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说明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918194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说明(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教研室 张丽辉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感受作者面对逆境时的复杂心境,学习他乐观处世的从容心态。3.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品味本文优美的意境,感悟作者复杂的情怀。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2.小组合作,品味探究,形成个性理解。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苏诗导入,了解作者及背景,激发兴趣1.当我们登高望远,面对滔滔江水时,会禁不住高声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在中秋佳节仰望皎皎明月时,会禁不住深情祝愿: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说起庐山,我们会这样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起西湖,我们会这样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如果生活中遇到挫折了,我们会这样安慰自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如果我们老了,不再年轻了,我们仍然会激励自己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同学们,这些文字,这些名句,滋润着我们的心灵,陶冶着我们的情感,美丽着我们的人生。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苏轼)2苏轼何许人也让我们走进苏轼,了解苏轼。(出示苏轼图像)齐读。(投影:苏轼简介)3.我相信此时此刻我们的脑海里一定蹦出了这样一些字眼儿:比如了不起,伟大,

3、杰出、卓越可是你们知道吗?苏轼的一生也是非常不幸的,屡遭贬谪,历经坎坷。身处逆境、困境的他(出示投影 写作背景)。让我们一同走进他“闲着”的日子记承天寺夜游。(出示投影)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请注意字音和节奏。(出示投影)2指名朗读,并对其他同学提出听读要求。学生评价。(只让一生读)提示:字音读得准吗?节奏把握得好吗?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4.(在学生发现朗读问题的基础上)我们朗读古文不仅要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还要能理解课文的意思。现在就请同学们借助文下注释,弄清课文大意,找出不懂的地方圈画出来,小组讨论解决。(出示投影)5下面请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吧

4、。哪位同学代表小组翻译课文呢?机会多多,请看大屏幕,抢答开始。点拨:古文和现代汉语在语序上时有不同,需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将倒装的成分调前来。评价:几个组的表现都不错。下面还有不少挑战在等待大家哦,继续努力。(投影:比一比)6我们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齐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读得更有味道,一定能更好地理解东坡先生的心境。三、精读课文,细析悟情现在,让我们继续走近苏轼,与苏轼对话。请大家思考如下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看哪个小组学习效果最佳。(投影出示)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2作者夜游为何去“承天寺”找张怀民?3作者见到了怎样的夜景?(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请用“这句话

5、真妙,妙在” 这样的句子表达。 4面对所见夜景,苏轼生发了怎样的感慨?(用原文回答)你是如何理解他的这种感慨的? (1)小组学习,合作探究(2)小组展示,教师点拨(一)明事件1在寂寞、无聊的夜晚,本无事可做,猛然觉察到月色的美丽,终于找到了一件令自己高兴的事来做,什么事呀?(“夜游”)2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共同赏月的人应当是志同道合之人,有着高雅志趣,浩然正气,心胸坦荡的人。世上那些庸俗势利之徒,是不配来与自己共同赏月的。)作者只寻张怀民,一方面

6、表明他志趣高雅,而世上庸俗之人太多,少有志同道合者 ;另一方面也暗示其处境,无人敢与之交往,与下面的“闲人”相应。师:原因有三:一是,大家说的经历相同被贬,同是天涯沦落人。二是,我们可能都有这样这样的经历和体会,一份喜悦和美好总想着与人分享,这个与我们分享的人一定是我们的(知音),所以苏轼要找的张怀民一定的知心的朋友,课文中的那个词句看出(“遂”“亦”“相与”)我们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飞起来,想像苏轼敲开承天寺的门,苏轼仰头望月,怀民也仰头望月,然后二人相视而笑,甚至牵手步于中庭的情景。三是,也暗示其处境,无人敢与之交往,怕受牵连,与下面的“闲人”相应。(二)赏月景苏轼在夜游时看到了怎样的美景啊

