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科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8911868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科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科版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现在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农民伯伯在春天播下一粒粒种子才有了秋天的大丰收。春种秋收,农田里的植物才一代代繁衍下来。那么,大自然中其它的植物呢?没有人播种它们又是怎样一代代生存下来的?比如大家来看(出示图)(评价: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很精彩的一步!)师:房顶上怎么会有小草呢?草儿的种子是怎么到了瓦片的夹缝中安家落户的呢?先让学生猜一猜。相信学了这一课,你就能弄明白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传播方式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板书课题: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二、共同探讨:1、自体传播:(1)研究豆荚传播种子的特

2、点:*用眼观察:现在我们就从身边熟悉的植物豆角开始我们的研究之旅吧。大家观察一下豆角的豆夹,它的外壳有什么特点?生预设:皮上有花纹,果夹很薄,很脆,用手捏或扭转种子会出来,容易开裂。*用手捏:师:根据果夹的这些特点,大家先猜测一下,要捏果皮,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生:果皮会裂开,豆子会滚出来。(评价:有一定的道理,但猜测与推理不等于事实,科学讲究的是实事求是)。那就赶快动手吧,同桌互相比一比谁的种子滚落或弹射的远?活动结束后,师:谁能来说一下里面的种子有什么特点?生预设:种子是近似于圆形的,很光滑,能滚动。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来推测一下这种植物的种子是靠什么方式传播的?生预设:通过太阳烘烤,外壳

3、就会爆裂开,秋天在收豆角的时候,如果收迟了,很多种子就会滚落出来;,当有大风的时候,也会把外面的果皮吹裂,使种子滚落出来;用手捏,也会使外壳裂开,种子跌落。师:大家的生活经验真多!我们再来观察一下在三年级时研究的凤仙花和油菜的种子,和上面研究的两种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凤仙花的果实有什么特点?油菜花呢?学生分析外壳和种子的特点;强调种子会自动爆裂,或是稍遇外力就会炸裂,果夹里面的种子就像子弹一样被弹射到远处。师小结:植物的果实成熟后,干燥而坚硬的果皮在阳光的烘烤下,常会自动爆裂,或是稍遇外力就会炸裂,果夹里面的种子就像子弹一样被弹射到远处。师: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下上面这几种植物的种

4、子传播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师生小结:像这种靠植物本身力量传播种子的方式,叫自体传播。板书:自体传播。师:在生活中你还碰到过哪些植物靠自体传播呢?生举例:大豆、黄豆、绿豆、红豆、萝卜种子。师:这几种植物的果实哪种相同或者相似的构造使他们可以用这种方式传播呢?生再说特点。师:是啊,正因为它们有这样的构造才能进行自体传播。在自体传播里还有一种特殊的植物是喷瓜。(出示图片)喷瓜:这一株属于葫芦科的植物,已经结了一个带毛刺的小“瓜”,你可知道此“瓜”的奥秘吗?当瓜成熟时,稍有触动此“瓜”便会脱落,并从顶端将“瓜”内的种子连同粘液一起喷射出去,射程可达5米以外,喷瓜也因此而得名。大自然中喷瓜传播种子的本领

5、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即时练习:我这儿有一个疑问了:种子成熟后,成千上万颗种子如果都掉落在植物旁边,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生:种子可能会被一些动物吃掉,如:蚂蚁,猫、鸟类等,师:有理由,自体传播弹射的距离是有限的,吃掉种子的这些动物将种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生根发芽,就将它们进行了二次传播。这些动物就是二次传播者。师:还有什么情况发生呢?生:如果不被动物吃掉,大量种子集中在一起,营养不良,阳光不充足,种子的成活机会会很少,所以植物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散播种子,延续生命。2、风传播:师:现在大家来看我手中的这个植物,它是什么?(蒲公英)当它的果实成熟以后,上面的冠毛会张开,(出示图片),谁先来猜

