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语教学发展历程..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8909575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3.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末英语教学发展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清末英语教学发展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清末英语教学发展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清末英语教学发展历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清末英语教学发展历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末英语教学发展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末英语教学发展历程..(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光中兴清末中国英语教学 l第一节 二次鸦片战争与同文馆 l第二节 同治中兴与洋务学堂 l第三节 维新变法与教育制度 第一节 二次鸦片战争与同文馆 一、中英天津条约 l1.主要内容 l英公使住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设领事官 l增牛庄、登州、台湾、潮州、琼州、汉口、九江 、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l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传教 l英国人得住内地游历、通商 l英国商船 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l中英两国派员在上海举行会议,修改关税税则; l中国给英国赔款银四百万两 l确定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 l2.中国英语 l嗣后英国文书具用英文书写,遇有文字辩 论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 l中英天津条约 l3.

2、 悉各国情形 l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文字,方不受人 欺蒙。各国均以重资聘请中国人讲解文义 ,而中国岂无熟悉外国语言文字之人,空 无以悉其底蕴。 l恭亲王奕 ,1861 二、京师同文馆 l(一)创建与拓展 l1. 英文馆1862.6,10名学生 l2. 俄罗斯文馆1863.4(并入) l3. 法文馆1863.4 l天文算学馆1866.12。洋人制造机器 、火器等件,以及行船、行军,无一不自 天文、算学中来(奕 ) (三)学生 l1.八旗子弟华夏正音VS barbarian l坐补马甲钱粮、膏火银每月三两 l2. 入学旗人增加一倍(1867) l3.1895英语强势皆婉转恳求习学英文,而 求法俄

3、德三国文字,若有不愿学而不屑学之状 (四)教师 l1.初期 l1862 鲍尔腾(Burdon)&徐澍琳 l1863 傅兰雅(1865) l2. 1864 丁韪良 l(国际公法、第一任馆长,至1894) l3. 总体 l洋教习:11人 l本土教习:6人(旗人4名) (五)课程与教学 l1. 正规课程方案 l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l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l三年: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l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l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 。 l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l七年:讲求化学。天文测界

4、。万国公法。练习译书。 l八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 l2. 个性化方案 l首年 数理启蒙。九章算术。代数。 l二年 学四元解。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 l三年 格物入门。兼讲化学。重学测算 l四年 微分积分。航海测算。天文测算。讲求机器 。 l五年 万国公法。福国策。天文测算。地理金石。 l3. 实践课程 l(1)翻译书籍 l最后两年参与,汪凤藻英文文法举偶 l(2)电报、电函 l(3)外事活动 (六)考试制度 l月课每月初一日,教习拟定文条,学生翻译 l季考每季度第二个月初一日,形式与月课相 似 l岁考每年十月初十前进行,面试。 l大考每届三年总考试一次,总理衙门执行。

5、 l考试优秀者授九至七品官阶,劣者革馆。 三、上海与广州同文馆 l(一)上海同文馆 l1. 办馆目的 l(1)洋人汇总之地,书籍较富,见闻较广 l(2)中外交涉事件,两口转多(通商纲领 ,固在总理衙门) l(3)以读书明理之人,使无赖通事敛迹 l2. 学生 l多途取之,随地求之 l3. 课程教学 l肄业生三年期满 l专习算学者,听从其便 l强调实用学科 l学生分班上课(理工分科) l4. 考试制度 l每月初一、十五课试西学 l初八、二十四日课试所业,均取所读书, 当而指问 l西语茫无通晓者,即行撤换 l(二)广州同文馆 l1. 学生 l应取诸广州驻防从驻防军子弟中招收 l2. 课程 l语言学习

