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2018年秋季学期《种植业基础》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8750600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2018年秋季学期《种植业基础》课程期末复习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电大2018年秋季学期《种植业基础》课程期末复习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电大2018年秋季学期《种植业基础》课程期末复习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电大2018年秋季学期《种植业基础》课程期末复习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电大2018年秋季学期《种植业基础》课程期末复习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2018年秋季学期《种植业基础》课程期末复习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2018年秋季学期《种植业基础》课程期末复习指导(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兵团电大2018年秋季学期种植业基础课程期末复习指导一、总体说明 1、试卷适用的专业种植业基础是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非种植类(管理类、养殖类)各专业的学习者开设的一门概论性质的专业基础课程. 2、试卷使用的教材版本信息教材名称种植业基础,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作者:徐甸,出版日期:2004年6月。 3、试卷的整体结构:试卷满分100分,包括选择题10道(共20分),试题类型有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简答题、问答题等。二、考试重点内容及典型题目 (黑体,四号)绪言考试重点内容:一、种植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二、种植业的特点三、种植业的研究范围四、种植业发展简史及发展趋

2、势典型题目:1、简要说明种植业基础的研究范围。种植业基础涉及植物生长发育、生存环境、种子生产、种植制度以及病虫草害防治等知识,也就是种植业基础的研究范围。2简要说明种植业的特点。种植业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生存的基础;种植业的产品具有生物学特性;种植业有明显的季节性、周期性;种植业具有连续性和不可逆性特征;种植业较多地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种植业技术进步较缓慢;种植业受土地数量的制约严重;种植业具有难控性特征。3请简要说明种植业的发展趋势。首先是种植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下降;种植业要形成现代的农业产业;产业化的发展就是要在最适地区发展最适产业。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化、集约化的农业,就是逐步扩大农

3、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实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加强生产、加工以及流通的联系,直至达到一体化,同时要求有更多的资金、技术和科学的投入,达到结构优化、技术进步、管理科学,使农业的效益提高。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形成考试重点内容:本章提要:本章包括植物的形态、生长发育以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形成两方面的内容。生长发育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1营养生长(1)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种子是种子植物所特有的繁殖器官,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凡是由胚珠发育形成的种子才是真正的种子。成熟的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四部分组成,胚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种子遇到适宜的水分、温度和氧气后,

4、就开始萌发。种子吸水膨胀、种皮变软,贮藏的营养物质陆续分解与转化,供胚生长。胚根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胚根,并依靠胚轴的伸长,将胚芽或子叶顶出上面,开始出苗。种子萌发时,下胚轴伸长的种子形成子叶出土的幼苗;下胚轴不伸长的形成子叶出土的幼苗。(2)根、茎、叶的形态及生长发育根根的主要作用是将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类。按根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三种。一株植物根的总体叫根系,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类。根生长的基本形式是长粗和长长,根有一个发生、发展与衰亡的过程,根有生长高峰期。根的变态类型有:肥大直根、块根、支持根、寄生根茎茎的主要作用是输导水分和养分、支持

5、枝叶和花果在空间合理展布。大多数植物的茎是直立的,茎的外形一般为圆柱形,少数植物为三棱柱形和四棱柱形。茎上着生叶的部位称为节,两个节之间的部分叫节间。茎与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茎有节和节间,而根则没有。着生叶的茎称为枝条,茎、叶、花都是芽发育成的,因此,芽实质上就是茎、叶、花的原始体。按芽在枝上着生的位置分为定芽和不定芽,按发育后形成器官的差异分为枝芽、花芽和混合芽。一些植物(如果树、棉花)的枝条可分为营养枝和结果枝两类。茎的生长和根一样,可分为加长生长和加粗生长。植物主茎与侧枝的生长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主茎的顶芽抑制下部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叫顶端优势。茎的变态可以分为地上茎的变态(包括肉质

6、茎、茎卷须和茎刺)和地下茎的变态(包括根茎、块茎、球茎、鳞茎等)两类。叶叶最重要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构成,这种叶叫完全叶。凡缺少其中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叫不完全叶。禾本科等单子叶植物的叶,从外形上只能区分为叶片和叶鞘两部分,在叶片和叶鞘的内侧常生有叶舌,在叶舌两侧常有叶耳。叶有单叶和复叶之分。植株单叶的发育是从叶原基出现开始的,经叶片、叶柄的分化,直到叶片展开、叶片停止增加为止。叶有三种生长方式,即顶端生长、居间生长和边沿生长。叶的变态有鳞叶、苞叶、叶卷须、叶刺几种类型。2生殖生长开花花是被子植物重要的繁殖器官。双子叶植物的花为典型花,由花柄、花托、花被(包括花瓣

7、和萼片)、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和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五部分组成。禾本科植物的小花,通常由1枚外稃,1枚内稃,2枚鳞被,3或6枚雄蕊和1枚雌蕊组成。大多数植物的花是许多朵花依一定的规律着生在茎上,称之为花序。花序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类,这两类花序又可分为若干类型。花原基的形成,花芽各部分的分化与成熟,称为花器官的形成或花芽分化。花芽分化受植物内部和外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花粉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授粉,卵细胞和精细胞相互融合的过程叫受精。受精作用后,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双子叶植物的一朵花可有数个胚珠,开花受精后一般子房首先开始迅速生长,形成铃或荚等果皮;胚

