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现状分析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18963385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现状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现状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现状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现状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现状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现状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现状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现状分析现状分析是风险评价的基础。5.1概况5.1.1 基本概况区域性评价包括区域范围、通航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一切与评价有关的基本情况,并附区域地理位置图、总体规划图和总体布置图。对建设项目的评价包括项目的新、改、扩建建设项目业主单位或建设单位、现有经营中的项目的业主单位、建设性质、建设时间和阶段、建设规模、通航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一切与评价有关的基本情况,并附项目地理位置图、总体规划图和总体布置图及其他与项目相关的图。5.1.2 工艺流程对于区域性评价,工艺流程应当包括区域内船舶运输、作业的货物种类和作业方式等。对建设项目的评价,工艺流程主要有:(1)与评价对象

2、有关的装卸货物种类、吞吐量、装卸流程、装卸工艺;(2)与评价对象有关的运输船舶的主要船型、总吨或载重吨、航线、运量;(3)与评价对象有关的船舶有关作业活动的对象,如船舶修造、拆解等。5.1.3 安全环保设施评价对象的安全环保设施,主要有:(1)安全生产和风险防范管理措施;(2)安全生产和风险防范硬件设施;(3)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设施类型、地点、接收能力;(4)污染监视、监测措施。评价对象或者项目所在区域内的海事管理机构或者其它政府部门采取的安全营运与防治污染管理措施和VTS、AIS等监管手段。5.2 环境概况5.2.1 自然环境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的气象、水文概况和海岸地貌、敏感岸线概况。5

3、.2.2 社会经济环境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必要时,社会环境需关注与周边国家的国际关系问题。经济环境需重点关注海洋经济产业的类型、产量、产值,及其在当地经济中所占的比重。5.2.3 生态环境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主要包括:(1)区域海洋(水)功能区划和近岸水环境功能区划;(2)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现状;(3)主要环境敏感资源。5.2.4 环境保护目标针对溢油及主要污染危害性货物等船舶污染物,列出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的类型、名称、保护内容、位置和优先保护次序,并给出区域内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5.3 水路交通概况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的港口、码头

4、、航道、锚地现状和发展规划,并图示。对于单一港口、码头或装卸站等评价对象,需要将共用的区域,如航道、锚地及相关水域等区域纳入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范围内。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的船舶交通流量、船舶类型、船舶吨级、货物类型、货物吞吐量、污染危害性货物吞吐量、修造或拆解的船舶类型和数量等。5.4 船舶事故统计与分析5.4.1 船舶交通事故统计与分析对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内历年发生的船舶交通事故的事故地点、事故类型、事故原因、损失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船舶交通事故统计时段从评价的前一年开始,原则上不少于10年;少于10年的,从建港到评价时的期间应不少于5年;少于5年的,可选取性质、规模和地理环境最相

5、似的其它地区现有港口项目作为参照。对于地理上相对独立的新建港口建设项目,可选取性质、规模和地理环境最相似的其它地区现有港口项目为参照类比,按上述要求进行船舶交通事故统计和分析,下同。5.4.2 船舶污染事故统计与分析对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内历年发生的船舶污染事故的事故地点、事故类型、事故原因、污染种类及数量分布规律、损失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收集典型事故案例资料并进行事故分析。船舶污染事故统计时段从评价的前一年开始,原则上不少于10年;少于10年的,从建港到评价时的期间应不少于5年;少于5年的,可选取性质、规模和地理环境最相似的其它地区现有港口项目作为参照。5.5 船舶事故发生频率5.5.1

6、船舶交通事故发生频率根据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历年发生的船舶交通事故进行统计计算,统计时段从评价的前一年开始,原则上应不少于10年;少于10年的,从建港到评价时的期间应不少于5年;少于5年的,可选取性质、规模和地理环境最相似的其它地区现有港口项目作为参照。5.5.2 船舶污染事故发生频率5.5.2.1 操作性船舶污染事故发生频率根据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历年发生的操作性船舶污染事故进行统计计算,统计时段从评价的前一年开始,原则上应不少于10年;少于10年的,从建港到评价时的期间应不少于5年;少于5年的,可选取性质、规模和地理环境最相似的其它地区现有港口项目作为参照。5.5.2.2 海难性船舶污