6、测一下它的种子是靠什么传播的?生:靠风,因为它轻,有绒毛,能像一把降落伞一样在空中飘来飘去,飘到哪儿,种子就在哪儿生根发芽。生:如果风大,它会飘得更远。师:你见到过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荡过吗?生:有一次我手里拿一个蒲公英,它上面有绒毛,一吹它就飘起来了。(出示图片)和这个情景是否相似?师:你们知道的真多,我很欣赏。在生活中哪些植物会有这样的本领?生:5月多时,会有柳絮满天飞。如果你抓起来会发现里面有小种子;还有木棉大风一吹,也会飞起来。种子飘到哪儿,就会到哪儿安家落户。师:我们再来观看几种远方的植物,(出示图片)并介绍:蓟的果实很轻,又长有许多毛毛,风很容易把它吹散,带着它飞到很远的地方落下来,

7、在土壤里过冬。第二年春天,冰雪融化,天气转暖以后,便在那里发芽生长。槭树的果具双翅,像长了翅膀的鸟,将其中的种子带向远方。师:你们小组的同学个个眼睛张得大大的,亮亮的,我感受到了你们特别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谁能来总结一下这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特点?生小结:靠风来传播种子的方式称为风传播。板书:风传播。师:有一个资料大家看一下:阅读小资料;师:靠风来传播种子很神奇吧?3、动物传播:(1)粘挂传播:师:刚才我们研究了自体传播,风传播,有一种植物已经耐不住性子了,急得想跟大家见面呢?它就是:鬼针草(出示图片)用镊子拿出你收集到的鬼针草,可用放大镜观察果实的表面,根据自学提示来研究鬼针草散播种子的方法

8、。1、仔细观察它的果实你有什么发现?2、鬼针草可能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散播种子?3、你准备采用何种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生在小组内活动。师评价:心动不如行动!快开始吧。汇报交流:它上面有刺,有钩,可以粘挂在动物皮毛或人的身上。看,我可以把它挂在我的衣服上。师:你在生活中还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上山,放牛,去地它们很聪明。学生自由说。师评:当你把它带到家门口跌落时,你就将它成功传播了,它将会在一个新的地方生根发芽。师:还有哪些植物适合于用这种方式来散播种子?生:苍耳、蒺藜等。师:这几种植物的构造都有什么样的特征?生:有刺,有钩,可粘挂,利用动物来传播。(2)吞食传播:师:还有一些植物,它们自身不能弹射,

9、也没有钩刺,它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呢?(出示葡萄)看,大串大串的葡萄在你的面前,它的果实有什么特点?(拖长)生:晶莹剔透,光滑细腻,垂涎三尺,漂亮好吃,果肉鲜美,真是色香味味俱佳。生:它可能利用动物来传播。它的种子非常的坚硬,这样种子就不会被吃掉而留下来,扔到远处,或者不幸被吃掉以后,不宜吸收也能被排出体外,一样可以继续繁殖。师:对,你们的推测有根有据!这样你不知不觉中就是一个传播者。生活中还有哪些植物用这种方法来传播种子?生:苹果,番茄,梨等;师: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以上几种植物的传播方式是什么?小结:像这种利用钩刺粘挂在动物皮毛或利用吞食来散播种子的方法称为动物传播。板书:动物传播。4、水流传

10、播:师:我们刚才讨论的都是陆地上生活的植物种子的传播方法,那么生活在水边或水里的植物靠什么方法来传播种子呢?(水)师:如果你是一种需要靠水来传播种子的植物,你觉得你的种子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结构才能够被水传播走?生讨论交流:*能够浮在水面上,够轻或者有能够让它浮的结构;*不怕水泡,不能一泡就烂,要够结实。师: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我们来看这个植物它有那个结构吗?(出示莲蓬)它表面有一层纤维质,不透水。它是怎样靠水来传播呢?播放视频:3:19-3:50.小结:靠水流来传播种子的方法称为水传播。师:还有哪些植物靠水来传播的?观看椰子:生举例:棋盘脚、莲叶桐、榄仁等。三、练习:1、判断为何种传播方式?师:

