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种子萌发教科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8911053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种子萌发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种子萌发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种子萌发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种子萌发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种子萌发教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种子萌发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种子萌发教科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种子萌发教科版师导入:我猜想大家平时一定愿看动画片。生:对,愿意看!(生齐声说)师:那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动画片(播放农民播种的flash课件)生:聚精会神地看大屏幕。(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准备)师:从画面上,大家能看到什么?生:我看到了农民在播种,画面上还有树、太阳、土地师:同学们能从画面中看出是什么季节吗?生:应该是春季。师: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看出是春季的?生1:农民穿的棉衣,暖暖的太阳,土地也比较干燥生2:农民一般都在春季播种。师:大家说得都不错。老师还想问问大家,农民为什么要在春季播种呢?生1: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适合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生2

2、:我觉得春天的雨水也比较多,适合植物的生长。师:同学们的回答也提醒了老师,我国唐代的大诗人杜甫曾经有首诗,就是描写这个季节的雨水的,谁记得这首诗?生:是春夜喜雨吧。师:你能为大家朗诵一下这首诗吗?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师:说得非常好。我们从诗人对春雨的描述之中,也能感受到诗人流露出对春雨的喜悦之情。师:春天还有什么条件适于播种?生:春天的温度适宜,土地变松软了,不像冬天那么硬师:从同学们的描述中,我们知道春天为播种提供了这么多条件,所以农民要抓住这个时机进行播种,才会有一年的好收成。现在假设你是这位农民,在种子播种下去后,你最关心的是什么?生:种子是否能发芽或萌发。

3、师:说得真好,跟农民想到一块儿去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农民播种前要先选选种,也就是说种子本身应该具有萌发的条件,除此之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使种子萌发呢?生1:我认为种子萌发需要阳光和空气。师:请你到前面来,把这两个条件写到黑板上。生2:种子的萌发还需要温度,(师提示:是什么样的温度?)适宜的温度。生3:种子萌发还需要土壤、肥料、水分(学生一一将这些条件写在黑板上)师:如果我们把种子本身的条件称为内部条件,那么这些条件就是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也就是环境条件。假设某个同学认为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他怎样让人相信呢?生:做实验,看结果。师:对,俗话说“眼见为实”,这节课就给大家一个机会,

4、同学们可以验证一下种子萌发是否需要你所假设的环境条件。老师为了方便大家课上实验,也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生:老师准备的材料有:绿豆、红豆、玉米、黄豆、培养皿(装种子)、塑料口杯(可用来盛装种子)、带盖的容器、锡箔纸(遮光的作用)、吸水纸、标签、土壤、铁屑(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清水、量筒、烧杯、蜡烛(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火柴(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可随时提问学生材料的作用,为学生进行实验做好准备。)师:前面这些材料大家一会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需要来选取。我看大家都着急了,但老师现在还不能把材料发给大家,因为我们在做任何事情

5、之前还要先做一件事,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事情吗?生:想一想该怎么做,制定方案,有一个实验计划。师:对,这样才能不盲目,提高效率。那好,现在大家就以我们课前分好的小组为单位,每组选一个你们想探究的条件,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或者是你们自己准备的材料,简要写出你们组的实验计划,我们来看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根据教师提供的探究报告,学生课上完成探究计划的制定,探究报告内容见附录)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本组探究计划(教师可针对水分、空气等条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如果学生探究的条件较为集中,教师可适当进行分散)师:大家都在很认真地进行计划的撰写,但是很遗憾,时间到了,没有完成的小组先停一下,一会儿,你们可以

6、口头汇报。哪一组愿意把你们组的实验计划说一说,给大家一个参考?(提示学生应先告诉大家所选择的条件)生:我代表我们组进行汇报。我们小组假设种子萌发需要水,为了探究这个条件,我们选择的实验材料是:黄豆,因为黄豆的萌发时间较短;容器是培养皿,培养皿用来观察实验过程很清楚;其他材料有标签、土壤和清水。我们的实验步骤是:首先选择实验的样本数为10粒黄豆种子,因为种子数太少没有说服力,偶然性较强,而数目太多又不便于观察。我们组需要2个培养皿来进行实验,因为要设置对照实验,才能保证结果的科学性。我们组设计的实验步骤是首先将10粒黄豆种子分成两组,每组5粒;将两个培养皿分别贴上标签1和标签2,再放入等量的土壤

7、;将5粒种子分别放入培养皿中,一个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另一个培养皿不放水,把它们都放在有阳光的窗台上,第二天开始观察记录,这是我们小组的实验计划。师:我发现大家听的也很认真,同组同学有没有补充?(同组补充)这个小组的同学真是出乎老师的意料,计划制定得非常详细,给大家开了个好头,他们为了做的更好,一定还想听一听大家的意见,大家来说说这个计划怎么样?(同伴互助)生1:我觉得他们的计划制定很完善。在计划中考虑了样本的大小,设置对照实验,在实验中变量只有一个,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这样能保证实验的结果是由这一个变量引起的。生2:我觉得他们的计划制定得很好,但我想提醒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有水的培养皿中

8、水分可能蒸发掉,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老师也想提醒你们,实验中考虑了样本的数量大小,这很好,但样本是否同一批号对实验效果有无影响呢?这些都是实验中要考虑进去的因素,考虑越全面,实验结果越准确。师:刚才我们分析了如何探究水分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有没有小组探究的是空气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老师想听听你们是怎么做的?生:我们小组想验证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我们选择的是10粒绿豆种子、2个带盖容器、吸水纸、清水、标签和一些铁屑。首先在两个容器内放入等量的吸水纸,倒入等量的水后各放入5粒绿豆种子,贴上标签;在一个容器内放入一些铁屑,另一个容器内不放铁屑