7、染事故发生频率根据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历年发生的海难性船舶污染事故进行统计计算,统计时段从评价的前一年开始,原则上应不少于10年;少于10年的,从建港到评价时的期间应不少于5年;少于5年的,可选取性质、规模和地理环境最相似的其它地区现有港口项目作为参照。5.6 污染量统计与分析5.6.1 操作性船舶污染事故(1)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内历史上发生的最严重操作性船舶污染事故的泄漏量和污染后果。(2)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内历史上发生频率最高的操作性船舶污染事故的泄漏量区间、平均泄漏量和污染后果。(3)统计操作性船舶污染事故的泄漏量区间及其相对应的发生频率,用于分析操作性船舶污染事故的风险矩阵。

8、5.6.2 海难性船舶污染事故(1)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内历史上发生的最严重海难性船舶污染事故中污染物(油类污染物分为货油和船用燃油分别统计,其它污染危害性货物单独统计)的泄漏量和污染后果。历史上最严重的海难性船舶污染事故的泄漏量可用于与最坏情况下的事故比对,通过比对来分析最坏情况下的事故的可信度。(2)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内历史上发生频率最高的海难性船舶污染事故中污染物(油类污染物分为货油和船用燃油分别统计,其它污染危害性货物单独统计)的泄漏量区间和平均泄漏量。海难性船舶污染事故的泄漏量区间及其相对应的发生频率,用于分析海难性船舶污染事故的风险矩阵。5.7 事故多发区根据评价对象或项目所

9、在区域内历史事故发生地点统计,确定船舶交通事故多发区、操作性船舶污染事故和海难性船舶污染事故的事故多发区。如果缺乏历史船舶污染事故统计资料,可采用类比法进行分析推定操作性船舶污染事故的事故多发区,根据船舶交通事故多发区分析确定海难性船舶污染事故的事故多发区。操作性船舶污染事故多发区可作为模拟该类事故中污染物的漂移轨迹的起始点,海难性船舶污染事故多发区可作为模拟该类事故中污染物的漂移轨迹的起始点。5.8 应急能力现状5.8.1 应急体系(1) 调查了解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内船舶、港口/码头、省/市应急计划(或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包括实战和演练的情况)。(2) 调查了解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

10、区域内应急联动机制情况。5.8.2 自身应急资源自身应急资源是指评价对象自身已经拥有的应对船舶污染事故的能力,包括应急船舶、设施、设备、器材和物资,以及应急作业人员的配备情况。(1) 列出现有的应急船舶、设施、设备、器材和物资清单,包括设备名称、数量、技术规格、购买时间、供货商、存放地点、使用条件;(2)列出现有应急作业人员名单,包括不同层次人员人数、专职/兼职人员、应急培训情况、资质和以往参加应急行动的经历;(3) 根据附录2“应急能力评价方法”(或交通运输部颁布的相关标准)确定的方法,进行自身应急能力评价,得出自身已具备的应对船舶污染事故的规模能力的结论(以船舶污染物溢出量为指标,如100

11、吨溢油事故或500吨溢油事故等)。在没有可协调的应急力量的情况下,自身具备的应急能力大小以及需要应对的船舶污染事故风险大小决定了评价对象需要提高其应急能力的大小。5.8.3 可协调的应急力量可协调的应急力量指评价对象所在区域和周边区域通过制定区域应急预案,或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在预计的应急作业时间内,能够到达事故地点并参与应急行动的设备和人员。可协调的应急力量包括国家、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的防治船舶污染应急力量。5.8.4 区域内现有应急能力的综合评价在具有可协调的应急力量的情况下,应当将可协调的应急力量与自身具备的应急力量综合考虑,根据附录2“应急能力评价方法”(或者交通运输部制定的有关标准)确定的方法,进行自身应急能力评价,得出区域内已具备的应对船舶污染事故的规模能力的结论(以船舶污染物溢出量为指标,如100吨溢油事故或500吨溢油事故等)。在有可协调的应急力量的情况下,综合应急能力大小以及需要应对的船舶污染事故风险大小决定了评价对象需要提高其应急能力的大小。5.9 环境敏感现状网格图 一级评价要求绘制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敏感现状网格图。根据现状评价结果,将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划分(至少5050),将海岸线和重要保护目标分别根据敏感性类别和优先保护次序确定敏感系数并用相应颜色表示(可按季度或年)。详见附录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化学工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