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70周年征文3篇

上传人:花红****零 文档编号:118833931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庆祝新中国70周年征文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庆祝新中国70周年征文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庆祝新中国70周年征文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庆祝新中国70周年征文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庆祝新中国70周年征文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庆祝新中国70周年征文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庆祝新中国70周年征文3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庆祝新中国70周年征文3篇【篇一】作为成长在红旗下的“80后”,伴随着祖国的改革开放,见证了祖国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层出不穷的科学技术也一直改变着人类的通信方式,从早期的书信传情,到后来的电报、广播和电视,乃至当前的互联网,无数的广电人在技术更新的浪潮中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泪水。怀着对广播电视的热爱,我选择了广播电视这一行业,也是我将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随着国家对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重视,广播电视技术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从传统的报纸、杂志、期刊等传统纸面媒介,到今日的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技术的高度融合,广播电视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高峰,一大批广播电视重大工程的实施,为广播电视的不断发展提供

2、技术支撑。作为一名广电技术从业者,我也在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中逐渐提升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作为参与者和见证者,从模拟广播电视到数字广播电视,从标清分辨率到高清、4K分辨率,从有线网单向传输到有线网双向互动,从传统媒体传播到融合媒体的技术架构,从多种单一信号传输方式到有线、无线和卫星的深度融合传输,从广播电视的单一业务到今日的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相互渗透。当前,超高清电视(4K/8K)、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IPv6、三网融合、数字声音广播(CDR)、应急广播、3D电视、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新一代直播卫星系统、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等多项重点科研技术项目层出不穷。生在这个时代是幸运

3、的,能够参与到这些技术的变革中,能够为广播电视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深感自豪。作为广电技术从业者,我们时刻关注各种最新的和领先的技术,引领和把握广播电视技术方向,并把它们运用到实际工作。有时候为了完成科研测试任务,我们曾深入到各种艰苦恶劣的环境。工作中,我们领略寒风刺骨的冰封雪盖,穿越热情似火的沙漠酷暑,踏出山路陡峭的悬崖峭壁,见证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喜怒无常。我们在皎洁的月光下思念着家里的亲人,从风光旖旎的海南岛,到物产丰富的黑土地,从茫茫无人烟的戈壁滩,到骄阳四射的东部沿海,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深夜里我们曾仰望着星空,始终不畏长途跋涉的艰辛、克服饥肠辘辘的困顿,用脚步丈量着辽阔的祖国山河。新

4、的时期,新的希望,新的旅途,新的征程,我们期望在新的历史时期努力奋斗,顽强拼搏,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早日攀上新高峰做出应有的贡献。“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吹响了号角。我们将“奋发有为广电技术,不忘初心再踏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祝福新中国70华诞!【篇二】我是一个出生在旧社会,生长在红旗下,一生从事祖国建设,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各个岗位上努力奋斗,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奋力拼搏的一个革命战士。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雨露培育我长大,解放军大学校把我培养成一名坚

5、定的革命战士,祖国的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为我提供了报效祖国的舞台。1961年,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4602部队通信教导队的强化训练下掌握了无线电通信技术。1966年复员后,我在北京市建设工程局设备安装公司工作并掌握了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技术。1978年恢复教育制度后,当时的单位广播电视部行政司给我机会,去北京电力学校上了4年学,补上了文化知识课。党的培养教育使我从一个普通战士、普通工人成长为一个高级工程师、基建处副处长、技术处处长和局副总工程师。我也用自己的所学完成了上级交给我的一个又一个艰巨任务。在部队期间,我较好地完成了师部对军、军区、总参的战备值班通信联络任务;1963年参加邯郸地区防洪救灾,较

6、好地完成了邯郸地区防汛指挥部的通讯联络任务;1964年全军大比武中,我以全师无线电通信收报竞赛第一名的成绩被选入军代表队,参加了著名的1964年全军大比武。复员到北京后,在设备安装公司期间,我先后参加了北京轴承厂改造工程、05工地、北京石化总厂会战工程、地面卫星站建设工程等项目的建设。1974年4月1日我调入中央广播事业局后,完成了局行政司所辖地区的电气设备维修任务,建立了广播事业局第一个电度表维修校验室。1978年至1982年我脱产上学。1984年,我负责广播电视部北京地区所在单位的安全用电、计划用电、节约用电管理工作,完成了全部由用电包费制改为计费制的任务。1986年,我接受了组织上交给我