6、为主,兼顾天文、算学 l3.强调满文学习 第二节 同治中兴与洋务学堂 l李鸿章淮军,进攻苏州 l英国军官带领“常胜军” l左宗棠湘军,进攻浙江 l英海军组织常安军、定胜军 l法海军组织常捷军 清末广义洋务学堂的实践分类 l11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近代洋务 学堂特点的是 lA以造就专业人才为唯一培养目标 lB以“西文”、“西艺”为唯一教学内容 lC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本教学原则 lD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l【答案】B 清末广义洋务学堂的实践分类 l1. 方言学堂 l(京师同文馆、台湾西学馆) l2. 狭义洋务学堂 l(实业学堂、军事学堂) l3. 西式大学堂 l(天津中西学堂、天津

7、新学书院) 一、从方言向洋务的过渡 l(一)台湾西学馆 l刘铭传(1836-1895)1885台湾巡抚 l自京师设同文馆,招选满汉子弟,延请西 师,天津、上海、福建、广东仿造枪炮船 械之地,无不兼设学堂。刘壮肃公 奏议 l1.教育对象年轻质美之士二十余人 l2.学费官费入学 l3.课程 l巳、午、未、申时专心西学 l早晚汉教习督课国文 l4.评价 l西国星期,课试论策 l每季委员会同洋教习考校一次 l培养目标:从译员到实业工程师 l拟渐进以图算、测量、制造之学,冀各学 生砥砺研磨,日臻有用,而台地现办机器 、制造、煤矿、铁路,将来亦不患任使无 才 (二)湖北自强学堂 l1.先天不足 l1883

8、年 l方言馆、格致馆、算学馆、商务馆 l1886 l算学馆并入两湖书院 l格致馆、商务馆停办 l2. 积极因素 l招考自强学堂学生示并章程 l自由报考、限定年龄、重视母语 l凡有华文精通,年在二十四岁以内十五岁以 外者,无论本省外省,悉准报名 l办学目的的明确与维护 l受洋行雇充翻译,将其历年薪水伙食及本身 一切费用追缴 l教学规范性增强 l教授西文,既忌陆续增收学生 l3. 取向意义(1898,劝学篇) l一曰新旧兼学。 l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 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 为用,不使偏废。 l一曰政艺兼学。 l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劝工通商 ,西政也;算

9、绘矿医、声光化电,西艺也。 l4. 后期价值 l(1)书院改制为学堂(1902-1907) l(2)两湖师范学堂(实科高等学堂) l(3)新办学校 二、实业学堂与军事学堂 l(一)实业学堂中的英语教学 l福建船政学堂1866 l广东实学堂1876 l天津电报学堂1880 l上海电报学堂1882 l台湾电报学堂1890 l湖北矿务局工程学堂1890 l天津医学堂1894 l山海关路学堂1895 l广东实学馆 l此外习其语言文字,各随才识,专习文义 ,以后出使参赞翻译之选 l福建船政学堂(驾驶学堂) l其所习算学,洋教习皆能教授,所以船政 学堂开设数年,并无汉文算学之教习 l(二)军事学堂中的英语

10、教学 l天津水师学堂1880 l广东水陆师学堂1887 l江南水师学堂1890 l广东黄埔鱼雷学堂1886 l北京昆明湖水师学堂1888 l天津武备学堂1885 l直隶武备学堂1896 l江南陆师学堂1895 l湖北武备学堂1896 l作为长期发展 l中国翻译人少,译馆未开,且水师事宜英 为最精,故入堂学生先习英文,非为应酬 通情,欲使他日温故知新,有所趋步(学 生在堂四年应习功课,北洋海军章程 ) l作为课业基础 l其初入学堂,权令学习英文算学以为基础 ,将来酌配水师陆师仍专一艺(张之洞办 理水陆师学堂情形折) 三、周作人眼中的洋务学堂英语 l1903年入江南水师学堂 l在学堂里老师不算少,

