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实施方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951061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实施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方案一、 背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作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重大改革措施已列入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它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为目的,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一)学校总体概况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并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由教育部、北京市和四大石油石化企业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2、)共同建设。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已形成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学校拥有10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49个博士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30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49个硕士点;在20个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3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4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研究机构。学校设有2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北京市特色专业6个。学校拥有一支年龄、学历、学缘

3、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中教授副教授占59.4%,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6%。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特聘教授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5人等。(二)校企全面深度合作的工程教育基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作为我国石油石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历来重视工程教育,自建校之日起,就与石油石化行业密切合作进行人才培养

4、。石油大学师生通过直接参与大庆油田会战、东方红炼厂建设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培养了一大批石油石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中国石油石化高等教育领域的奠基者,形成了一大批石油石化高等教育领域的经典教材,如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石油炼制工程,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等。但随着石油石化行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学校隶属机构的变更和人才培养状况的深刻变化,保持和提升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对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石油石化行业企业密切协作,适时提出了新时期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分别于2000年和2003年起开展企业工作站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本科“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迄今为止,学校

5、已先后在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大港油田、辽河油田、南阳二机集团公司等国内60余家大中型石油石化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和研究生企业工作站。2010年,学校又根据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的趋势和要求,提出了探索政产学研合作建设工程师学院、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新思路。1)本科“订单式”人才培养本科“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我校多年来探索、总结出的一种校企联合培养本科工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即:石油石化企业从在校生中选拔适合企业发展的学生,并签订协议,提供生活费,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部分课程由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讲授,学生在企业完成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毕业后直接到订单企业就业。从2003

6、年至今,我校依托石油主干强势学科,先后在地质工程、石油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8个石油石化主干专业与23个企业签订协议,订单培养了637名学生。此举不仅适应了当前石油工业新发展对紧缺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前沿性实践探索,为本科“卓越计划”实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于我校以订单教育为特色的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新颖、成效显著,教育部简报、新华社等多家新闻媒体都进行了相关报道,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2)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培养模式研究生企业工作站是指在企业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全日制研究生在校内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后,经双向选择,进入企业工作站,在校企双方导师的共同指导

7、下开展实践训练和科学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从2000年起,学校已经先后在全国70多家大中型研发实力突出的石油石化企业建立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企业工作站,为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联合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校外实践基地。鉴于我校良好的专业学位工程硕士教育基础和相对完善且特色鲜明的质量保障体系,2010年我校“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和“化学工程”3个石油石化主干学科专业全部获得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资格,成为32所部属改革高校之一(另有32所为地方院校),以期在培养模式创新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实现大的突破,获得明确的改革措施,取得显著成效,积累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全国工程硕士

8、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在2011年1号文件关于公布获得“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荣誉称号名单的通知中授予全国50家培养单位“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荣誉称号,我校是其中之一;170个工程领域获得“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 荣誉称号,我校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工程”和“化学工程”3个工程领域位列其中。我校将围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在“研究生企业工作站”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不断改革与完善,实施硕士阶段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工程师学院培养模式为进一步提升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强化工程教育面向工业界的教育理念,

9、2010年,我校在原有本科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力度,决定与克拉玛依市政府合作成立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工程师学院。工程师学院坚持政府主导,学校主办,企业参与的原则,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承担“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实践环节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或硕士学位论文等环节的教学任务,各董事单位共同协商处理学生管理、学生待遇、兼职教师待遇、安全责任处理、产权保护等各项事务。以工程师学院为载体,探索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学历层次相互衔接的一体化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新模式,是在摸索一条新型的政产学研联合办学的工程教育之路。为此

10、,作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示范性案例,2010年教育部简报对我校工程师学院建设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总之,通过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培养模式的长期探索与实践,依托正在建设的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工程师学院,辅以其它校外联合培养基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可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条件,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真正打造成有特色、高起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精品。二、组织管理体系1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相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副组长,相关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工作处、科研设备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领导为成员,

11、负责审订试点专业的实施方案、培养计划、管理制度等,监督实施过程,评价培养质量,统筹规划,协调关系,提供保障体系。2工作小组:以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成员由教务处、研究生院、工程师学院和相关学院管理人员,相关学院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相关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安排学生学习、实践、论文(设计)等环节,协调与各实践基地、企业导师等各方面的关系等。3“卓越计划”实施指导委员会:由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相关学院院长、资深教授、企业专家、行业代表、毕业生代表等组成,负责对培养计划的制定、方案的实施、培养质量和效果进行指导和评价。三、“卓越计划”试点的基本思路

12、1、主动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要,满足社会,特别是石油石化行业对未来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2、依托学校与四大石油石化企业集团及其下属企业之间形成的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以工程师学院为主要基地,以南阳二机集团、大港油田、辽河油田、燕山石化等石油石化企业为补充;3、以培养具有扎实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较高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石油石化行业认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4、进一步强化工程实践教育,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及二者有机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四、本科培养模式我校“卓越计划”试点分本科和专业硕士研究生

13、两个阶段分别进行。两阶段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本科阶段将在成功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索“31”的培养模式,即,三年基础理论教育和累计一年的工程实践教育。三年基础理论教育主要是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并结合开展课外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累计一年的工程实践教育,以培养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为目标,实行三阶段逐步递进的培养方式。与本科卓越计划衔接的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采取“1+1+1”的模式,即从本科卓越班录取的学生先进行1年的校内学习和实践,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再到工程师学院或研究生企业工作站进行1年的学习和实践,重点强化更高层次的工程技术能力训练,并完成硕士论

14、文开题和论文的现场数据等收集及调研工作;最后再返回学校完成1年的以论文研究和答辩、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为主的一些工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工程分析、综合和创新水平。本工作方案重点介绍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方案,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试点方案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硕士阶段培养模式简介”。各试点本科专业的学校培养标准和企业实习方案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共同实施。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如下: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能源战略和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

15、作能力,视野开阔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2培养方案设计原则(1)加强基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除强化数理基础外,将政治思想教育与石油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将石油精神教育融入两课中;进一步完善现有通识教育类课程,增加人文素质教育和管理类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2)突出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开设侧重工程技术培养训练的课程,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与人才培养要求,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训练环节,增加综合实验、课程设计、工程实

16、践训练的学时比例,将工程实践及创新研究贯穿本科教育始终。发挥我校科研优势,鼓励教师结合科研最新成果和工程实际应用,将学科前沿与学科发展的新知识融入教学中。加强实验、实习与实践基地建设,配合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实施,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以及参加工程实训,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3)国际化教育根据国家能源战略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在试点专业中,合理设置拓宽学生国际视野的课程模块,加强国际交流,增设国际经济、管理、法律等国际合作基础性课程,适当增加双语讲授课程和外语讲授课程的比例,有针对性开设小语种课程,提高学生国际化竞争能力,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在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应加强与国际接轨,提高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