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与高考双重背景下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姜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8910259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新课程与高考双重背景下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姜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基于新课程与高考双重背景下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姜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基于新课程与高考双重背景下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姜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基于新课程与高考双重背景下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姜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基于新课程与高考双重背景下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姜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新课程与高考双重背景下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新课程与高考双重背景下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姜(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lt;p&gt;&amp;lt;p&amp;gt; 物格无止境 理运常有时 基于新课程与高考双重背景下的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 姜堰市第二中学 姜立东 QQ: 553712582 Email: jyjld 一、问题的提出: n一方面: n物理新课程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有一明确的定位, 中学生做实验的目的首先不是为了“巩固所学的概念 和规律,练习实验操作方法”,而是为了“经历科学过 程,体会科学方法,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同时也是 为了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体验科学工作的乐趣”。 n另一方面: n 不用讳言,高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

2、 ,高考事实上已经成为高中教学改革的指挥棒。 n 基于上述两个方面,对于中学物理 实验教学改革,不能就实验谈实验,而 应当将其置于整个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 的大背景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加 以思考,实施实验教学策略。 二、考题的分析: 20082010年江苏高考物理实验试题(具体试题略) 内容 题题型考查查目的 2008测测定金属电电阻率 螺 旋测测微器读读数 作图图 填空实验实验 和实验实验 拓展 2008验证验证 机械能守恒定律填空、图图像分析课课本实验实验 迁移 2009测测定金属电电阻率计计算、连图连图课课本实验实验 迁移 2009验证验证 牛顿顿第二定律填空 作图图、图图像分析课课本

3、实验实验 迁移 2010 测电测电 源E、r填空、作图图操作、课课本实验实验 拓展 2010以“验证验证 牛顿顿第二定 律”为为原型,探究有阻力 时时v-t关系 作图图 填空课课本实验实验 迁移 三大特点 1、 在考查形式方面:六道试题都用“以一拖x” 命题方式考查实验能力 2、 在考查内容方面:六道试题都是对学生课 本实验进行改造 3 、在考查目标方面:六道试题较好地区分和 鉴别不同水平考生的实验能力 三大创新 1、对原教材进行认知结构的改革 实验试题对原教材进行了认知结构的改革,但实验试题清 晰有序,符合中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水平 。 2、实验问题的背景独特 2008第一道实

4、验题(10题)源于常轨的“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但是,“导线质量相等”条件的设计有了较大的创新。 3、提出问题的角度新颖 如“定量计算”、“数据描图”及“误差分析”等问题。 三、试题的启示 1、策应课标 课标没有对实验的具体做法、使用的器材等做出硬性的规 定。 2、发挥导向 新课程的实施与目前高考物理实验试题正逐步改变着教师和 学生的教和学的方式,引导广大一线教师在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方面突出教学的核心价值。 3、考查能力 江苏高考实验题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已跳出了课本实验的范 围,从试题中看出高考考的是实验与探究能力以及学生的科学 素养,而不是考实验本身! 四、改革的思路 为什么提出改革的话

5、题? 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教师长期形成的教学风格短期难以改变,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还 很模糊,还不深入甚至不正确. 2、课程理念迫切需要 新的教学理念真正内化为我们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需要一 个过程,物理新课程的实施无疑把对教师的要求提到了一个很 高的理想的高度,这样的要求对于刚从传统教育转型过来或还 没来得及转型的老师而言难免有些勉强和底气不足。 3、课改高考高度配匹 新课程与新高考的有效结合是教师们最为困惑和关注的问 题,也就是如何实施课改高考高度配匹? 一、首先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思想的改革 n目的:把握一个方向 课程基本理念中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灵魂也是价值 追求,中学物理实验教

6、学改革应该坚持这样的方向。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要超越单纯的功利目的,克服单纯追求升 学率的偏向,改变只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念,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 素养, 使那些不打算继续学习物理的人;那些准备继续学习物理的人; 那些进一步学习或就业时需要物理知识背景的人获得自由多样而有个 性的发展。 二、其次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n目的:培养二种品质 一种是创新,即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思考 ,而实验为创新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一种是钻研,即对结论的步步求证直至获 得真理,而实验为这个过程提供了载体。 n 目前的物理实验教学,还没形成真正的课程体系, 基本上都是从属于物理理论教学,服从于物理知识 的,给人

7、的印象好象只是为了验证物理理论的正确 性而存在的。 传统的实验内容还是较多,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新 成就的实验少; 在实验手段上采用传统测量技术的实验多,利用 现代化技术手段深化教学要求的实验少; 按力、热、电、光划分各自独立的实验多,而在 力、 热、电、光方面具有相互联系的综合性实验、以及 设计性实验少。 问题: n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在享受近代工业 革命和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的 同时,突然发现自己正亲手制造着对自身生 存与发展的严重威胁 n -生态环境的恶化,大气、水源受到污染,核辐射和从 臭氧空洞透过的宇宙射线使人类健康受到损害,温室效应造成 气候反常,酸雨毁坏森林和建筑物,试

8、管婴儿、克隆技术、基 因工程引起有关伦理道德的争论,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国家安全 和道德教育带来挑战等等 思考: n如果说传统的科学各个领域都只着眼于本领域的发 展对人类文明做贡献,那么,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在 眼于研究科学、技术、社会系统各个因子之间的相 互作用,保证人类文明健康发展应具有的最佳状态- -这就是STS。 n目前教学中STS教育的内容涉及却很少,因此设置有 关课程进行STS教育或在已有的相关课程中增加STS 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n1、物理学本身是和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社会生产 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系的。作为物理学科应在普及 STS知识,增强STS意识,发挥其独特的功能。 n2、有条件地开

