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劳动的相对定额水平的平衡方法研究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749602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劳动的相对定额水平的平衡方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企业劳动的相对定额水平的平衡方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企业劳动的相对定额水平的平衡方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企业劳动的相对定额水平的平衡方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企业劳动的相对定额水平的平衡方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劳动的相对定额水平的平衡方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劳动的相对定额水平的平衡方法研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劳动定额水平平衡方法研究 高级工程师胡建民 关于企业劳动定额水平的课题研究,笔者曾在国内一些专业 刊物上发表过数篇文章,对企业劳动定额水平的分析及其对策 研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然而,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 发现;其实,企业劳动定额水平问题的核心就是劳动定额水平 的平衡。这是因为,就一个企业内部而言,其劳动定额水平是 否保持相对平衡,反映的是这个企业的劳动定额水平是否先进 合理的根本体现,也是这个企业科学组织生产、合理进行分配 的基本保证,更是这个企业劳动定额水平优劣的本质体现,因 此劳动定额水平的平衡问题也是企业劳动定额工作的核心。然 而,劳动定额水平的平衡是要靠科学合理的平衡方法去加

2、以完 成,因为定额水平平衡方法的科学与否,不仅关系到定额水平 平衡工作的成功与否而且关系到企业劳动定额水平定位的优劣 。因此,笔者愿就企业劳动定额水平的平衡方法等若干问题, 结合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以在这片未知的核心 领域中开拓进取,对劳动定额工作有所建树。 1、企业劳动定额水平平衡核心问题说 v1.1 劳动定额水平平衡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说 按照最新的国家标准劳动定员定额术语对劳动定员 定额水平的表述:“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行业或企业 规定的劳动定员定额在数值上要求的高低松紧程度”。(GBT 140022008劳动定员定额术语第5.2.5条)。这种叙述 表明劳动定额水平是一个相

3、对量的概念,既劳动定额在数值 上量上所表现的高低程度是相对于某个数值(或某个集合体 的平均数值)比较而言的。由此我们可以判定:劳动定额水 平平衡的概念应当是指一组(或某组集合体)的劳动定额在 一个相对可比的范围内在数量或质量上的相等或相抵,当定 额的数量或质量越接近这个相对的比较值的时候,则这组定 额的水平越接近平衡,其实这就是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来对 劳动定额水平平衡问题的解释。 然而,仅仅从宏观上对劳动定额水平的平衡进行解释还是不够的,我 们还要从微观的角度上对这一现象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关于对劳动定额的 定性表述,定额界用的最多的就是“先进合理”这样一个词句。“先进合理”作 为理想劳动定额水

4、平的代名词,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大多数操作者能够 达到和超过,少数操作者能够接近的水平”。应当说这是对劳动定额水平的 一个定性要求。所谓“先进”就是应当反映企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发展潜力, 所谓“合理”就是要使多数的劳动者在现有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努力能 够达到的一个定额水准。我们还可以从以下示意图(图1)中比较直观的对 劳动定额水平的平衡性进行分析和理解。 图1:劳动定额水平平衡定性和定量分析示意图 从示意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定额水平的平衡在平面解析图形上反映的是一组( 或若干组)的正态分布曲线,这种正态分布曲线从定性和定量上表明了不同状态下定 额水平的平衡状态,这种由点线连成的曲线又说

5、明了无论是从定性上还是从定量上所 表明的定额水平平衡状态,都需要有具体的数据来支持,这种由具体的定额数据组成 的解析图形告诉我们:第一,在可比条件下,当事件(定额数据)出现的次数越多, 它们就越接近反映它们本质特征的一个临界点上,这种反映事件(定额数据)本质特 征的概率和准确度也就越高,这就为我们在企业劳动定额水平的平衡和判定上提供了 一个定性的理论依据,即企业劳动定额水平的平衡是一种相对多数的平衡。第二,任 何一种定额水平平衡的判定都需要有一种在数据支持下的测评方法来完成,这就为我 们在企业劳动定额水平的平衡和判定上提供了一个定量的理论依据,即企业劳动定额 水平的平衡程度是由一系列具体的定额

6、数据支持的。目前定额界在定额水平平衡的测 评上多而零乱,但归结起来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数值类。即用劳动定额量的绝对值 来评判比较定额水平平衡程度。如用定额工时、实耗工时、实测工时以及标准工时之 间的对等和交互比较等。二是质量类。即用劳动定额的质量结构来评判比较定额水平 平衡程度。如企业内各种产品劳动定额方法与结构的比重,定额结构比重及其动态发 展趋势水平概率的比较评定等。三是效率类。即通过劳动定额所表现出来的效益水平 来评判比较定额水平平衡程度。如用劳动定额完成率、实耗工时降低率、工时定额调 整率等效率指标来比较分析定额水平平衡程度。从上述劳动定额水平平衡的定性与定 量分析说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

7、结论:第一,劳动定额水平的平衡性是由若干数据支持 和比较所反映出来的。第二,“均衡”是劳动定额水平平衡的本质特征。第三,劳动定 额水平的平衡是相对平衡。 1.2 劳动定额水平平衡影响因素分 析说 影响劳动定额水平平衡的因素是诸多的,在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之前,我们 首先来分析一下企业劳动定额水平的不平衡现象都有那些?(参见图2) 图2:劳动定额水平不平衡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示意图 通过图示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企业劳动定额水平的不平衡是一个分布极 广的现象,它不仅存在于同类产品内,也存在于不同产品间;不仅存在于同 一单位内,也存在于不同单位间;不仅存在于相同的工步、工序和工种之间 ,也存在于不同的工

