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成本及其统计

上传人:n**** 文档编号:118766531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成本及其统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人工成本及其统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人工成本及其统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人工成本及其统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人工成本及其统计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工成本及其统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成本及其统计(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薪酬管理 第四讲 人工成本与控制 一、人工成本及其构成 概念:是企业因雇佣劳动力而发生的费用。 (1966年10月召开的第11次国际劳动统计学家 会议 ) 构成: 日本的人工成本各类人员工资法定福利 福利设施费实物支出费从业人员训练 招募费退休金 一、人工成本及其构成 我国工业企业人工成本(1995年国家统计局): 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制造费用 直接工资) 生产人员职工福利费(制造费用其他直接支出) 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制造费用) 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福利(制造费用) 劳动保护费(制造费用) 企业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管理费用) 职工教育经费(管理费用) 劳动保险费(管理费用)

2、失业保险费(管理费用) 工会经费(管理费用) 销售人员工资和福利(销售费用) 子弟学校经费(营业外支出) 技工学校经费(营业外支出) 职工集体福利设施经费(利润分配公益金) 一、人工成本及其构成 原劳动部颁发的1997261号文件规定,企 业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 保险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费、劳动保 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费用 等7大项。 其他人工成本包括:如工会经费,企业因招 聘从业人员而实际花费的招工、招聘费用, 解聘、辞退费用以及在本企业领取劳动报酬 的外籍从业人员费用等。 一、人工成本及其构成 根据国资委“2003年企业人工成本情况调查 表”对人工成本给出

3、的界定,企业人工成本是 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所发 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其范 围包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用、 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住房 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等七大项目。 一、人工成本及其构成 人工成本的特点: 人力资源成本投资收效比较慢 人力投资收益大、期限长 人力资源投资效益有明显的时效性 人力资源投资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 性 二、确定合理人工费的因素 企业支付能力 职工的生活费用 劳动力市场行情 二、确定合理人工费的因素 (一)企业支付能力 实物劳动生产率 销货劳动生产率 附加值劳动生产率 (一)企业支付能力 1.实物劳动生产率:衡量一定时期内的

4、平 均职工产量. 2.销货劳动生产率:产量与价格 (一)企业支付能力 3.人工费比率 4.劳动分配率:与上期/同类企业相比,劳动 分配率是否过高? 5.附加值劳动生产率:单位职工生产的附加 值. 6.单位制品薪资:平均每件产品的人工费 7.收支平衡点 二、确定合理人工费的因素 (二)职工的生活费用 用于保障职工某一生活水平的生计费用的工资是企 业“非支付不可的工资” 与地区生活水平/物价水平有关 (三)劳动力市场行情 同行业的工资水平会影响本企业的工资竞争力。 三 决定合理人工费的计算方法 (一)劳动分配率基准法 以劳动分配率为基准,根据一定的目标 用人费,推算出必须达到的目标销售额 ;或根据

5、目标销售额计算可能支出的人 工费。 三 决定合理人工费的计算方法 (二)销售净额基准法 即根据前若干年的实际人工费比率、平均薪 酬水平和本年目标薪资增长率,求出本年的 目标销售额,并以此作为本年实现销售净额 的最低水平限。 即:根据目标薪酬水平倒推销售额。 三 决定合理人工费的计算方法 (三)损益分析基准法 盈亏平衡点:企业利润为零时的销售额或销 售量。 P-产品单价;V-单位产品变动成本;F-固定产本;X 产量 PX=F+VX 则盈亏平衡时的销售量为:X=F/(P-V) 边际利润率(P-V)/P 盈亏平衡时的销售量为:X=固定成本/边际利润率 三 决定合理人工费的计算方法 (三)损益分析基准

6、法 损益分析可用于确定: (1)以盈亏平衡点为基准,计算一定 人工费总额下的盈亏平衡销售量及薪资 支付的上限; (2)测算股东保留利润水平下的销售 量和人工费支出上限; (3)测算安全利润水平下的销售量和 人工费支出合理限度。 四、企业人工成本及劳动效益统计指标 (一)人均水平指标 平均人工成本年度人工成本总额/年度平 均人数 是一个绝对指标,可以基本衡量和表明不 同行业、同一行业不同企业在劳动力市场 上的工资收入分配关系及竞争力。 四、企业人工成本及劳动效益统计指标 (二)综合性主指标 是相对指标,包括人工费比率和劳动分配 率 综合性主指标反映:活劳动要素的投入产 出关系;企业附加值劳动生产

7、率同职工收 入的分配关系;与同行业平均或其他企业 相比,相对相对人工成本的高低状况。 (二)综合性指标 人工费比率指标相当于百元销售产值人工成本;劳 动分配率相当于百元附加值人工成本含量。 二者的逆指标 数值越大,则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越高。 四、企业人工成本及劳动效益统计指标 (三)成本结构性指标 是相对指标,主要是人工成本占总成本 的比例。 数值越大,则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 越高。 四、企业人工成本及劳动效益统计指标 (四)综合指数人工成本系数 人工成本系数是人工成本有关指标按相应权 重加权计算的结果,是人工成本水平的综合 标志,可作为不同企业、行业或地区的社会 人工成本比较的主要参考指标

8、。 人工成本系数=(人工成本指数* 相应权重) +(总成本人工成本含量 *相应权重)+(人 事费用率 *相应权重)+(劳动分配率 *相应 权重)。 相应权重应依据各指标的性质和作用确定, 相应权重之和等于100%,不同行业、企业 人工成本系数的权重必须相同才具可比性。 四、企业人工成本及劳动效益统计指标 四、企业人工成本及劳动效益统计指标 (五)弹性指标 弹性指标是利用了管理经济学中有关弹性的思考方 法设计出的一种新的指标计算方法,有一定借鉴意 义。常见的有人均人工成本的增加值弹性、销售收 入弹性、总成本弹性及综合弹性的计算。 (1)人均人工成本的增加值弹性、人均人工成本的销 售收入弹性、人均

