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发芽了》科学学科教(学)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8756976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子发芽了》科学学科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种子发芽了》科学学科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种子发芽了》科学学科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种子发芽了》科学学科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子发芽了》科学学科教(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学科教(学)案课题种子发芽了 学 习 目 标1. 认识种子的结构,能描述出种子的各部分名称。2.大胆猜想,设计探究种子发芽的实验过程。3.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情况,知道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1.设计实验方案,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2.学会运用对照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实验方法。 教 学 准 备放大镜,水中浸泡过的菜豆、玉米、绿豆种子,多媒体课件课 时 安 排1学生学习活动【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情况、课堂教师组织的学生活动、小组评价情况等】教师活动【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知识点、教学点拨提升点等】课堂一、 谈话交流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的原因。(清明一到,气温升

2、高,雨量增多)观察已发芽的种子,观察它们发生的变化,进入新课的探究学习。二、讨论、交流种子发芽的条件1.小组交流,把小组的观点写到黑板上。(土壤,水,合适的温度,阳光,空气等)2.观察思考:这几颗绿豆种子是否都能发芽?思考交流得出:种子必须是完整的才能萌发。进入入对完整种子的结构的学习。三、 观察学习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 结合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思考:故事中的小男孩为什么捧着空花盆?(国王发给孩子们的是煮熟的种子,不能发芽)通过交流得出:种子发芽首先要具备的自身条件是:种子的胚是完整的,而且是活的。一、谈话导入,引出探究的主题俗话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 看,我种下的种子(

3、展示已发芽的绿豆、花生)发生了什么变化?导入新课。二、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种子发芽的条件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2.质疑思考:视频投放几颗完整的、不完整的种子,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引入对种子结构的学习。三、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学习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明确种子发芽的自身条件。发放用水泡过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指导学生观察其结构。引导学生结合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交流总结,明确种子发芽需要的自身条件。课堂四、设计种子发芽实验,验证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1.分组(水组/阳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空气组)确定研究内容。2.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讨论实验方案。3.汇报讨论结果,完成实验计划:

4、 实验方案表实验目的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实验对象绿豆种子相同条件空气 相同数量的绿豆 温度 土壤不同条件 水实验的方法一组种子放在有水环境中, 另一组种子放在无水环境中。4. 分发实验计划单,根据本组研究的问题,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计划。(投影展示实验计划表)6.根据实验计划,认真完成实验。(“种”种子)课后:做好观察记录。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拍摄种子发芽过程中变化的照片,写出观察日记。种子萌发情况记录表时间种子的变化实验组对照组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四、设计种子发芽实验,验证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假如我们要研究“水”这个条件,实验该怎么做?引

5、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计划,设计实验方案。结合实验计划表讲解对比实验的意义。我们可以设计两组实验,让一组绿豆种子在有水的环境下,这组称为实验组;另一组绿豆种子则没有水,把这组称为对照组,如果这两组的绿豆都发芽了,说明绿豆发芽不需要水。如果没有水的一组绿豆没有发芽,而有水的一组绿豆发芽了,说明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这种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实验,最后对比两组实验结果的实验方法称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要注意对照组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指导学生完成研究种子发芽需要的其它条件的实验方案,并根据方案“种”好种子,课后记录种子萌发情况。课堂小结。 板 书 设 计种子发芽了一、种子的结构 二、种子萌发的条件自身条件:种子的胚是完整的,活的。外界条件:阳光? 空气? 水? 温度? 土壤?对比试验 教学 反思本节课以探究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胆猜测,并通过设计实验,探究种子发芽需要的外界条件,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态度,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