11、今天我们研究了四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法,来判断一下:山楂:同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可能有好几种,今天我们研究的是它的主要的传播方式。2、植物的传播方式与什么有关?(1)植物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征;(2)周围环境的影响。3、解决前面的小草问题:师:如果它是一颗颗蒲公英的幼苗,那么它的种子是怎么传播上去的?生再想:(想象力很丰富)生:风力传播;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想说什么?师: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层出不穷,都是为了将种子散播到远处,不断扩大生长领域,来繁衍生息。大自然竟是如此的奇妙!希望大家能爱上科学,爱研究科学。送大家一首儿歌:植物妈妈有办法。五、拓展练习:到野外游玩时,收集并观

12、察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构造,看植物还有哪些传播方式,及时记录下来在班内交流。师: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做个细心的孩子及时记录。板书设计: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自体传播风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学校综合组是个大舞台,这个舞台很精彩,唱啥戏的都有,在这里能听到许多不同类型的课,能欣赏到不同风格的教学方式,综合组老师多才多艺,许多不同类型的课里学到不同的教学技巧,这些不同类型的课教学中其实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一点我的体会特别深,就像我许多年前进入科学研修班一样,对我的数学教学同样帮助巨大。 很感谢项老师为我们综合组这学期开设的第一堂研讨课,为此一周前他已经开始准备这堂公开课,虽说是一堂简单的互听互评课,却准备的

13、很充分,一丝不苟,从材料的准备到课件的制作,从教学的预设到实验操作的细节设计,专业、严谨的态度与我们综合组里许多中年老师一样,值得我们年轻老师学习。学生的探究活动也很有效,参与面广,很积极,数据整理真实有效,汇报自己的发现很有条理比较有深度, 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这堂课上的很成功,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这是一堂典型的科学操作课,课的导入部分,从导线的认识开始,导线选的很好,外面是绝缘体,里面的铜芯是导体,很自然地引出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然后通过一块橡皮作为研究对象开始,结合电路检测器,通过课件图片的展示来演示检测的过程,这里提一点,个人以为老师在引入部分过多地依赖课件媒体的作用,比如:导线的

14、出示,电路检测器对橡皮的检测。如果能结合实物的演示应该更加的直观与合理。效果可能会更好。 项老师本课教学的重点在学生的探究活动,包括对学生的实验前指导,以及对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实验发现的汇报,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汇报时面对的是科学记录表,而不是三年级时面对着实物来汇报。这个班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的突出,可以看出平时老师在实验探究指导中,学生已经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根据以往的经验,很多的亮点往往在学生的汇报中出现的,比如这堂课中学生在实验结果汇报时,有二组学生在描述实验过程中提到的预测失败的物体,第一组是钢笔盖,第二组是铝条,这两者之所以让很多学生 预测时坚持认为它们不能

15、导电,就是因为它们有一个相同的特点:表面没有金属光泽,或者是表面看上去不像金属。如果老师这时能让学生解释预测失败的原因,追问一下为什么?那么对后面的引出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学生活动过程中,项老师要求学生检测老师准备的一些材料,同时还检测学生自己带来的材料的导电性,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许多学生都选择一些很有特色的材料来做实验,对老师的教学有实质的帮助,更可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在检测过程中,如果老师能在实验指导时在强调一些细节,(其实项老师已经做得不错)那样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帮助更大。比如:强调材料从盒子里拿出来,待检测完毕,再放到盒子盖里。养成严谨、有序的操作习惯。再比如学生对老师提供的材料有些还不是很熟悉,老师也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特别是铝条与铁条很难区分。 活动最后部分是引导学生认识导体与绝缘体两个概念,老师能通过课件展示具体概念教学,并结合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注意关心生活中的科学,身边的科学。 再次感谢项老师为我们综合组上的这堂精彩的科学课,同时感谢参与活动的每一位老师,谢谢你们的精彩点评。 教学导体和绝缘体一课,反思教学的前前后后,总结如下:一、课前准备:多本课的教学通过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 即为每一个探究小组准备20种供检测的具有结构性的材料,教材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