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9四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化学 专题09 化学基本操作 教师版

上传人:懂文 文档编号:118777980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9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9四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化学 专题09 化学基本操作 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6-2019四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化学 专题09 化学基本操作 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6-2019四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化学 专题09 化学基本操作 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6-2019四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化学 专题09 化学基本操作 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2019四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化学 专题09 化学基本操作 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9四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化学 专题09 化学基本操作 教师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题09 化学基本操作考纲解读知识点近四年高考真题知识点分布考纲解读命题趋势化学基本操作2019年新课标1卷3;新课标2卷4;新课标3卷6;北京卷5;天津卷4;江苏卷5、13;浙江11月卷2、9、10、15;浙江4月卷3、9、11;海南卷6;(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从不同角度拼盘式考察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规范;各选项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题目比较简单。2018年新课标1卷3;新课标2卷3、7;新

2、课标3卷4;天津卷4、5;江苏卷5;江苏卷12;浙江卷2;海南卷72017年新课标1卷4;新课标2卷4;新课标2卷7;新课标3卷3;江苏卷13;江苏卷2;浙江卷10;海南卷12;天津卷5;2016年新课标1卷4;新课标2卷7;新课标3卷3;江苏卷7;江苏卷6;浙江卷2;海南卷7、8;天津卷5真题链接1【2019新课标1卷3】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被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答案】 D【解析】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

3、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使反应顺利进行,生成的气体进入后续装置中,正确;B、装置b中CCl4的作用是吸收挥发的溴蒸气,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为橙红色,所以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正确;C、苯与溴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溴化氢是有毒气体,需要用碳酸钠溶液进行吸收,正确;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除去溴苯中的溴蒸气和溴化氢外,还混有杂质苯,苯与溴苯的沸点差别较大,可用蒸馏的方法提纯,错误。2【2019新课标2卷4】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B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

4、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C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D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答案】A【解析】KMnO4可将乙烯氧化成CO2,不会出现分层。A错;Mg与CO2反应,生成C和MgO。MgO是固体颗粒,碳是黑色固体。B正确;Na2S2O3和盐酸反应,会生成硫沉淀和刺激性气味SO2,C正确;过量的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亚铁离子遇硫氰化钾无明显现象,D正确。3【2019新课标3卷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目的实验A.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将Cl2通入碳酸钠溶

5、液中B.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C.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D.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答案】 A【解析】A、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使平衡向右移动,但反应后是次氯酸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无法生成浓度较高的次氯酸钠;B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做催化剂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C、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乙酸,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因为乙酸乙酯与水不互溶,所以最后用分液法进行分离;D、制取少量SO2可以用饱和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反应制取Na2SO3+H2SO4=Na2

6、SO4+SO2+H2O,所以D选项正确。4【2019北京卷5】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AFeCl2溶液( FeCl3)Fe粉BNaCl溶液(MgCl2)NaOH溶液、稀HClCCl2 (HCl)H2O、浓H2SO4DNO (NO2)H2O、无水CaCl2【答案】B【解析】B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从而除掉氯化钠中的氯化镁,过滤后,加入盐酸来除掉过量的氢氧化钠。这两个反应均为复分解。5【2019天津卷4】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ABCD混合浓硫酸和乙醇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收集NO2气体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

7、答案】 B【解析】 A、混合浓硫酸和乙醇,应将浓硫酸沿器壁倒入乙醇中,A错误;B、配制溶液,定容时液体距离刻度线12cm时采用胶头滴管,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切,B正确;C、收集NO2气体,NO2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应长管进,短管出,C错误;D、采用电石制取乙炔,制得的气体中含有H2S,也可以使溴水褪色,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B。本题考查实验的操作和物质的性质,难度中等。6【2019江苏卷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经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B将4.0g NaOH固体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00 molL-1NaOH溶液C用装置甲蒸干AlCl3溶液制无水

8、AlCl3固体D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2【答案】D【解析】A、pH试纸润湿后使用,相当于稀释了所测的溶液,会影响非中性溶液pH的数值)。B、容量瓶是一种量器而不是容器,也不能用来溶解固体,溶解NaOH固体时应在烧杯中进行。C、用装置甲蒸干ACl3溶液无法得到无水ACl3而是得到Al(OH)3继续蒸干得到Al2O3固体。D、乙烯和氢氧化钠不反应,SO2会被氢氧化钠吸收,故D正确。7【2019江苏卷13】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向X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B向