8、珠发育成种子的过程稍为滞后。禾本科植物的一朵小花只有一个胚珠,开花受精后子房与胚珠发育同步进行。3作物产量、品质的形成产量是指作为收获对象的那一部分生产量,由单位面积上的各产量构成因素的乘积计算。以营养器官及其变态为产量器官的作物,由于生育过程中没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协调问题,因此产量的形成过程较易控制;以生殖器官为产量器官的作物产量形成过程比较复杂。穗数、穗粒数和粒重是禾谷类作物产量的三个基本构成因素,双子叶作物基本的产量构成因素由单位面积株数、每株铃或荚数、每荚粒数和粒重(棉花为衣分)等构成。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能大幅度地提高产量。作物品质的优劣是以人类的需要决定的,优良品质的标准是能最

9、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作物产量与品质之间并没必然的联系,有时也可能是矛盾的。对食用作物(包括饲料作物)来说,品质的要求主要包括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等方面;对于经济作物来说,品质的要求主要包括工艺品质和加工品质等方面;很多需要经过初加工或深加工后才能食用的植物,也存在加工品质问题。品质的优劣是相对的,其评价标准也是相对的。目前,具体评价作物品质的指标主要有形态指标和理化指标两类。作物品质的形成过程在时间上主要集中在产量器官的物质积累阶段,与作物生产关系最为密切的品质性状是作物的理化品质,即蛋白质、氨基酸、淀粉、糖类、维生素等物质在产量器官积累的数量和比例。改善作物品质可以从选育优良品种、改善作物生

10、态环境、改进栽培技术三方面着手。本章要求掌握的概念:1生育期:植物从出苗到种子成熟的总天数称为生育期。2生育时期:在植物整个生育期中,植株外部形态和内部生理特征要发生若干次阶段性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将生育期划分为若干生育时期。3生命周期:从种子萌发、出苗、发枝长叶、开花结果,直至植物个体死亡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生命周期。4休眠:植物的整体或某一部分在某一时期自发的暂时停止生长的现象叫做休眠。5生物学产量:是指植物在某一时期内单位面积的净生产量(整个植株的干物质重量),又称为广义的产量。6经济产量:是指作为收获对象的那一部分生产量,又称为狭义的产量。7根瘤:是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共生形成的瘤状物。8菌

11、根:植物根系与真菌菌丝体共生形成。典型题目:1简要说明植物菌根的作用。菌根增大了植物根的表面积,有助于根的吸收作用;菌丝呼吸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溶解后形成碳酸,可提高土壤的酸性,促进盐类的溶解;有的菌丝有固氮作用或把不能被植物利用的有机氮变为可利用状态;菌丝还能产生维生素B1,B6等,促进根系生长。2影响植物花芽分化的因素有哪些? 花芽分化受植物内部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内部因素包括:赤霉素、生长素水平的降低,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水平的提高,结构和能量物质的累积等;外界条件包括:日照、温度和水分等。3说明种子各部分的形成过程。种子包括胚、胚乳和种皮三个部分。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

12、各部分的形成过程是:卵细胞受精后产生的合子发育成胚;极核受精后发育成胚乳;珠被发育成种皮。4说明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通过选育高光效品种来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改进耕作制度,加强栽培管理,可以提高复种指数,采用间作套种方式,搞好水肥管理,使光合作用最强的叶片维持最适叶面积指数;提高光合效率,减少呼吸消耗。5请说明改善作物品质的途径。改善作物品质可以从选育优良品种、改善作物生态环境和改进栽培技术三方面着手。由于有关作物品质的许多性状都受到遗传因素的控制,所以,采用育种的方法是改善作物品质行之有效的途径。改善作物的生态环境,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和土壤环境。改进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密度、施肥技术、灌

13、溉技术及适时收获等几方面。第二章 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考试重点内容: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和营养是植物生长的基本环境条件。光不仅影响作物生长和发育,也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方法主要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光能利用率和扩大复种指数。常用的基本温度指标有5个,即最适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受害温度与致死温度。积温可分为有效积温(概念 每种植物都有其生长的下限温度。当温度高于下限温度时,它才能生长发育。这个对植物生长发育起有效作用的高出的温度值,称作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把大于等于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

14、气温总和,叫做活动)两种。温度变化是否有规律,对植物的作用和影响十分显著。农业上的灾害性天气包括低温冷害、干热风害、霜冻、冻害等。温度的控制措施包括:选择和培育适宜的品种;地膜覆盖;防护措施;农业措施等。植物所需的水分主要是通过根系吸收的。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动力主要是叶片蒸腾作用所产生的蒸腾拉力。干旱引起植物萎蔫。抗御干旱可从增源节流和作物的抗旱性上着手。一般将土壤水分划分为四种类型: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吸湿水是无效水。土壤水分指标有致死量、萎蔫系数、田间持水量等。应根据作物的需水特性进行合理灌溉。旱作农业与节水农业强调的都是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率。土壤与地球表面其它疏松、多孔的物

15、质的重要区别在于土壤具有肥力。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水、肥、气、热。我国将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组。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具有多方面的影响。良好的团粒结构性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土壤耕性是土壤对耕作的综合反映。土壤的酸碱性直接关系到土壤的许多性质以及肥力状况,与作物的生长也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分布最广中低产田为红壤类土壤、低产水稻土、盐碱土,应针对其低产致因采取不同的改良和利用措施。作物体内的必需营养元素有十六种。作物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是整个营养期的两个关键性施肥时期。营养诊断分为土壤诊断和植株诊断两种。肥料包括化学肥料、有机肥料、气肥等,应根据肥料的性质、作物对营养的需求、土壤的营养状况合理施肥。配方施肥是一项综合的科学施肥技术。本章应掌握的概念: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2光照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以勒克斯为单位。3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