11、计算起来共有八位,但真 是师父似的传授给一种本事的却并没有。即如说 英文吧,从副额时由赵老师奚老师教起,二班是 汤老师,头班是郑老师,对于这几位我仍有相当 敬意,可是老实说,他们并没有教我怎么看英文 ,正如我们能读或写国文也不是那一个先生教会 的一样。 l于我们读英文有点用处的,只是一册商务 印书馆的华英字典。 l本学堂里学洋文完全是敲门砖,毕业之后 不管学问的门有没有敲开,大家都把它丢 开,再也不去读它了,虽然口头话还是要 说几句的。 l我是偶然得到一册英文本的天方夜谈, 引起了对于外国文的兴趣,做了我的无言的 老师,假如没有它,大概是出了学堂,我也 把那些洋文书一股脑的丢掉了吧。 l我的这

12、册天方夜谭乃是伦敦纽恩士公司 发行的三先令六便士的插画本,原本是赠送 小孩的书。 l译本虽然不成东西,但这乃是我最初的翻译 的尝试,时为乙巳年的初头,是很有意义的 事,而这却是由于天方夜谭所引起,换 句话说,也就是我在学堂里学了英文的成绩 ,这就很值得纪念的了。 第三节 维新变法与教育制度 一、清末兴“学”的理念演进 l(一)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郑观应) l1. 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 西学。 l1892,郑观应盛世危言礼政西学 l2. 天津中西学堂,盛宣怀,1895 l洋务运动、洋务派 l(二)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张之洞劝 学篇) l1. 甲午战争(1894) l2. 天演

13、论(1897)“新”学 l3. 维新派、戊戌变法(1898) l(三) 科举功名、黜伪崇实(严复) l1. 改革科举制度(1861,冯桂芬编修) l2. 天演论 l与学术则黜伪崇实,与刑政则屈私为公 (四)影响 l1.康有为 l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l2.定国是诏变法中的“教育”维新 l改科举废八股,试策论 l改书院和家祠为学堂 l鼓励地方和私人办学,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级学 堂一律兼习中学和西学 l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派留学 l3. 兴学诏书1901光绪帝 l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切实整顿外,着各省 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及 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 学堂

14、,并多设蒙养学堂 二、从壬寅到癸卯:清末“教育”制度的确 立 l(一)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 l1. 1902.8,管学大臣张百熙起草 l京师大学堂章程、考选入学章程 、高等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 小学堂章程、蒙学堂章程 l规定各级学堂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课 程设置以及相互衔接关系 l2.壬寅学制面临的困难 l(1)张百熙其人遭到嫉恨 l争以新学自帜,尤为旧人所恨。 l(2)张百熙在世满人政治 l京师大学堂“仅一汉大臣,至成弊薮,请增 设满大臣主其事”。荣庆分权 l(3)张百熙为学办学欠缺经验和理论 的支持 (二)张之洞办学与癸卯学制 l1. 张之洞办学一览 l书院:经心、两湖、江汉, l学堂

15、:湖北自强、方言、农务、师范 l两江代理总督:储才、陆军、铁路学堂 l派出大批留学生赴日学习 l两广任职:广东水陆师学堂和广雅书院 l2. 张之洞的“中西体用”观劝学篇(1898) l(1)各省各道各府各州县皆宜有学。京师省会为 大学堂,道府为中学堂,州县为小学堂。 l(2)中小学以备升入大学之选,府县有人文盛、 物力充者,府能设大学,县能设中学尤善。 l(3)小学堂习四书、通中国地理、中国史事之大 略,算数绘图格致之粗浅者。 l(4)中学堂各事较小学堂加深,而益以习五经、 习通鉴、习政治之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大学又 加深博焉” l全新的教育理念:新旧兼学、政艺兼学 l系统的教育制度:三级学堂,设学地点、学 习内容 l3.对于制定壬寅学制的建议 l1901年7月,慈禧太后新政上谕 l张之洞、刘坤一“江楚三折” l变通政治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 l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 l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折 l窃谓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不弱于兵而弱于 志气。人才之贫,由于见闻不广,学业不实;志 气之弱,由于苟安者无履危救亡之远谋,自足者 无发愤好学之果力。保邦致治,非人无由。 l兴学校、改科举和派游学盖非育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