9、浓度均为0.05molL-1的NaI、NaCl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KSP(AgI)KSP(AgCl)C向3mL 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1mL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D用pH试纸测得: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9,NaNO2溶液的pH约为8HNO2电离出H+的能力比CH3COOH的强【答案】C【解析】A、直接向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红,并不能够确定原溶液中一定有Fe2+也可能原溶液中就有Fe3+,应该是先向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显色后,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红方可证明。B、向等浓度的氯化钠和碘化钠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

10、黄色沉淀为AgI,所以AgI的溶解度小,对于同为AB型的化合物AgI和AgCl来说,溶解度小,则Ksp小,故说明Ksp(AgCl)Ksp(AgI)。C、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溴水,加入淀粉显蓝色,说明生成碘单质,故可以证明氧化性Br2I2。D、题中没有说明CH3COONa溶液和NaNO2溶液的浓度,若为相同浓度的话,且根据CH3COONa溶液的pH大于NaNO2溶液的pH,说明CH3COO-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NO2-离子的水解程度,根据“越弱越水解”的规律,即酸根阴离子对应的弱酸越弱,酸根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大,可以说明HNO2的酸性大于CH3COOH。故C正确8【2019浙江11月卷2】下列图示与

11、操作名称不对应的是 【答案】A【解析】A项是加热试管中的液体。9【2019浙江11月卷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苯应密封保存,置于阴凉处,且远离火源B金属钠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C有毒药品的废液须倒入指定的容器D容量瓶洗净后须用酒精灯加热干燥【答案】D【解析】因为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洗净后不需干燥,更不能用酒精灯加热。10【2019浙江11月卷10】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CH3COONa溶液的pHB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乙醇(沸点为78.3 )和苯(沸点为80.1 )的混合物C用淀粉KI试纸鉴别碘水和FeCl3溶液D用Na2CO3溶液鉴别CaCl2溶液、

12、NaCl溶液和稀硫酸【答案】D【解析】A项,在测量pH时,pH试纸不能润湿,否则可能引起误差;B项,由于乙醇和苯的沸点相差不大,所以不能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C项,由于Fe3能把I氧化成I2,所以不能用淀粉KI试纸鉴别碘水和FeCl3溶液;D项,CaCl2和Na2CO3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NaCl与Na2CO3不反应,而稀硫酸与Na2CO3反应有气泡冒出,现象各不相同,能用Na2CO3溶液鉴别这三种溶液。11【2019浙江11月卷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气可以使溴水褪色,也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乙醛C正丙醇(CH3CH2CH2OH)和钠反应要

13、比水和钠反应剧烈DCH2=CHCH3Cl2CH2=CHCH2ClHCl属于取代反应【答案】C【解析】A项,石油裂解气中含有烯烃,所以能使溴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项,醛基能被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而醇OH不能被氧化,所以可以用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乙醛;C项,由于水中H浓度大,所以Na与H2O反应比Na与正丙醇反应剧烈;D项,CH2=CHCH3和Cl2反应生成CH2=CHCH2Cl、HCl,甲基上的氢原子被替代,属于取代反应。12【2019浙江11月卷25】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将某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该固体试样中存在

14、SOB将某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没有出现血红色,则该固体试样中不存在Fe3C在某固体试样加水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没有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固体试样中仍可能存在NHD在某固体试样加水后的上层清液中,滴加盐酸出现白色沉淀,再加NaOH溶液沉淀溶解,则该固体试样中存在SiO【答案】C【解析】A项,若该固体是K2SO3和KNO3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B项,若该固体是Cu、Fe2O3或Fe、Fe2O3的混合物,溶于盐酸后,Fe3被Cu或Fe还原,滴加KSCN溶液后,不会出现血红色现象;C项,在检验NH时,应滴加浓NaOH并加热,才能生成NH3,从而确定是否含有NH;D项,根据现象变化,该固体中也可能存在AlO。13【2019浙江4月卷3】下列图示表示过滤的是ABCD【答案】C【解析】A. 根据图形判断,是物质的分液实验,故A错误;B. 根据图形判断,是定容,故B错误;C. 根据图形判断,是过滤实验装置实验,故C正确;D. 根据图形判断是移液实验,不是过滤装置,故D错误。故选:C。14【2019浙江4月卷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蒸馏时可通过加碎瓷片防暴沸B可用精密pH试纸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NH4Cl溶液C用加水后再分液的方法可将苯和四氯化碳分离D根据燃烧产生的气昧,可区分棉纤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