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北师大版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8909277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北师大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北师大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北师大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北师大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北师大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清课文线索,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少年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远大志向的原因。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了解周恩来的相关资料,并尝试解决预习中的问题;教师搜集租界、周恩来的相关资料图片,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请大家齐读

2、课题。这不是一句平平常常的话,这是一位伟人经过深深思考之后一个伟大的心声,让我们清晰而坚定的读。铿锵有力的读。在课文当中,有一个词与中华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你们找到了吗?“中华不振”二、感受“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一)自读自悟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中华不振”?用横线画出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批注,(师总结:耀武扬威的外国人让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围观的中国人让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伯父的话让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灯火酒绿的租借地,让你感觉到了中华不振。)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事,都是发生在租界地里的,在租借地里发生的这一切,让周恩来强烈的感受到了“中华不振”。那么租界地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呢?你能不

3、能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们呢?“一条条街道。和耀武扬威的巡警”在租界地里,你看到了什么?“这一带真的和别处大不相同。”满大街都是洋人和耀武扬威的中国巡警,却看不到一个百姓。这是一个多么奇怪地现象啊,还有一件事,更让周恩来感到愤愤不解。出示“这个妇女。谁又敢怎么样呢?”读一读这串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读这段话)(二)想象感悟请你想象一下: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谁?这位亲人可能是她。(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不管是谁,都是她至亲至爱的亲人呐,当车轮轧去的那一刻,这位妇女的心都碎了。谁能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段话(适时点评)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可怜的妇女吧,一起读读。这位妇女是如此的不幸,可

4、是肇了事的洋人呢?有一个词,深深的刺痛了我们的心,是哪个词?“得意洋洋”这个洋人得意洋洋的在想些什么呢?这个压死人的洋人没有被惩处,反而得意洋洋,你们说这是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中国的巡警不但没有惩处这个洋人反而把这位妇女训斥了一通,这又是为什么?“中华不振啊”围观的同胞们,给这个妇女伸张正义了吗?你们说这又是为什么啊?是啊,中华不振,围观的同胞他们只能握紧了拳头,敢怒不敢言。难怪伯父会说出这样一句话。当伯父说出这句话时吗,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是啊,在我们的土地上,却给不了一个妇女最起码的公道。(三)走进历史让我们走进一百多年的中国,看看那段屈辱的历史:解说一百年前的中国东北,帝国主义列强横

5、行霸道,他们的租界地里,洋房营里,随处可见洋人耀武扬威的嘴脸。他们住着最奢侈最豪华的洋房,尽情的享受着特等人才能享受的生活,然而他们的大门口,却立着华人与狗不能入内的牌子。在同一片土地上,灯红酒绿的外面,却是中国人无边的痛苦生活,政府软弱无能,他们用割地卖地换来的钱吸食着鸦片,不顾百姓的死活,老百姓们在艰难的道路上挣扎,靠草根野菜生活,更多的人流落街头,他们成为洋人的奴隶,他们的尊严被洋人无情的践踏,徘徊在生命的死亡线上。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吗?让我们带着感受再来读读这段文字。这就是灯红酒绿的租界,这就是没处说理的租界。难怪伯父会说“那是外国人的租借地,惹出麻烦了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这一

6、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啊。让我们仔细的想想:中华为什么不振?请大家一起来读读下面的文字,相信会有更多的同学明白其中的原因。”老师读前一句,你们来读后一句。我们也曾经反抗过,但是我们的大刀,长矛面对洋人的洋枪大炮,结果只能是全军覆没。(四)书写感受过度:这一幕幕可笑又可悲的事实,终于使周恩来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那天,周恩来回家以后,他想着白天发生的一切,想着中国遭受的一切不公平的待遇,他百感交集,他会想些什么呢?请你写出来吧。是啊,这一切不公平的事实,唤醒了周恩来想要振兴中华的决心。于是在那天的修身课上,当魏校长问同学们:诸生为什么而读书时?同学们回答的是?而周恩来的回答却是?现在你们

7、明白了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吗?他不是为了,不是为了,也不是为了?因为少年的周恩来,在那时就深深的意识到了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于是他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三、情感升华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赴法留学,同一批志士仁人求得了马克思主义,建立了共产党,他运筹帷幄,协助毛主席赶走了帝国主义,建立了新中国。在他和像他一样的爱国志士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从1919起,中国不断收回了租借地,到新中国成立,租借制度彻底取消。周恩来总理为祖国的独立、富强献出了自己毕生的力量。曾被帝国主义强占了一百多年的香港和澳门如今回归了祖国的怀抱,中华开始崛起了,中华开始振兴了,面对这样一个崭新的中华,你们又将为什么而读书呢?老师相信你们说到就会做到,并且能为之奋斗一生。最后让我们已梁启超说过的这句话来结束本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