7、的电力室改建任务,通过多方调查研究、科学设计、严密组织,于1991年建成电力业务楼,解决了该项目立项12年一直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并成功解决了由电力业务楼配电室给新建中央台业务楼送电的问题(1997年正式送电),为中央台迁出广播大楼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证中央台业务楼1992年12月15日开工,根据部领导指示,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冒雨在洗印楼、资料楼屋顶加建2000平方米办公用房,以解决中央台新建大楼搬迁急需。根据新302小区居民的强烈要求和时任部长艾知生同志的指示,局领导又派我负责新302住宅项目的筹建工作,至1996年完成项目报批,具备正式开工条件后,又被局里调去解决给中央台新建业务楼送电问题

8、。1997年,我又接手广播大楼加固维修改造项目,解决了加固、改造、维修设计中的诸多难题,成功解决了收听收看机房建设、广播电视机房及其通往各台的广播电视线路改造和广播电视信号接收设备统一设置、大小电影审片室的建设、贵宾接待室的建设等问题,仅用一年时间,成功组织实施了全国第一个如此大规模的“边办公、边施工”的加固、改造、维修项目(自1998年10月1日至1999年9月30日),为国庆50周年献了一份厚礼,夜景照明还获得了北京市一等奖,我个人也获得了北京市政府颁发的“迎国庆50周年长安街及延长线整治工程突出贡献奖章”,还受北京市领导邀请到北京市建委介绍了组织实施广播大楼加固改造维修工程的先进经验。2

9、001年,我又接受总局监测中心邀请,总局领导委托,参加了西新工程的建设,主持了总局监测中心机房、大屏幕室和电视电话会议室的建设项目,在总局给定的两个月工期内,提前4天全面完成了任务,受到了中央领导(江泽民总书记和李岚清副总理)和总局领导的表彰和接见。2002年9月13日,总局领导命令我在10月15日前(32天)负责建成总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指挥中心,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我组织参建单位人员,打破常规,采用各种特殊施工组织手段,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完成了任务,确保了“十六大”的安全播出,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和部领导的表扬。2002年受总局和局领导委托,又为总局编制了第10个基本建设五年规划,规划了总局

10、技术业务楼(现在的监管大楼)、广电大厦(现在的广电国际酒店)、老302宿舍改造(现在的真武家园)3个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和地下车库、剧场后楼改造、武警楼与机关食堂的建设项目及南业务楼和电力业务楼的装修改造项目,共计约30万平方米。2003年还组织了总局在京单位部分宿舍的大修工作。同时,还做出了总局大院分三期改造的实施计划,最终实现建成一个花园式的机关大院的建设目标。2005年4月21日,我到了退休的年龄,被总局党组批准的部分建设项目尚未完成,我又遵照总局领导和局领导的指示,为总局编制了第11个基本建设五年规划,对总局党组已批准的尚未完成的基本建设项目提出了我的意见,该意见也被总局党组再次批准,现已

11、经全部实施。目前的机关大院及周边职工住宅的建筑现状,都是总局各单位实施总体规划的结果。每当我走进机关大院和各个宿舍区的时候,虽然感到有些地方有些遗憾,但总体还是比较满意的。我见证了改革开放给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带来的机遇,职工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广播电视的播出、监管完全实现了现代化、自动化,并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可以非常欣慰地说,我这一生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尤其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也受到了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表彰,我终于可以无愧的说:我是共和国的建设者。【篇三】2009年,郭承跃23岁,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无棣县供电公司马

12、山子供电所工作。师傅来接他,乘坐供电所皮卡车出县城,一路向北,向北,再向北。越走越荒凉,他的心也越来越凉行驶过10公里,再向北。行驶过20公里,还向北。行驶过30公里,以为要到目的地了,继续向北。也不敢问师傅,马山子供电所到底是个啥地方啊?行驶60公里后,马山子镇终于到了,没想是这么个地方。马山子供电所的位置是渤海湾与冀鲁交界处,山东的最北端。这里遍布滩涂和海汊,供电所服务面积达526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域面积,人烟却很稀少,汽车在路上跑半天,见不到一辆车,很少看到人。好像有桶冰水从头上浇到脚下,郭承跃感到透心凉。晚上临睡觉,师傅过来嘱咐他,夜里盖好被子,别感冒了。他想,开什么玩笑,大夏