9、,两个容器都盖上盖子,放在温暖的地方观察就可以了。师:嗯,这个小组是这样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同组有没有补充?其他同学对这个实验方案怎么看?(同伴互助)生1:倒入容器内的水应该适量,不应没过种子,否则种子就会烂掉。生2:还可以用别的方法进行实验。比如说:用水将几粒种子完全浸没,另几粒种子暴露在空气中,由于水中的气体较少,也可以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生3:我也有一个办法,只是实验起来需要小心。可以用老师提供的蜡烛,将蜡烛燃烧后放在装有种子的容器内,蜡烛燃烧后会消耗氧气,这样也可以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师:这几位同学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方法,从他们刚才的描述中,我们能知道

10、他们想探究的是种子萌发是否需要什么气体啊?生:氧气。(齐声说)师:对了,是空气中的氧气。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同学们用了很多方法,比如让铁屑生锈的方法、蜡烛燃烧的方法和用水浸没种子的方法来减少容器中的氧气。这些方法中有物理方法,也有化学方法。蜡烛燃烧是化学反应,铁屑生锈也是化学反应,能看出大家的思维非常活跃。同学们也不要忘记,在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对照实验的设置和单一变量的控制。这是我们实验结果科学、准确的保证。师:好,现在给大家时间,快速修改、完善你们组的实验计划。生:组内修改计划(教师巡视指导)师:好,时间到了。你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会使我们的实验过程更加严谨。同学们在平时做事

11、情时也应该多交流看法,这样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是不是?生:对!师:好,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实验了。咱们每组派一名同学到前面取你们组需要的实验材料,其他同学在下面做好分工准备,大家可以开始了。生:取本组需要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师:对学生选取材料、分组实验进行指导。(十分钟后)师: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完成的小组先停一下,大家课后继续做。已经完成的小组,哪个小组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组的实验装置?生:学生展示过程略。(教师可事先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找出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如果学生在实验设置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找出不同,对本组的实验装置进行修改。师

12、:老师也提前作了一组探究空气、水分等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让我们在课余时间一起来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好不好?生:好。师:大家想不想提前欣赏一下种子萌发的过程?生:想!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种子萌发过程录像片段,画面最后定格在萌发出的幼苗上)师:同学们在课下观察我们的实验时,能不能看到这个过程?生:不能。师:为什么啊?生:它是经过技术处理过的。师:对,它是科学工作者们用特殊的手段拍摄下来的,是一个被放大的过程。当我们看到这个过程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由衷地感谢他们,正是由于他们,我们才能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欣赏到这生命的瞬间。其实,每次看到这个画面,都会让老

13、师想起你们,在座的同学们,在老师眼里,你们也是一粒粒的种子,是父母的一粒种子。在家里,父母会批评你,在学校,老师也会教育你,同学们会帮助你,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你们快点萌发,茁壮成长。这是一堂“以图像为支架的探究式教学”理念为基点的研究课,课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图片、图像、表格等支架探究的作用。其中图片“给学生探究种子或果实的特点”提供了一种暗示;图像则起到了修正、扩展、验证的功能;表格则起到了梳理学生思维的功能,他们的优化组合为学生关于“种子、果实的特点与散播方式相适应”的观点探究提供了辅助,促动了学生的探究情感、探究行为与探究思维,收获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细细琢磨,整堂课体现了以下三大特点。整堂

14、课以图像链的形式演绎了一场盛大的视觉体验。完美的、夸张的植物散播种子的画面,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科学是美丽的。整堂课除了5个学生表现不一般外,其它学生的学习热情都非常高,特别是通过录像资源探究种子散播方式环节,学生露出了惊讶的神情,发出“呀、啊”的赞叹声,丝毫没有倦怠感。在课后的调查中,学生都表示喜欢这样的课堂学习。整课堂以图像链的形式建构了一个真实的探究情境。探究是一个集行动、思维、情感于一体的参与过程,它是理性的。对于小学生而言,不能就理性而展开探究,他需要以事实为基点,才能发展自己的观念。在本堂课中,图像链的出现就为学生探究“种子和果实的特点与散播方式相适应”的观念提供了肥袄的土壤。在探究

15、中,用视频的方式呈现学生熟悉的事物,并形成“果实、种子特点决定散播方式”的初步认识,然后再运用图片引领、实物观察等手段引导学生加深认识,接着运用获得的认识解决更复杂的图像情境,从而扩充和修正学生的科学认识,形成较稳定的科学观念。当图像以学生认知发展的序列来建构新的结构序列时,整堂课就充裕着浓浓的探究氛围,对学生分析、推理及归纳概括能力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关于“果实、种子的特点与散播方式相适应”的科学观念从模糊走向清晰,从简单走向复杂,从猜想走向了实证,从不稳定走向了稳定。整堂课以图像链的形式架设了一次语言生成的捷径。科学课堂,最大的难点是引导学生描述科学事实、概念或观点。像本课教学中,本来对于果实、种子特点的描述,果实、种子的特点与散播方式相适应的观念描述都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在教学中,围绕“突出主要特征;注意层级分配;隐含问题情境;配合文字表征”四大原则重新填补、组合图像资源,并支架学生的探究行为,结果学生生成的语言都比较有特点,比如学生说植物采用不同的方式散播种子是因为各自的样子不同;再如槭树的种子和星果藤的种子时一样的,长了翅膀,像我们的滑翔机;还有学生说凤仙花的果荚是脆的,莲蓬的果实很松软、像水葫芦等等,最难得的是学生在描述“果实、种子特点与散播方式相适应”的观念时说道:他们之间应该有联系,种子的特点与散播方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