应该是如同上述由七绝拆成的长短句那样没有词牌的。懂得了宋词与绝句的区别和联系,就不难明白,相对于格律诗来说,宋词也像新歌行一样,在声律上只讲究句中的平仄相间,是一种结构比较简单的平仄体裁。 (衷心向一得客老师致谢!请转载者尊重原文。 )【转】一得客平仄体裁之宋词十讲之二 漫岗秋叶:一得客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我们自学宋词很好的教材,

7、认真阅读,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宋词句子的平仄结构宋词的平仄结构,亦即宋词的声律。对于宋词,声律的“声”指声调,实际指平仄,所以声律就是平仄组合的规矩,最简括的表述就是平仄结构。在上述谈论宋词与绝句的关系中,已涉及到宋词平仄结构的根本特点,指出宋词与新歌行一样都是追求句中的平仄相间的。但新歌行句式比较齐整,而宋词又名长短句,句式却参差不齐,宋词的声律情况,自然另有自身特色。这里再把宋词不同句式的平仄分布,逐一加以阐述。一字句。或平或仄。 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平声。如蔡伸的“天!休使圆蟾照客眠。 ”钗头凤的末句是三个一字句,仄声。如陆游的“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二字句

8、。二字句截取格律诗五言律句一二或三四两字。 1“仄仄” 。如“直上,看君斩将更搴旗。 ”(辛弃疾定风波 )2“平平” 。如“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 )3“平仄”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 如梦令 )4 “仄平” 。如“月娥,唱后颜酡。 ”(王迈沁园春 )三字句。截取格律诗五言律句的后三字。1“平平仄 ”。如“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 )2“ 仄仄平” 。如“想玉人、归何处。 ”(杜安世端正好 )3 “平仄仄” 。如“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岳飞满江红 )4“仄平平” 。如“夜来秋,数声渔父,一曲水仙,歌断还愁。 ”(陈亮诉衷情

9、 )宋词有一、二、三字句,也有一、二、三字逗。所谓逗,是宋词中一种衬字,不论平仄。衬字不独立成句,起带出下文的作用,通常不加标点,念读时稍作停顿,这里用斜线隔开。例如:一字逗。如“纵/ 芭蕉不雨也飕飕。 ”(吴文英唐多令 ) 二字逗。如“应是/ 良辰好景虚设。 ”(柳永雨霖铃 )三字逗。如 “最好是/千点云峰,半篙澄绿。 ”(叶梦得应天长 )四字句。四字句是用五言律句的前四字,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如 “北国风光” , “惊涛拍岸” , “孤帆明灭” , “旅枕梦残” 。五字句。五字句就是五言律句,即这四种句子:“仄仄平平仄(如“寂寞开无主” ) ,平平仄仄平(如“孤窗月

10、影低” ) 。平平平仄仄(如“人生如逆旅” ) ,仄仄仄平平(如“驿外断桥边” ) 。六字句。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展,我们把平起变为仄起,仄起变为平起,就扩展成为六字句。即:仄仄平平仄仄(如 “破纸窗间自语” ) ,平平仄仄平平(如“平生塞北江南” ) ,仄仄平平平仄(如“未解庄生天籁” ) ,平平仄仄仄平(如 “鸣弦尽上细声” ) 。七字句。七字句就是七言律句,即五言律句每句之前加一与其后相反的停顿:“平平仄仄平平仄(如“刘郎已恨蓬山远” ) ,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更隔蓬山一万重” ) 。仄仄平平平仄仄(如“淡月低云天气好” ) ,平平仄仄仄平平(如“人生自是有情痴” ) 。八字句。八字句往往

11、是上三下五。如果第三字用仄声,则第五字往往用平声;如果第三字用平声,则第五字往往用仄声。下五字,一般都用律句。第三字用仄声如“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第三字用平声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九字句。九字句往往是上三下六,或上六下三,或上四下五。一般都用两个律句组合而成,至少下六字或下五字是律句。如“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十字句。十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七。如“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辛弃疾摸鱼儿 ) 十一字句。十一字句往往是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下五字往往是律句。如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又如“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 。词的句子,常会在字数总量完全相同、平仄顺序大体不变的情况下

12、,出现不同的分割。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句子的分合。句子的分合自然会引起句式的变化,产生一些看似不规则的句式。分合仅为量的不同,并无质的区别。以下分别作些简要的说明。先说说两句之间的分合。两个句子叠加起来另行分割出长短不一样的两句。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有这样两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是(47 ) ;而张孝祥的水调歌头在同样的位置上却写作:“去年明月依旧,还照我登楼” ,这是(6+5) 。又如张炎的八声甘州有两句写作(85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 ”;而吴文英的八声甘州却在相同位置上写作(58 ):“渺空烟四起,是何年青天坠长星 ”。有时七字句也可能存在扩缩。如柳永的八声甘洲这

13、样的句子:“争知我依栏杆处,正恁凝愁” ,其中的七字句,平仄组合为“平平仄平平平仄” ,与七字句的常规句式不同,很令人困惑。想解除这个困惑,便要考虑到它不是独体的七字句而是合体的七字句。对照一下辛弃疾的八声甘州 ,他在同一位置上正写着“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可见,使人困惑不解的“争知我依栏杆处” ,不过是个“34 ”的合体七字句。再说说两句以上的分合。两个以上的句子,或合为两句,或分为三句。例如水龙吟下片末尾的十个字,苏轼合为两句:“寻郎去处,又还被惊呼起。 ”作(46 ) ;秦观分为三句:“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作(43 3) 。两个以上的句子,或合为两句,或分为四句。 木

14、兰花慢下片开头的十二个字,陆游合为(75 )的两句:“星坛夜学步虚吟。露冷透遥簪” ;柳永分为(24 33 )的四句:“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衷心向一得客老师致谢!请转载者尊重原文。 ) 【转】一得客平仄体裁之宋词十讲之三 漫岗秋叶:一得客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我们自学宋词很好的教材,认真阅读,一定会受益匪浅。三、宋词句中单数字的变通 宋词的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它们是否存在着“一、三、五不论” ,即是否单数字都可以变通,都可以不拘平仄呢?我们认为对于平仄体裁的初学者而言,把“一、三、五不论”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宋词的上列句式,可让初学者容易入门,而又不会损害平仄

15、体裁的根本性质和削弱平仄体裁的声韵效果。按照传统的理论,格律诗的五、七言句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其单数字不能不拘平仄:“仄仄平平仄”的第三字,及“平平仄仄平平仄” 的第五字必定用平声,不能用仄声,但唐诗中此两处改用仄声的已有不少用例。如 “况是不眠夜,声声在耳边” (王建夜闻子规 )的“不”字;“唯看老子五千字,不踏长安十二衢” (白居易村居寄张殷衡 )的“五”字。“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及“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必定用平声,不能用仄声,但唐诗中此两处改用仄声的也不在少数,如“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李白秋浦歌其八 )的“水”字;“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杜甫夔州歌 )的“并”字。“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及“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必定用仄声,不能用平声。但唐诗中此两处用平声的也不少,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 )的“春”字;“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李白鹦鹉洲 )的“何”字。可见宋词五字句、七字句中的同类变通应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