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专用)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二十五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960440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7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专用)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二十五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江苏省专用)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二十五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江苏省专用)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二十五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江苏省专用)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二十五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江苏省专用)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二十五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专用)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二十五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专用)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二十五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十五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江苏省专用) 考点一 古代改革 1.(2017江苏单科,24A,10分,易)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 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 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 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 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

2、古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 所反映的现象。(4分) 五年高考 A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 (2)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3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3分) 答案 答案要点: (1)内容:迁都洛阳;变制度(改官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改籍贯)。 现象: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 (2)特点:汉化为主;相互学习;方式多样。 (3)作用: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基础。 解析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 (1)第一小

3、问,概括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二小问,“胡乐”“胡舞”等的出现 是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的结果,据此可直接作答。 (2)依据材料中“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可得出“汉化为主”,依据材料中“从方式上看, 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 附带同化”可得出“相互学习”和“方式多样”。 (3)可以从有利于经济发展、政治统一、民族融合等方面作答。 命题评审 本题由孝文帝改革的相关材料切入,强调了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的悠久历史和时代特色。 2.(2014江苏单科,24A,10分,0.3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梭伦改

4、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 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 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 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 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 (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 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 或是判

5、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 措施。(3分) (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 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5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 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2分) 答案 (1)措施: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 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 (2)阶层: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缓释途径:确立财产等级

6、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最高决策权转移到 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 (3)理由: 拥护者: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 奠定基础)。 反对者: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 解析 (1)题干要求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所以要再认和再现梭伦改革的措施。 (2)“新贵”要结合梭伦改革背景中的“海岸派”的主张,推导出其为“新兴的工商业奴隶 主阶层”。要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缓释”新贵不满情绪的措施,即梭伦改 革中打击旧贵族的措施:实行财产等级制、建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等。 (3)从梭伦

7、改革对民主政治的促进作用及改革的局限性角度作答。 误区警示 第(1)问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理解“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的含义,没 有从参政、议政等提高政治地位的举措方面回答,只是答出了教材中梭伦改革的一般措施,有的 考生甚至将克利斯提尼改革与梭伦改革的措施混淆。第(2)问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准确掌握 相关的概念及其含义。第(3)问失分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理解设问的要求,不能从两个角度分 析。 3.(2013江苏单科,24A,10分,0.3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

8、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 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 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 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 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 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 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

9、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 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 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 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 效果的基本因素。(3分) 答案 (1)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 彻底,功效明显。 (2)

10、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语、讲汉话等)创造条件。原因:北魏风俗落 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 (3)问题:民族关系问题(或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差异)。因素: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改 革者的信心与勇气。 解析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以及从材料中提炼有效历 史信息的能力,紧扣材料进行提炼、概括即可。 误区警示 本题失分主要是在第(3)问。“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材料中有显性信息, 但分析影响变法效果的基本因素,则需要充分综合三则材料的信息,材料二、三表明孝文帝改革 完全效法汉族文化。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善于学习

11、和借鉴先进文化,故而都取得了巨大成 就。同时,材料一中的“种种之创新”“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等隐含着“改革的勇 气”,将这些信息归纳起来,就能准确答题。这一问失分的主要表现是,部分学生只笼统地罗列 改革成功与否的因素,如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改革阻力大小、改革是否获得了统治者的支 持等,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和借鉴几乎没有考生能够答出。 4.(2016课标,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 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 被封为王公,享有

12、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祖 有功、宗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 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 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 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7分) 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答案 (1)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

13、珪的地位;突破礼制,为自己虚 设一庙;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8分) (2)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表明改革决心;削弱鲜卑贵族的政治军事特权, 减少改革阻力。(7分) 解析 第(1)问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要从材料一中去归纳概括,可从遵循的原则和礼制等方面 去概括。第(2)问,庙号改革属于孝文帝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分析其意义时要将其放 到孝文帝改革这一大背景下,从全面融入中原、减少改革阻力、表明改革决心等方面作答。 5.(2015山东文综,47,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

14、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 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10分) 答案 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 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 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 变化。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出社会关系的变化,

15、然后从社会关系变化与商鞅变法之间的关系角度 加以阐述,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将商鞅变法中与材料所述现象有关的措施说清楚。 6.(2017课标,44,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 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 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 “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 “前代鞭刑及枭

16、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 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 疏而不失”。 据隋书 (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8分)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答案 (1)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要 而不繁琐。 (2)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为后世 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解析 (1)直接提取材料信息,从废除苛律、吸收前代法律优点、法律条文简要等角度回答。 (2)从“继承和发展”角度入手,结合隋代开皇律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回答。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