7、?请用“这句话真妙,妙在 ”的句式回答。1.小组展示。2.请看这样两个句子,(生齐读)(投影:品一品),体会出比喻的妙处。小结:此句运用比喻形象生动。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世界。(板书:景:空明)3.此句还有一个妙处,体现在一个字上,读一读。(生答:盖)有恍然大悟的幻觉之美。(联系童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4,此句还有一妙处:“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烘托了作者如今晚的月色般的坦荡磊落的心境。(三)悟心境1. 流连在这样的

8、美景中,作者发出了什么感慨呀?(齐读)“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声“闲人”,蕴含了多少情感!(投影)一声“闲人”,多少 ! 小组展示(投影 悟一悟)A.悲凉、无奈、落寞、忧怨等。提示:讲述苏轼当年作为“闲人”的处境:当时,作者被贬黄州已有四年了。四年前,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作者获释出狱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做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引导讨论:同学们,你觉得苏轼愿意做这样的闲人吗?(本有兼济天下之志,经世报国之才)一声“闲人”,多少?(心有不甘,心生抱怨)明确:抱怨、不

9、甘等。引导:有没有不同的想法?B豁达、闲适、自得、高雅等。提示:(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这样的美景到处都有,而现在只有他二人能够领略。其他人呢?他们都能像苏轼这样从容地欣赏美景吗?一声“闲人”,多少?(A.仕途平步青云者:案头堆满公文,脑里堆满公事;B.其他官场失意者:满腹忧怨,无心赏月;C.那些忙于名利权钱的人们,忙于灯红酒绿之中,忙于歌舞喧哗之中,他们是不会邂逅这月夜美景的,因此,(投影)一声闲人,多少)(2)苏轼不禁还有些(拍胸脯)(自得)。2这些复杂的情感(板书“情”)交织在一起(画圈,板书“交织”),交织在文中的哪一个字上?(板书“闲”)3.现在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苏轼

10、一同夜游承天寺,一同欣赏月夜美景,一同感慨人生沉浮。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1读到这里,我们也和张怀民一样,成了苏轼的朋友。我想,如果能够穿越时空,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苏轼说吧,谈感受,悟情感,道体会,说什么都行。你最想对苏轼说些什么呢?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投影:穿越时空的对话)2.接下来就让我们与苏轼一起,怀揣他的一腔复杂的心情,朗读课文。3结束语:苏轼的一生频遭贬谪,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是逆境,成就了他的创作高峰,也练就了他旷达乐观的胸怀,中华文明的天空也因此多了一颗璀璨的明星。学习本文,品读苏轼,领悟到很多道理(手指投影,引读),如:如果我们不能改变世界,那就改变自己的心境吧;

11、用乐观、向上的心态去应对生活中的磨难,把挫折当作攀登人生高峰的垫脚石,拥抱一个诗意人生吧。(投影:悟一悟)五、作业1苏轼对人生豁达、洒脱的情怀在他的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读一篇与本文题材类似的文章,看看苏轼的心境如何。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床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苏轼记游松风亭)【注释】木末:树梢。意谓:心里说。死敌:死于敌手。死法:死于军法。恁(nn)么:如此,这样。思考:(1)苏轼认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妨碍自己歇息,即使是在 。(2)夜游承天寺令本来沉闷的心情得以舒展,在本文中能借用来表现变化后的心情的句子是 。(投影:链接阅读)2写作。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事:夜游闲人 景:空明落寞忧怨安闲自得 情: (交织)宁可累死在路上,也不能闲死在家里!宁可去碰壁,也不能面壁。是狼就要练好牙,是羊就要练好腿。什么是奋斗?奋斗就是每天很难,可一年一年却越来越容易。不奋斗就是每天都很容易,可一年一年越来越难。能干的人,不在情绪上计较,只在做事上认真;无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认真,只在情绪上计较。拼一个春夏秋冬!赢一个无悔人生!早安!献给所有努力的人.word格式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