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强兵的秦国》导学案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8750706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国强兵的秦国》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富国强兵的秦国》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富国强兵的秦国》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富国强兵的秦国》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富国强兵的秦国》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富国强兵的秦国》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国强兵的秦国》导学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导学案预习案学习目标1、识记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经济上根本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从此开始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2、理解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3、探究商鞅变法和秦国富国强兵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兵强。难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我的疑惑(将在预习中不能理解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上处理)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商鞅之死1、原因:商鞅变法触犯了 ,受到 去世

2、2、过程: ,秦孝公去世, 即位,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商鞅被迫在 起兵自卫,兵败被杀。3、结果: ; 等措施保留下来。归纳:新法触犯贵族的利益,遭到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和抗拒;秦孝公去世失去依靠;秦惠文王即位守旧势力复仇。知识点二、富国强兵的秦国1、商鞅变法前后的秦国变法前 变法后经济上 井田制为基础政治上 分封制、世卿世禄制,奴隶主贵族占统治地位军事上 秦兵不敢东向外交上 “夷狄遇之”,不能参加中原盟会文化上 百家学说生活上 陈规陋习性质 落后的奴隶社会2、性质: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3、商鞅变法特点:改革最彻底;改革较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和习俗等各个方面;持续时间最久:18年,两次颁布

3、变法令;作用最显著: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实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知识点三、变法的历史局限【知识梳理】(A级)1、轻视 ,鼓吹2、一定程度上加重了 特别是 ,给人民带来巨大痛苦3、未与 ,如变法中 , 等探究案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2、 简要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3、怎样看待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4、秦孝公时,曾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基本要领,是注定不会有好下场的,“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

4、”? 西汉时,著名思想家贾谊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有些人认为,秦朝二世而亡的根子或许早在商鞅变法时就已经种下。你对此有何看法?5、材料题:材料一 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初租禾。 史记六国年表材料二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志材料三 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今黔首自实田(自报土地实数)秦始皇时封建土地制度确立。 史记秦本经请回答:结合上述材料,以秦为例,概述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过程。【当堂检测】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将

5、兵围魏安邑,降之。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主要分哪几个方面?(2)材料一所提到的改革措施中对秦国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哪一条?有无局限性?(3)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

6、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 -韩非子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 傩詹豢巴持蔚牟斜谠墒峡?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回答:(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

7、接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4)以上材料反映出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以后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课堂小结知识方面:思想方法:课后巩固商鞅虽然被害,后世却千年犹行秦制度。请回答13题。1.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住,大王分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2.“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分本原因是()A.符合贵族利益B.顺应

8、了经济发展的要求C.秦孝公的支持D.人民大力拥护3.秦国在正式变法之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A.利年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民贵君轻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自己的宗旨。请回答47题。4.商鞅携其家人仓皇出逃之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商鞅怅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A.行县制B.法律严酷C.奖励军功D.“焚诗书”5.秦国之所以已经成为富强之国,周天子及诸侯国进行祝贺,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

9、B.更多使用铁制工具 C.牛耕得到推广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6.商鞅变法中的措施最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的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重农抑商 C.统一度量衡 D.改革社会风俗7.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逐渐掌握主动权,取得重大胜利,其原因主要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军功 C.连坐法 D.改革社会风俗 商鞅变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历史局限。请回答89题。8.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其中主要的体现是() “为田开阡陌封疆”重农抑商法律严酷一定程度上剥削加重 A.B. C.D.9.秦国商鞅变法有其历史局限,下列不是其局限的是() A.轻罪

10、重罚 B.户赋、劳役沉重 C.国情依旧如故 D.旧制度、风俗文化仍在10.阅读下列材料: 商鞅强调“轻罪重刑”,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内储说上 请回答:“轻罪重刑”在当时起到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如何评价这一主张?1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商鞅戟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11、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历史信息?(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3)材料三评论商鞅变法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初租禾。 史记六国年表 材料二秦孝公任商鞅。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三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令黔首自实田(自报土地实数)。 史记秦本纪 请回答:结

12、合上述材料,以秦为例,概述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过程。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参考答案1、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答:(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不阿贵)(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徙木立信)(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5)其它: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认识:(1)商鞅之死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者的悲剧(2)改革充满阻力,有时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3)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2、简要分析商鞅变

13、法的历史作用。答: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3、怎样看待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答:商鞅变法处在一个新旧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变法也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4、答: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在于秦的暴政。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