13、天的盖被子防感冒,天方夜谭吗?没当回事。第二天早上起来,咳嗽,鼻塞,真感冒了。晚上这里比白天温度下降十几度,不盖好被子感冒是经常的,他被来个下马威。无棣县是个贫困县,这里又是贫困县最偏远的供电所,情况可想而知。头一天在工地上休息,听师傅介绍供电所情况。第二天跟着师傅去巡线,感受一下实际。道路坑坑洼洼,皮卡车在路面上蹦蹦跳跳,没有平稳的时候。看看路边的线路,全是老旧的裸铝线,比自己预想的还要差。心里一个劲儿打鼓,环境这样恶劣,怎么工作啊?问师傅,还有多远能到村子里?师傅说,早着呢,你想干啥?他说想喝水,师傅随身带了一只水壶,递给他说,这里的地下水又苦又咸,出门一定把饮用水带好。不然,前不着村后不

14、着店就麻烦了。天空飘过乌云,一点预兆没有,大风裹挟大雨袭来,令人猝不及防。皮卡车在大雨中艰难前行,望着车窗外荒凉的滩涂,他难受得想哭,这是人待的地方吗?没等到目的地,供电所打电话通知,因为下雨线路跳闸了,让他们停车就地巡查,看看哪里出现故障。师傅停车,和他说,这地方线路老旧,经不起恶劣天气。所里电工少,6个人服务1万多户,线路出现故障,抢修起来格外难。他和师傅冒雨巡查,在濛濛雨幕中,看到两根电杆东倒西歪,上面的电线耷拉在泥水里。师傅赶紧给供电所打电话,说明倒杆地点,让供电所派抢修人员与他们会合抢修。两个多小时之后,增援的抢修人员才赶到。大家投入抢修,在雨中忙个不停全部抢修完成,已是傍晚,又累又

15、饿又乏,收工往回走,他像一滩泥瘫软在在皮卡车上。路两边都是水,勉强能看到中间窄窄的路。有的地段水漫过路面,皮卡车摇摇晃晃在水里行驶,像是一条船,不知什么时候出危险。回到供电所是半夜了,郭承跃一头扎在床上,动都不想动,思想斗争非常剧烈:能在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干吗?他的思想波动被师傅看在眼里。两个人一同外出巡线的时候,经过一片滩涂,地上长着一簇簇有点发红的植物,他叫不上名字。师傅和他说,本地人叫这种植物“红荆条”,学名是红柳。在海水浸泡的滩涂上,别的植物都成活不了,只有红荆条顽强地生长着。咱们也得像红荆条,越是艰苦越要扎根,没有红荆条精神,做什么都做不好!他心里感到很震撼,从师傅身上,他学到了大学

16、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他和师傅到离供电公司最远的一个渔村,哪里有户人家断电了。家里青年人都外出打工了,只留下老两口,老太太患病卧在床上。他们到达后,先检查外面的线路,没发现问题。在检查室内,也没问题。拉开保险盒,原来是保险丝断了。这点小故障年轻人自己就能解决,可换成老人就一点办法都没有。郭承跃心里沉甸甸的,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越需要有人帮助啊他们准备往回走,老大爷从后面追上来,硬塞给他们几个熟鸡蛋,叫他们路上吃。老大爷说,实在没什么感谢的,叫你们跑这么远的路。你们管电的真是好样的!老大爷翘起了大拇指。郭承跃心里暖暖的,为了这里淳朴的老百姓,辛苦付出是应该的。回来的路上,又看到了滩涂上的红荆条, 想到师傅说的红荆条精神,他有了切身体会但是,在这里工作确实很难。在无棣县的其他区域,供电的输配电线路基本都是取直径,减少走弯路。这种取直线径的做法在马山子供电所管理的供电区域不行,这里虾池、盐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