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鲸》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点评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910699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鲸》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点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上《鲸》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点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上《鲸》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点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上《鲸》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点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上《鲸》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点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上《鲸》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点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鲸》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点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五上第三单元鲸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写“上颚”等词语,理解“胎生”等词语。2、通过默读、讨论、圈划重点词句等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产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3、了解课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以及说明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点评: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提出教学目标,以两种学习方法为主线展开教学。目标兼顾语文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三个维度。】【学习过程】一、明确方法师:我们今天来了解一种海洋生物。(板书课题“鲸”。)这是一个形声字,用“鱼”做形旁说明什么?生:鲸和鱼有关。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能简要说说鲸和鱼有什么相似之处?

2、生:鲸生活在水里,外形像鱼。师:你预习课文很认真。那么,鲸属于鱼类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留意相关信息。师:鲸属于鱼类吗?生:鲸不是鱼,因为它的祖先生活在陆地上,而且它用肺呼吸。生:鲸不是鱼,因为它是胎生的。师:用肺呼吸,胎生,这说明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类。(学生提笔写“肺”“胎”,提示学生注意“肺”的第五笔。)师:我们再来认识一下鲸的两个部位上颚、肚子。(学生写“鳄”“肚”。)师:知道我们的上颚在什么部位吗?(学生纷纷回答。)师:请同桌互相检查,四个字都写对了吗?(学生相互检查。)师:仔细看看,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生:都是月字旁。师:能再说一个表示身体部位的月字旁的字吗?生:脸,肝

3、【点评:特色知识的教学有必要。课始引导学生对鲸了解较有意义:一是因为本文是常识性说明文,鲸又是说明的对象;二是因为鲸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动物,需要了解其特点。如果能用表格和图示的方法进行梳理和概括,学习可能更高效一些。】师:鲸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的学习要求与其他文章有所不同。默读单元导语,找到学习要求画下来。生:要抓课文的要点,了解说明方法,并学以致用。【点评: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方法,让学生带着“方法”学习,具有明显的方法导向意识,这是高效学习的基本保证。】二、把握内容师: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写的?圈出或提炼关键的词语。生:这一段是围绕“其实”这一句写的,主要写了鲸很大。生:主要

4、写了鲸的体形。师:找得很准确,提炼得也很好。【点评: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构建一种学习模型,为后文的学习提供了方法上的启示。】师:请大家运用刚才的方法,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归纳其他几个自然段的要点。自然段要 点第 自然段第 自然段第 自然段(学生讨论以后反馈。)生:第2、3、4自然段分别谢了鲸的进化种类和事物。生:第5、6、7自然段主要写了鲸的呼吸、睡眠和生长。(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师:哪几个部分可以归在一起?生:食物、呼吸、睡觉和生长可以归在一起。师:能用一个词简要地概括一下吗?生:生活习性。【点评:用表格概括课文的要点,可以避免对课文呢人和情境的过细分析,既简洁,又高效,更重要的是,这

5、种范式便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三、学用方法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研究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默读第一自然段,讨论作者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写出鲸体形庞大?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师:请结合课文举一个例子。生: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这一句就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师: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郎老师体重50公斤,需要多少个像我这样的仁慈能低得上它?生:40个师:真的是庞然大物啊!还有别的说明方法吗?生:还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把鲸和象比,和人比,把鲸的大舌头和大肥猪比。生:还有举例子。文中说人如果站在它嘴里,这就是举例子。师:文中有一处更像举例子,你们找到了吗?生:我国发现过一头近

6、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师:(投影两个句子)比较后发现了什么?句1:我国发现过一头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句2: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颚,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生:第一句中我国发现那头鲸是真实的例子。第二句中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生:第一句是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第二句不是。师:文中说,“人站在它嘴里,“你真的敢站到鲸嘴里去吗?生:不敢,这是假想的?生:如果。师:这种说明方法叫什么呢?生:作假设。师:请大家用“作假设”的说明方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投影句子)目前已知最

