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德堂中医基础知识之阴阳虚实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8959517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颐德堂中医基础知识之阴阳虚实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颐德堂中医基础知识之阴阳虚实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颐德堂中医基础知识之阴阳虚实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颐德堂中医基础知识之阴阳虚实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颐德堂中医基础知识之阴阳虚实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颐德堂中医基础知识之阴阳虚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颐德堂中医基础知识之阴阳虚实(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颐德堂中医基础知识 之 阴阳与虚实 和晟企业教育部王蕾 阴阳的基本概念 n定义:阴阳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 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代表一切 事物的最基本对立面。 事物阴阳属性归类表 属 性 空间(方位 ) 时 间 季 节 温 度 湿 度 重 量 性 状 亮 度 阳 上外 左南 天 昼 春 夏 温 热 干 燥 轻 清 明 亮 阴 下内 右北 地 夜 秋 冬 寒 凉 湿 润 重 浊 晦 暗 事物运动状态 属性 事物运动状态 阳 化气 上升 动 兴奋 阴 成型 下降 静 抑制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n阴阳互藏 n阴阳对立 n阴阳消长 n阴阳转化 n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在医学中的应用 n

2、一)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根据上述之 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背为阳, 腹为阴的规律,则人之皮毛在外为阳,脏腑在 内为阴;头在上为阳,足在下为阴。 阴阳在医学中的应用 n(二)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人体的健康与 否,决定于阴阳的是否调和,人体摄取饮食后 ,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营养物质运送至 全身各处,使肉体增长强壮、使生命活动力旺 盛。食物消化后有形的废料,由前后二阴排出 。人体之阴阳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况下,人体 就健康。 n三) 阴阳与人体病理的关系:人体阴阳失去 平衡后,就会表现出各种症状来,古人对症状 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阳证, 一般表现的症状是:发热、口渴

3、、脉数(快) 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热(即阳)证。阴 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不发热,口不渴、手 足冷、脉迟(慢)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 寒(即阴)证。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阳 胜则热,阴胜则寒”。 n阴阳偏衰,是指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失调, 其一方低于正常水平,而另一方保持正常水平 ,或双方都不同程度的低于正常水平,故出现 虚证。阴不足,阳正常则阴虚生内热;阳不足 ,阴正常则阳虚生外寒;阴阳双方都不同程度 的不足,则虚寒、虚热并见或阴阳两虚。这就 是“内经”所说的“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 阴阳两虚”证。 n(四)阴阳在诊断上的应用:阴阳是诊断的总 纲。疾病虽然很多,但其属性不外阴阳两类, 如从疾病发展部位来看,不在表(阳),就在 里(阴)。从疾病性质来看:热证(阳),寒 证(阴),从疾病发展趋势来自看:实证(阳 )虚证(阴)。总之,阴阳可以概括疾病的属 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