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7最新修改版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8906656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7最新修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学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7最新修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学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7最新修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学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7最新修改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学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7最新修改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7最新修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7最新修改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制普通本科通用专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教 务 处基础课部2017年7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英文名称: Compendium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必修课 总 学 时: 36 学分: 2学分 适用对象: 本院各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面向本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修课。(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全国高等院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

2、政治理论课之一,它从历史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学习这门课对当代大学生开阔历史视野,辨别历史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开设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近现代中国革命发生、发展和胜利的历史进程,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发展历史规律的认识,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为一个学期,分为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和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大部分。本课程重点是第二章、第四章、第六章;难点是第三

3、章、第五章、第七章。(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音像资料教学法等;实行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五)实践环节1.课程实践2.主要内容与要求在本学期的中段,由授课教师给同学布置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如指导学生参观博物馆、著名文化遗产及工业区,调查南京的近代历史文化,并撰写出社会实践活动报告。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学时分配:4学时。(六)教学时数分配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时数分配表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

4、配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1上篇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22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掠的斗争33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34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45中篇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26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7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8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49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210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211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12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13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合计 32(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虽然以讲授中国近现代史为主要内容,但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而

5、不是历史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有交叉的内容,要把握教学角度,力求避免重复。(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使用教材:本书编写组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8月第6版。参考书:1. 宋进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教学指南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年2月。2宋进、高德毅 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成长学养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12月。(九)说明本课程是公共基础课。考核形式:开卷。评分办法:试卷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主要考察出勤、作业、讨论等方面)。三、教学内容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内容纲要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6、前夜(1840 -1919)本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2学时)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外国对中国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文化奴役;二、了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三、了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帝国主义的侵略一、军事侵略二、政治控制三、经济掠夺四、文化渗透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

7、谋第三节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一、反对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二、民族意识的觉醒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及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二、了解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史实及其失败的原因、经验教训。(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事业的兴办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第三节维新运动的进行与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一、通过

8、本章的学习,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但民主革命的果实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二、了解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多次反袁斗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包括对清末“新政”的评析)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一、封建帝制的覆灭二、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1949)本编综述 天翻地覆的三十年(2学时)一、中国所处的时代特征与世

9、界大势二、三座大山的重压三、之命运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一、了解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二、了解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兴起及其失败的原因。(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北洋军阀的统治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

10、动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一、了解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如何建立反动专制统治二、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武装革命和土地革命的历史意义三、了解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二、土地革命革命战争的兴起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第二节中国革命地探索中曲折前进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及其挫折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

11、国性的抗日战争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4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及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如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了解日军惨无人道的野蛮罪行。二、认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作出的巨大牺牲与奋斗。三、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深远历史意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一、日本计划及其实施二、残暴的殖民统治与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第二节从局部战争到全国性抗战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四、全面性抗战的开始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第四节中

12、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五、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一、抗日战争的胜利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三、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2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1、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过程及其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2、了解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走向失败的经过和原因。3、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中国共产

13、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第四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2006)本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2学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民主革命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二、了解和认识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