9、人工成本的总成本弹性的计算公 式分别为: 四、企业人工成本及劳动效益统计指标 (五)弹性指标 (2)人工成本综合弹性的计算公式: X=M1Ev+M2Es+M3Ec 其中,M1、M2、M3为Ev、Es、Ec各 自的权重。常见为0.4,0.4,0.2。 五、人工成本指标应用与分析方法 1、现状了解法 根据人工成本总额、人均人工成本指 标、职位人工成本指标、组成指标, 得出企业统计分析的初步数据:这些 指标可以让我们清楚目前企业人力成 本使用情况及其对企业生产的作用。 五、人工成本指标应用与分析方法 2、变动分析法 企业对自身人工成本变动的了解及分析属于 对企业人工成本数据纵向比较。纵向比较的 意思

10、是企业将自己的统计数据按年、季或月 进行比较。是自身不同阶段的对比。如年度 人均人工成本环比指数、定比指数 (1)人工成本总量变动情况分析 (2)人均人工成本变动情况分析 (3)人工成本构成及其变动分析 人工成本构成变动报告期某组成部 分所占比重基期该部分所占比重 五、人工成本指标应用与分析方法 3、水平控制法 水平控制的意思就是横向比较,即企业将自 己的统计数据与同行业、同地区进行比较。 以行业平均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 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这三个比率指标为参照 ,衡量企业与行业对应比率指标的偏差程度 。显然,企业的这三项比率指标应当低于行 业平均水平,且这三项比率指标都不能为负 值,符

11、合这一条件的企业是人工成本比率控 制较好的企业。反之则认为该企业在人工成 本的比率方面失控了。 五、人工成本指标应用与分析方法 4、因素分析法 人工成本的发展变化是各种因素起作用的结果,但 主要的是职工人数和平均人工成本水平的影响。 在分析时,可将职工人数视为数量因素,平均人工 成本水平视为质量因素。 由于人工成本总额是平均人工成本与从业人员平均 人数之积,这样人工成本总额之数就是平均人工成 本指数与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指数之积。即: L1L0=(C1C0)(W1W0)=(W1C0W0C0)(W1C1 W1C0), L1是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L0是指基期人工成本 总额;C1是指报告期平均人工成本

12、;C0是指基期平 均人工成本;W1是指报告期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W0是指基期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变动对人工成本变动的影响程度 为:W1C0W0C0,影响绝对数为:W1C1-W1C0; 平均人工成本变动对人工成本总额的影响程度为: W1C1W1C0;影响绝对数为:W1C1-W1C0 六、对国企人工成本管理的新动向 工效挂钩的困境: 在两个基数、一个比例和工资总额持续低于 经济效益增长控制方式下,企业工资总额占 企业新增价值(增加值)的比例只能越来越 低。这并不符合工资成本的控制规律和工资 水平增长的内在要求,结果势必造成企业掩 瞒管理部门多发工资。 六、对国企人工成本管理的新动向

13、 国企的考核要点: 市场竞争力 财政贡献 社会贡献 管理水平 人工成本指标分析 指标类型指标名称计算公式反映内容是 否 适 用 理由 总量指标人均人工成本 企业人工成本总额/ 企业平均人数 人均人工成本可以分析企业间人工成本的结构差 异,对各自竞争潜力和用工效率产生的影响,为 调整人工成本使用方向和提高使用效益提供参照 。 只反映本企业现状,地区差异较大,难于在大范围 内平衡 结构指标人工成本比重 人工成本/总成本(费用 ) 是行业、企业间商业竞争的重要指标,它表示企 业在同行业企业中的竞争潜力,人工成本含量低 的企业竞争潜力大,反之,则竞争潜力小。但不 同行业企业的人工成本含量不具有可比性。

14、 - 反映活劳动对 物化劳动的吸附程度,这一比值愈低 ,反映活劳动所推动的物化劳动愈大,反之,活劳 动所推动的物化劳动愈小。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有 机构成高低和确定人工费用定额。但是,不同行业 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这一指标可能差异很大。 投入产出 指标 人工成本利润 率 (或劳动分配 率) 人工总成本/ 增加值 是反映企业经营环 境状况变动趋势 的重要指 标。 人工成本利润率反映了从业人员得到的全部报酬与 企业利润之间的构成关系。在同行业企业中,人工 成本利润率越高,可以表明单位人工成本支出所取得 的经济效益越好,人工成本的相对水平越低。对于 竞争性企业也可用劳动分配率代替。 人事费用率 人工

15、成本/销售总收入 它表示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总价值中用于人工 成本的支出比例,同时也表示企业职工人均收 入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关系、生产与分配的关 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 通过人工成本占销售收入(营业收)比重同样可以 清楚地表明: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比例;从业人 员报酬在企业总收入中的份额;从业人员报酬与 劳动生产率的对比关系。人工成本占销售收入( 营业收入)比重与人工成本占增加值(纯收入)比 重两个指标可以通过企业增加值率相互转换。 实物量劳动生 产率 生产成果/企业平均人 数 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的生产效 率,用劳动者的生产成果与相应的劳动消耗 量之间的比率表示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用人 水平,它的变动情况与人工成本直接有关,劳动生 产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投入水平,提高人工 成本产出效益。选用实物劳动生产率,结合人事费 用率和人工成本利润率可以客观的反映企业生产经 营的量、价关系。 六、国企人工成本管理新动向 国企的考核要点 : 虚变量实际 衡量变量权重 市场竞 争力销售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