9、设STS课程,普及STS知识,增强人 们的STS意识,已经成为全民教育的一种趋势。我想 这是对学生的负责,对社会的贡献。 发展: n有许多西方国家或地区开设了STS课程,如 英国一些学校已开设140多种。澳大利亚 Griffith学校要求学生用1/4的时间学习STS课 程。 n早在六七十年代,美国许多著名的学校先后 成立STS研究中心,专门开展对科学、技术 和社会三者相互关系的研究,并开设了STS 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深刻理解技术本身 及其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 英国SATIS(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ocitey)教材中 n 在讲电的产生和输送时,主要介绍有关电

10、力网的 知识,如要得到电压稳定、价格低廉的电力供应, 为什么要把许多电站联成电力网,以及核电站、火 力电站及水电站的各自的特点,还具体给出了英国 西北电网中各个电站的功率和每兆瓦小时的成本, 以及冬季夏季各一天24小时预期的用电曲线,让学 生设想自己是电力网的调度员,以5小时为一个时间 段,根据各时间段预期的用电量,作出把哪些电站 接入电网的计划。 n n 教材中的这类内容,并不在于给学生许多实际知识 ,而在于使学生形成“成本-效益”观念。 三、再次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n目的:解决三个疑惑 n1、实验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还是解决问题的知识 ? n案例:实验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课本提供

11、的 方法是运用两表一器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完成实 验,但学生如果只是记住了这一方法,而不是真正 从原理上去理解和实验,那就出问题了,如果换成 一表一器或其它方法,学生可能就难解决了。 n上述表明,学生在遇到陌生复杂实验问题时常常有 两种态度:“回忆”与“分析” n(1)第一种“套用解决问题的类型”-不理 解的情况下生硬模仿,其心智行为:识记 n实际上就是“具体问题抽象分析” n(2)第二种“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 情况下的自觉迁移,其心智行为:分析 n实际上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实验探究是“形似”还是“神似”? n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位杰出的木匠通过雕 刻老鼠来一比高下,结果,一

12、个木匠雕得栩 栩如生,另一名工匠雕得神像而形远。最后 ,由猫当了裁判,来决定哪一只老鼠更“逼真 ”,谁知,猫直扑第二只老鼠,为什么? n原来,第二只老鼠虽然形态稍逊,但它是用 鱼骨头做的,猫在乎的根本不是象与不象, 而是鱼味。 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实验探究在物理课程中的作 用,教师在实施探究教学活动时,往往只注重探究 教学中的知识问题,即“形似”,而忽视了探究教学的 另一面“神似”-即学生从探究学习过程中领悟科学 探究的本质,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否则探究教学 就会演变成对智力进行徒有形式的机械训练,无法 使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迷失探究教学的方向 。 探究教学活动要做到“形似”又“神同”, 追

13、求“形”“ 神”兼备的科学探究。 3、实验是“果然如此”还是“原来如此”? n从物理学发展历史来看:物理基本法则产生于一些 普通但有着丰富数据流量和现象作支持的实验。 n案例一: n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老教材实验思路:给出公式 :m11+ m22= m11+ m22 n 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得出结论,学生的感觉就是“果 然如此”,与结论确实一致,整个过程围绕结论专进 行实验的验证,没有其它的思考。 新教材实验思路: n 先是提出研究的内容碰撞前后哪个物理量可能是 不变的?,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 们追寻的不变量,而速度是变化的,质量和速度的乘 积也是变化的,那么,碰撞前后究竟什么是不变的

14、? n提示:会不会是两个物体各自的质量与自己速度的乘 积之和是不变量? n或者,各自的质量与自己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之和是 不变量? n或者,两个物体的速度与自己质量的比值之和是不变 量 n或者-有更多的方案。 n这样学生得出答案后,感觉就是“原来如此”,知道了 问题的本质。 案例二:教科版3-1,p56页“探究小灯泡变 暗的原因”实验(研究电源的内阻) 活动1:闭合K1,学生发现L1发光。逐次闭合开关,观察灯泡亮度变化? 可以变化为:然后换用高性能低压稳压电源重复以上操作,灯泡的亮 度基本不变,引导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的实验 对比自然引导学生思考电源的问题,让学生寻找问题的本

15、质。 n 过去几十年教材是纯叙述式的教材,学生只是简单的重复课 本和上课要求,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知道的只是“果然如此 ”,现在物理新教材根据课标的要求,将以往教材中较多的 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改为问题的科学探究,这些改变的目的是 什么? n 从目前实施的课堂教学来看,答案很明确:科学探究是在教 师的指导和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 提,以现行的物理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 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 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 疑尝试活动,知道物理问题的本质,理解的是“原来如此”。 n当然,改革有很多的话

16、题,上述四点研 究,目标有一,就是让学生强化过程, 淡化结果,体会方法,热爱科学,进一 步提高科学素养。 9H6E3B+y(v%r#oWlTiQeNbK8G5D1A-x*t$qZnVkSgPdMaI7F4C0z)v&amp;amp;amp;s!pXmUjRfOcL9H6E2B+y(u%r#oWlThQeNbJ8G5D1A-w*t$qYnVkSgPdLaI7F3C0z)v&amp;amp;amp;s#pXmUiRfOcK9H5E2B+x(u%rZoWkThQeMbJ8G4D1A-w*t!qYnVjSgPdLaI6F3C0y)v&amp;amp;amp;s#pXlUiRfNcK9H5E2A+x(u$rZoWkThPeMbJ7G4D1z-w&amp;amp;amp;&amp;lt;/p&amp;gt;&lt;/p&g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