7、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如果 。(学生将四种说明方法的名称写在文中相应的地方。)师:课文能用一句话说明的事物,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写?生:如果不这样写,我们就不知道鲸大到什么程度。生:这样写,就把鲸体形庞大的特点写的很形象,很具体。(教师板书:具体。)【点评:紧扣说明方法展开学习活动。说明方法的学习成了师生多大的主线。对方法又能进行巩固性强化,在尝试运用中认识“作假设”的说明方法。】师:那是不是写形象、写具体就可以了?请同学们对阅读下面两段话,你发现有什么不同?段1: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8、段2:最大的鲸又十六万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生:我发现,与第一段话相比,第二段话少了“目前已知、近、约”等词语。师:少了这些词语之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生:意思没有原来准确了。师:是的,说明文的语言不仅要形象,更要准确。不然,读者就不能明晰地感知说明的对象。【点评:让学生明确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这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如果能再推进一些,学习过程更开展,效果会更好。】师:下面这张表格,也是关于鲸的介绍。默读,然后说一说这张表格的主要意思。 鲸的潜水能力种类潜水的深度潜水时间长须鲸水下300至500米1小时抹香鲸水下1

9、000米持续2小时生:鲸的潜水能力很强。师:人在水下能潜多长时间?生:不到一分钟吧。师:是的,普通人只能在水下待半分钟左右。现在请你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写作,可以写一两句话,还可以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运用某一种或几种说明方法写一段话。【点评:通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来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并与课文内容关联,能够较好地形成知识组块,有利于学习的巩固和迁移。】(展示学生作业。学生自评和互相评价。)四、总结方法1.教师指导回顾学习说明性文章的方法:概括要点了解说明方法尝试运用说明方法。【点评:回顾学习方法很有必要。本课始于学习方法,在活动中展示学习方法,终于学习方法,“方法“为线把课文学习串起来了。】

10、 2.提出下一节课的目标:课文在其他自然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除了运用说明方法,说明性文章还有什么特点?【总评】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的是一组说明性文章。鲸是其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从语文学理的角度看,郎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一种方法指导课,基本形成了从内容分析到方法指导的转身。一、准确把握高年级语文学习特点,侧重学习文章表达方法教材在五年级上册编排说明性文章单元,目的是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关于第三学段“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的要求。鲸作为精读课文出现,其功能很明显,就是要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如何抓住要点和了解基本

11、的说明方法。郎来时对教材编排意图、单元特点、文体特点等均有准备的把握,所以,制定的三条教学目标,紧扣重点难点,指向明确。此外,作为常识性说明文,鲸又有自身的表达特点,文章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每个自然段讲一个意思,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运用了类数字、举例子、作比较、作假设等说明方法。在教学中,郎老师始终关注文本的表达方法,在概括要点时,提示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在了解说明方法时,通过文本语段的增删处理、长短调整等,让学生自己发现语言的秘密。在学生完成“了解文章说明方法”的语境,从学习理解语言转为运用语言,实现向学生生活实

12、际的迁移。巧妙的是、引入的课外资源为非连续性文本,渗透了课程标准“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目标。还值得一提的是,和文章语言表达特色相吻合的是,郎老师的语言也很简练准确,平实亲和。二、准确把握儿童阅读心理特点,在语言实践中认知和运用心理学研究表明,进入五六年级,小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叙事性作品,对说明性文章的理解会感觉困难,需要教师搭建学习的“桥梁”。从儿童阅读心理的发展看,朗读技能的发展优于默读。小学生的默读能力,是需要通过训练而发展的。说明性文章就是训练默读能力的好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郎老师从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语入手,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开展学习。

13、在指导概括要点时,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使学生逐步习得提纲挈领的能力。在了解说明方法时,教师又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以各种形式投入到语言实践中去,自觉地获取信息。既保证默读的时间,又以问题引路,圈划批注,提供了尽量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耐心地等待学生自己发现,只是在学生遇到困惑时才出手指路。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利用鲸的课外资料,尝试实践,把语言学习推到运用层面。综而观之,郎老师这节课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很好地体现了语用教学的理念,不失为一堂朴实而高效的好课。 宁可累死在路上,也不能闲死在家里!宁可去碰壁,也不能面壁。是狼就要练好牙,是羊就要练好腿。什么是奋斗?奋斗就是每天很难,可一年一年却越来越容易。不奋斗就是每天都很容易,可一年一年越来越难。能干的人,不在情绪上计较,只在做事上认真;无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认真,只在情绪上计较。拼一个春夏秋冬!赢一个无悔人生!早安!献给所有努力的人.word格式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