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苏省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950069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江苏省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7江苏省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7江苏省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7江苏省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7江苏省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江苏省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江苏省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选择、判断知识点1. 在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这一概念具有历史性、比较性、延展性;2.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PaulLengrand)在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终生教育”的概念;3. 20世纪60年代。第一所开放大学在英国出现;4. 高等教育是指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各种教养性、学术性、专业性教育;5. 西方古国的一些图书馆、博物馆,也是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场所;6. 中国古代教育源远流长,其中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西周时期就已萌芽,后经数千年演变,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叶;7. 西周大学旨在培养统治人才,教育

2、内容主要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8. 春秋战国时期,有些私学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性质,最著名的当属齐国的稷下学宫;9. 宋代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10. 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11. 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早期中世纪大学主要有四大学科:文、法、医、神;12. 大学的一项新的职能发展科学的职能,是通过洪堡和柏林大学的推动而得以确立;13. 范海斯特别强调了第三项职能的重要性,从而明确了高等学校的第三项职能,即直接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职能;14.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可以看做是中国近代第一所

3、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15. 中国历史上颁布并实施的学制:癸卯学制16. 通儒院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研究生教育机构;17. 1998年8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学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8. 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曾于1973年提出了著名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当一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时,该国高等教育处于“精英阶段”;当一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15%到50%之间时,该国高等教育处于“大众阶段”;当一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超过50%时,该国高等教育处于“普及化阶段”;19. 我国至2003年底,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已达2000多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

4、9%,一举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21. 从教学内容的传递接收角度来看,大体可将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三类:第一类,运用语言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第二类,通过直观感知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如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等;第三类,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如练习法、实习法等;22. 在我国,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23. 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5. 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

5、机构中的学习经历;26. 我国的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博士后不是学位);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28. 高校教师的职业特性:教育性、知识性、专业性、超越性;29. 直到19世纪初,洪堡将科学引人大学之后,科学研究才逐渐开展起来;一般知识点1. 高等学校课程结构:(一) 高等学校课程的纵向结构a) 普通教育课程普通教育课程又称公共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所有哦专业的学术都必修的共同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思想品德课程、体育课程、外语课程、军训训练课程等;b) 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又称一般

6、基础课程,是某一“学科门类”的学生都必修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c) 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技术基础课程,是某一“专业类别”学术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程d) 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某“种”专业根据社会对该专业人才业务上的特殊要求设置的课程。(二) 高等学校课程的横向结构a) 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指某种专业、某些专业甚至所有专业的学术必须学习的课程;b)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术选择修习的、与专业目标有一定关系的课程。2. 高等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关系一、 理念源于实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本来源,同时也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基本观

7、点对高等教育同样适用。二、 理念引领实践理念来源于实践,但理念一经产生,就会相对独立存在,指导新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检验和修正。三、 理念超越实践高等教育理念中的价值理想反映的是人们对高等教育理想状态的永恒追求。但现实的高等教育由于历史的局限或人的理性的缺陷,总会或多或少地偏离这种理念。高等教育理念相对于高等教育实践总是有一定的超前性。3. 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一、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a) 高等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广大人民进行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教育,促使他们的政治社会化,以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二是通过教育造政治管理人才,以补充

8、国家政治管理的需要,并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和完善。b) 高等教育通过形成舆论对政治产生影响高等教育机构是培养人的场所,也是形成舆论、宣传思想的场所。c) 高等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一般来说,国民教育普及的程度越高,国民的文化水平越高,参与意识就越强,就越能促进国家的政治民主。二、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a) 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资源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水平,从而决定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b) 高等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知识基础和先进的科技成果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知识、技术、产品是现实的力量。高等教育不仅通过培养人才

9、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而且通过科研活动直接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各种知识、技术和产品等支持,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c) 高等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向实际的生产力转化通过高等教育把知识形态的间接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直接生产力,促进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从而使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成为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d) 高等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科学技术向实际生产力转化离不开高等教育,同样,科学技术的创新更离不开高等教育。三、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a) 高等教育的文化保存、继承功能文化保存、继承功能是一切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文化的保存是指以物质、文字、语言等为载体,

10、使人类文化得以存在。文化继承是指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教育的这两大功能密切结合,不可分割。高等教育所传递的文化具有高层次、专业化、和系统化的特点。b) 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播和交流功能高等教育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推动力、高等院校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并且高等教育能够传播深层析的文化。c) 高等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的目的性决定了高等院校对资料的取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对隐性文化亦是如此,高等教育文化选择过程具有自主性、时代性和丰富性。d) 高等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高等教育创新文化的途径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与学生是高等教育创新文化的主体。4. 高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

11、进功能一、 高等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生活能力的发展高等教育通过上一代人向下一代人系统地传播知识,促进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们借助于知识把自然资源转变为可供生活使用的物质财富,为自己的生活提供便利。二、 高等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社会化高等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促进个人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角色的社会化、培养个体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三、 高等教育可以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发展促进个体的主体性发展、促进个体的差异化发展、促进个体的自由发展、发展个体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个体独特价值的实现。5. 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一) 复杂性首先,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对象既不是自然资

12、料,也不是动物和植物,而是活生生的人。其次,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过程是一种以知识信息的传递和转化为主要形式的过程,是一种综合运用、消化、传递知识与技能的复杂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再次,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任务是多方面的。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促使每一个学生身心的各方面都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二) 创造性首先,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对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上。其次,高等学校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也是创造性的劳动。再次,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教师教育的机智上。(三) 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高等学校教师劳动必须带有强烈的示范性。高等

13、学校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高等学校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四) 长期性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不是一种短期见效的行为,而是一种具有长期性特点的特殊劳动过程。首先,人才培养的周期长、见效慢。其次,高等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消失,而是会在学生长期的实践中更趋于完善和成熟。(五) 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高等学校教师劳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在一定的目标上,具有很强的个体性特点。6. 科研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一) 科研有利于促进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大学科研活动是知识的生产和应用过程的集中表现,其科研水平高低通常

14、成为判断该校学科建设实力的重要指标。离开基础科研,学科建设无从谈起。(二) 科研可以改善学科建设的基本条件首先,科研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教师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不断更新知识,把握最前沿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水平;同时,通过科研可以吸引优秀甚至是一流的教师,这些教师反过来会进一步支撑科研活动的开展和深入。其次,科研可以促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再次,科研还有利于改善办学经费。(三) 科研是发展新兴学科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科研成果大量涌现,新学科不断产生,而产生新学科的基础就是科学研究。(四) 科研可以保证学科的学术声誉学术声誉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一所大学的品牌,它

15、不是短期内可以形成的,而是一所大学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代表社会的认可度。学术声誉与科研水平密切相关。7. 当代高等学校职能的构成(一) 培养人才的职能高等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其基本的职能,主要内涵表现在以下方面。1、高等学校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2、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具有多类别与多层次性。(二) 发展科学的职能发展科学作为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是社会、科学技术和高等学校发展共同影响的结果。随着社会对科学技术需求的增大和依赖性的不断增强,高等学校在发展科学上的优势日益明显,社会地位逐步提高,内涵也不断丰富。高等学校发展科学的职能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性研究。(三) 社会服务的职能 高等学校理念的发展与变化,在外在形式上必然表现为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变化。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是以高等学校外部适应和服务社会这种理念为导向的,是高等学校与社会关系变化的结果。重点知识点1. 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P12-17)(1) 引导观念更新 纵观世界高等教育与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