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动向与趋势教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9010614 上传时间:2020-01-03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动向与趋势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动向与趋势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动向与趋势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动向与趋势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动向与趋势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动向与趋势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动向与趋势教材(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动向与趋势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动向与趋势 北京师范大学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刘宝存 liubaocun l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l2012年3月16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 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 ) l2012年3月15日: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 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 2012 6号) l2012年3月21日:高等教育专题规划(教 高20125号)。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l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 l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战 略目标 l三、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战略措施 一、我国高

2、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 l1、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l(1)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立了世 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 l1998年到2010年,高等教育在学人数由不到800万 人增加到3105万人,增长了3倍,先后超过俄罗斯 、印度和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 学率由9.8%提高到26.5%,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2 2)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l近年来,我国通过采取“共建、调整、合作、 合并”等措施,形成了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 省为主的管理新机制,组建了一批学科综合和 人才汇聚的综合性大学

3、。 l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校后勤社 会化、校内人事和分配制度、招生考试制度、 毕业生就业制度和高校成本分担制度等重大改 革取得明显成效,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与制度体 系逐步完善,民办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 (3 3)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成效明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成效明显 l从“九五”到“十一五”,我国通过实施 “985”工程和“211”工程,在高校中汇聚 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高校科研水平和创新 实力不断增强,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 平的学科和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一批中国 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缩小了与世界一流大学 的差距,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竞 争力的提高。

4、(4 4)高等学校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高等学校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l“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系统为各行各业输送了近 3500万毕业生,其中有145万硕士生和22万博士生, 超过了过去20年的总和,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 产业结构和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l“十一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奖励的一半出自高校 ,社会科学领域的三分之二成果由高校完成,在2010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中,全国高校获得各类 奖项总数超过70%,过去多年一直是50-60%。 l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实施,为发展先进文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很好地发挥了 “思想库”和“智

5、囊团”的作用。 (5 5)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向更深层)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向更深层 次、更广领域发展次、更广领域发展 l我国已与世界上18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 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包括英、 法、德、澳等26个发达国家在内的32个国家 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l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等40多个重要的国际 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关系,开展了 大量的合作项目。 l我国在105个国家建立350多所孔子学院和60 多个孔子课堂。 2 2、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l(1)国家确立了

6、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 战略,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战 略目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成为国家 发展的战略重点。 (2 2)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高等教育的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高等教育的持 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l2010年GDP达到397983亿元,财政收入 达到83101亿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入5919元. l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到了“十五”期 末已经达到了47.5%。 (3 3)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 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

7、要组成部分 l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以科学发 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 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建设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l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上大学难转 变为上好大学难,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的期 望值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希望接受优质的高 等教育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 比较突出。 (4 4)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发生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发生了 重大变化重大变化 l我国确立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给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 求,不但要培养数量充足的高级专门人 才,而且要培养创新性人才。 (

8、5 5)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l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高等学校教师数量 也急剧增加,从1998年的40.73万人增加到2010 年的140.68万人,12年增加99.95万人。 l随着有经验的老教师陆续退休以及大量新教师 的涌入,教师队伍的年轻化趋势较为明显, 2010年30岁及以下教师占总数的25.04,40岁 及以下教师占总数的62.66。 (6 6)高校学生群体成份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学生群体成份发生了重大变化 l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已经成 为高校学生的主体。 l高等学校必须适应学生群体的这一重大变化 ,多关爱学生,帮助学生适应大学

9、生活和学 习,并根据他们的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 育教学措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7 7)教育技术和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技术和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 l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价 值观念及其物质载体,同时也为高等教 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教 育教学的改革提供的突破口。 (8 8)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l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 活动有所蔓延; l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 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 l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浮躁冒进、急 功近

10、利等不良倾向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 禁不止; l 一些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 蚀青年学生的心灵,给青年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 的负面影响。 l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青年学生精神空虚、行 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3 3、在新的历史任务面前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在新的历史任务面前我国高等教育实际 存在的一些困难、矛盾及差距存在的一些困难、矛盾及差距 l(1)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紧张 l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财政性教育 投入总量也不断增加,2010年达到14670亿元,高 等学校各项基本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l从全国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来看,

11、多 年在低位徘徊,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付出很大 努力的情况下,2009年达到了8500元的新高,但 以省级行政区划为单位,最高是最低的6倍,按可 比价计,我国生均大学生财政经费仅为经合组织 30个成员国和欧盟19国同期水平的1/5左右。 l由于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赶不上在 学人数的急剧增加,部分高校特别是地 方高校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和师 资等办学条件明显不足,有的甚至欠下 上亿元的债务,不仅制约着教育教学质 量的改善,而且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 (2 2)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与社会需求脱节与社会需求脱节 l由于缺乏专业预测和预警

12、机制,许多高等学校 对市场需求解读错误,或盲目设立所谓热门的 专业,或不能及时更新专业设置,导致高等教 育人才培养结构性短缺和结构性过剩并存。 l农、林、水、地、矿、油、核、信息、生命科 学等国家急需学科和未来优势学科的人才培养 不足,而法学类、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则出现 结构性过剩。 (3 3)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协调发展不够)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协调发展不够 l由于我国对高等教育的规划滞后,一些 高等学校办学定位不明确,盲目追求所 谓的上层次、上规格,导致人才培养的 规格或模式趋同,缺乏特色。 (4 4)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重科研、轻教学的 现象依然存在现象

13、依然存在 l在高质量的教师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一些高等学校不 得不降格以求,补充了一些学历、职称较低的教师, 本科生毕业教本科生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教师队伍 整体质量不高,学历、职称、年龄结构都有待优化。 l在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者201815人,占 14.34;硕士 475367人,占33.79;本科702944人 ,占49.96;专科及以下 26682人,占1.89 。 (5 5)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的需要的需要 l著名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在2005年的调查报告应对 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指出: l2005年有310万名大学毕业生

14、,是美国的2倍多,但只 有不到10能够满足跨国公司的要求:缺少实际应用 技巧、糟糕的英语水平; l未来10年,中国将需要7.5万名拥有一些国际经验的 管理人员,但目前只有5000多名; l中国大学教育只注重理论教育、书本教育,无法提供 实用的和团队工作的技巧; l中国每年有 60万名新工程师“诞生”,比美国多出9 倍,但仅有1.6万拥有在外国公司工作的实用能力和 语言能力。 (6 6)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l由于多年持续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剧 增,再加上高等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和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结构性失调,大学生 就业难问题不但没有缓解,而且有加剧 之势,近几年每年全国至少有

15、上百万毕 业生无法按时就业,加重了农村和城镇 贫困家庭的负担。 二、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l(一)指导思想 l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 循高等教育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实施素质教 育,围绕提高质量,改革创新、优化结构、办 出特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 展需要,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 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l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健全质量评价体系,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现代大学制

16、度。 l推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以培养人才为根本 ,统筹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协 调发展;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统筹各类 型各层次高等学校协调发展;以支持中西部 高等教育为重点,统筹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 展;以形成学习型社会为目标,统筹普通高 等教育与继续教育协调发展。 (二)(二)战略目标战略目标 l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l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 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 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 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 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基本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高等教育 体系,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1.1.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稳步提升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稳步提升 l到2020年在学总规模达到3550万人,毛 入学率达到40%,主要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