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新人教版选修4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960240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新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新人教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新人教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新人教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新人教版选修4(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 史 人 教 版 精精 准准 高高 考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四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1 目标定位 2 考点梳理 3 真题研析 4 提能演练 目 标 定 位 明确考向把握主线 考纲 要求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秦始皇;(2)唐太宗 ;(3)康熙帝 东西方的先哲:(1)孔 子;(2)柏拉图和亚里 士多德 本讲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外历史上 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中国古 代的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 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在创 立新制、开拓疆土、对外开放、 改革弊政和维护国家统一,促进 古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做 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古代的思 想家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他在

2、 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都占有重 要地位;古代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追求真理、不懈探 索,对世界思想文化做出了重大 贡献 课程 标准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 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 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 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 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 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 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 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 用 (1)了解孔子的生平、 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 主张,探讨孔子在中 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 的地位和影响 (2)简述古希腊哲学家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的主要生平事迹,了 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 探索精神,认识其对 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考 点 梳 理

3、(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1统一六国 (1)条件 历史发展趋势:_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交往的加强。 秦国的实力:_后,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人民的愿望:人民渴望_。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广纳各国贤士;制定统一方略。 (2)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建立 秦朝。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社会经济 商鞅变法 统一 2建立集权统一国家 项目措施影响 政治 中央:皇帝制度、_ 地方:_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_ 思想专制:焚书坑儒 促进文化发展;思想控制,摧残 文化 经济统一_、度量衡、车轨促进经济交流 交通修筑驰道、人工

4、渠道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 军事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基本疆域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小篆 货币 3.秦始皇的暴政 (1)表现 _: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严刑酷法:崇尚法治,其刑法不计其数。 修筑_:工程艰巨,民夫大量死亡。长城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的 伟大象征。 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建阿房宫,修骊山墓。 (2)影响:最终导致农民起义,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焚书坑儒 长城 4评价 (1)功:结束了诸侯割据,统一了全国;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 一度量衡、货币,促进了经济发展;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通过统一战争, 促进了民族融合。 (2)过:严刑酷法、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焚书坑儒

5、,摧残文化。其暴 政导致秦朝速亡。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1贞观之治 (1)原因 政治上:吸取_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选贤任能,虚怀纳谏;重视 法律,制定_,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 经济上:强调“_”的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推行均田制 ,轻徭薄赋,使唐初社会经济逐步复苏。 文化上:主张_,崇儒尊孔;完善_,推动封建文化 向高峰发展。 隋亡 唐律 存百姓 文德治国 科举制度 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_,正确处理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 系;设立安西都护府;送文成公主入藏。 (2)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 2评价 (1)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6、、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 “_”的局面。 (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促 进了民族团结,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民族政策 贞观之治 (3)唐太宗实行_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使中 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唐太宗善于用人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 楷模和典范,对以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5)晚年求治之心锐减而骄奢之心渐萌。 开放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1措施 (1)巩固统一国家 项目措施作用 巩固 统一 国家 平定_消除了地方

7、割据势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收复_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 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平定_ 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势力,加强了对西北边疆 地区的管辖,维护了祖国统一 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 册封达赖、班禅等活佛) 既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巩固了中央政府对蒙、藏地区的管理,促进了 各民族文化的发展 崇尚儒家文化,恢复 _,延揽汉族文士 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 发展步伐;同时利用儒学,维护了统治 开科取士 三藩之乱 台湾 噶尔丹叛乱 (2)维护国家主权:抗击沙俄,捍卫北疆: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运用军事 外交双重手段。1689年,中俄双方平

8、等协商签订_,维护了中 国主权。 2评价 (1)功绩:康熙清除分裂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 ,缔造、巩固了空前统一多民族国家,为_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过失:对内加强专制(文字狱、设南书房),对外轻视西方,实行闭关政 策,未能紧跟先进潮流,为后来近代中国落后埋下隐患。 (3)总评:康熙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 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尼布楚条约 康乾盛世 思考 归纳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三者的共同特征。 提示:(1)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 集权的封建国家;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

9、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 奠定基础;康熙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缔造和巩固了空 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 (2)都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隋唐时实行三省六部制,康熙帝设南书房。 (3)都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1政治思想 (1)“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主张“_”,匡正社会秩序。 (2)“_”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的含义: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是 为人处世的最高

10、道德标准。 东西方的先哲 克己复礼 仁 关于仁的做法:“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对政府向百 姓课重税,应“节用而爱人”。 (3)主张以_和礼治理国家。 (4)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但仁爱有等级。 2教育思想 (1)创办私学:打破_垄断办学的传统。 (2)教育对象:孔子倡导“_”,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从而使文化 教育下移。 德 官方 有教无类 (3)教育实践:重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 (4)教学方法:善于“_”。 (5)学习方法: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学习与复习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怠。” (6)培养目标:强调弟子要有浓厚的

11、参政意识。“学而优则仕”。 因材施教 3历史地位和影响 (1)对中国 古代政治:孔子编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 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 盾、维护统一,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古代文化: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秩 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古代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2)对世界 亚洲:汉朝以后,儒家经典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对这些国家产 生深远影响。 西方:明清以后传入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 鼓舞。 (二)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1思想观点 (1

12、)哲学思想_。 认为世界由两部分组成:即由理念构成的理性世界和由个别事物构成的 感觉世界。前者真实、完美而永恒,后者虚假、残缺而变幻。 理念先于物质存在,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人们的学习过程就是回忆的 过程,这是本末倒置的唯心论。 理念论 (2)政治思想_ 认为理想国家应由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三个阶级的人构成,三个阶 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 国家的统治者应由所谓的“_”来担任。 奴隶只是一种会说话的工具。 (3)教育贡献_ 在阿卡德米建立学园,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 采用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学术空气轻松。 理想国 哲学王 柏拉图学园 2主要评价 (1)作为苏格拉底的继承人,学园的创立者

13、,柏拉图受到人们的尊敬,是研 究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学、社会学以及自然科学史无法回避的人物。 (2)虽然人们对柏拉图的思想存在争议,但他在世界政治和文化史上的影响 ,是大家公认的。 (三)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1对柏拉图思想的继承和突破 (1)主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现实的幸福。指出 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在于不承认_的真实性。 (2)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这一 观点使他“接近了_”。 现实世界 唯物主义 2博学家: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领域成就 哲学客观世界真实存在,并决定人类的认识;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 著_ 政

14、治学法治优于人治 生物学动植物分类 物理学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 逻辑学提出“_” 教育学创立学园,著书立说,创造宽松学术环境 伦理学“_” 形而上学 三段论 中庸之道 3.教师生涯 (1)兴建_学园,在此讲学著书。他喜欢在学园的林荫道上边散步 边讲学,人称他为“散步的哲学家”或逍遥学派。 (2)提出“中庸之道”: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认 为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 吕克昂 4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1)建立了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他在逻辑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都留 下了许多开创性的著作,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2)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以“三段论”

15、为核心的逻辑学成为一切科学的工 具;“中庸之道”成为人类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法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 (3)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他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永远激 励着后人。 思考1 孔子与柏拉图对统治者有何不同要求? 提示:孔子从道德层面出发,要求统治者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遵循礼教 ,推行仁政;柏拉图从知识层面出发,要求统治者拥有智慧,掌握知识。 思考2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有何不同? 提示:柏拉图:理想国首先是哲人统治的国家,其次才是依法治国。亚里 士多德:法治优于人治。 真 题 研 析 1(2016新课标全国卷4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