8、步、工序和工种之间。同时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上述各 现象之间的定额水平不平衡,其在可比部分上主要表现为定额数值上的差异 ;而在不可比部分上主要表现在定额水平均衡率的差异上。定额水平均衡率 : 式中:定额水平均衡率; 标准差; 系统(如车间、分厂 、产品等)平均定额完成率;X系统内各单位定额完成率组中值;f 统内各单位实行定额管理人数 1.3 劳动定额水平平衡性的全方位动态分析说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造成定额水平不平衡的原因,按照归类,造成定额 水平不平衡的原因可分为六类:即,第一类为定额制定方法类,如产品劳动 定额制定方法的先进与落后等。第二类为人员素质类,如定额编制人员的知 识与技能的高低等。

9、第三类为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类,如劳动组织和生产规模 ,新、老产品,单件和批量等。第四类为工艺技术和装备类,如工艺、操作 、设备和工装等。第五类为管理体制与工作方法类,如不同体制下的利益属 性、不同管理方法下的职责权限等。第六类为政策导向和管理理念类,如分 配政策导向、管理理念等。 劳动定额水平平衡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理论从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劳动 定额水平的平衡性不仅可定性和定量,而且具有全方位动态平衡特征,我 们可以从以下示意图中得以举证和理解。(参见图3) 劳动定额水平平衡性全方位动态趋势分析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 劳动定额水平的平衡问题所涉及的是包括工步间,工序间,零、部件间,单位 产品以

10、及车间、分厂之间等全方位定额水平平衡的问题。当上述各计量单位定 额水平影响因素相同时,其定额水平呈 , , 等不同状态;当其影响因 素相不同时,其定额水平呈 , , 等。就一个企业而言,我们讲定额水 平的平衡事实上就是要讲它的全方位的平衡,这里不仅要讲工步和工序之间定 额水平的平衡,而且要讲零、部件之间定额水平的平衡,更要讲车间、分厂之 间定额水平的平衡。因此,我们在研究企业劳动定额水平平衡问题的时候,必 须引入一个能够反映“平均先进”的“定额水平动态平衡率”(tg ;tg ; )这样一个定性而又是一个动态的平衡机制,来兼顾 企业内部整体劳动定额水平的平衡。(注: 一般由定额水平的数值类 、质

11、量类和效益类等数量指标综合而成) 1.4 定额水平平衡工作体系和方法论说 企业劳动定额水平的平衡工作是要在一定的体系和方法支持下才能完成,体 系和方法作为定额平衡工作的载体其运行状态好坏,直接关系到定额平衡状态的优 劣,只有有一个完善的工作体系和科学的工作方法,才能保证定额平衡工作达到一 个理想状态。我们可以通过一下示意图(图4),来对企业劳动定额水平平衡工作 的体系和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通过示意图四我们可以看出,劳动定额水平平衡的工作系统 是由劳动定额水平的平衡系统和平衡方法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平 衡系统由目标分析系统(主要包括:定额水平的现状分析、目标 分析、零部件编码分类分析和系统分析

12、等)、计算平衡系统(主 要包括:系数计算、劳动负荷比较计算和标准工时比较计算平衡 等)和管理标准系统(主要包括:劳动定额水平平衡的策略标准 、管理标准以及标准的模式等)等三部分组成。平衡方法由系数 调整分析计算平衡法(主要包括:在定额平衡中其工况、材质、 精度、形规和批量等系数的测算和运用等)、标准劳动负荷分析 计算平衡法(主要包括:标准劳动负荷计算分析、定额完成率和 劳动负荷比较分析等)、数理解析分析计算平衡法(主要包括: 数理统计计算分析平衡和标准率指标测算平衡等)和标准(技术 )定额类比分析平衡法(主要包括:技术定额、典型件和标准率 类比平衡)等四部分组成。(注:各种具体方法将在下一章节

13、中 详细介绍) 2、企业劳动定额水平平衡方法 2.1 系数调整分析计算平衡法 系数调整分析计算平衡法是指针对企业内部产品间、零部 件间、工序间、工种间以及车间(分厂)间等定额水平不平衡 现象,采用不同的定额调整系数对上述各组平衡对象中的劳动 定额进行调整平衡的全过程。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采用不同 类别的系数对企业内部各相关平衡对象的劳动定额水平进行纵 向和横向的平衡,不仅是要解决相同、相似以及借用等零部件 之间的定额水平的平衡,而且要解决不同零部件之间的定额水 平的平衡,更要解决相同和不同劳动组织条件下的劳动定额水 平的平衡。 系数调整分析计算平衡法的具体步骤和做法是: 2.1.1 平衡对象的

14、编码排序。 首先,进行产品零部件或工艺性质(如按零部件几何形状分轴、盘、 套类等,按工艺特性分锻、铸、车、铣、铆、焊等)的分类排序,其次, 再按大、中、小类的细分原则进行零部件或工序(或工步)的分类排序, 第三,对上述对象进行编码后(按国标编码规则)进行编码排序。 .1.2 按编码顺序确定平衡对象的系数调整单元段 。 单元段的确定原则是依据零部件或工序(或工步)的相同或相似性。 2.1. 计算单元段平均工时定额( )。 式中: 单元段零部件(工序或工步)平均工时定额。 2.1.4 制定各类定额调整平衡系数(Kt)。 各类定额调整平衡系数(Kt)一般由下列系数组成:、企业自选系数 (K0),即:

15、反映企业分车间、分工种、分工序或工步及其零部件的不同加 工状况和技术要求所特别设定的工时调整系数。如,锻造工况系数、铸造工 况系数、铆焊工况系数、机加工况系数、钳工工况系数等。、材料系数( K1),即:由于工件材质、焊接材料、辅助材料等因素的影响所设定的工时 调整系数。如,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铸铁、铸钢、铝及铝合金、铜及 铜合金、特种钢、非金属材料系数等。、工况系数(K2),即:由于工装 、设备、工艺、工具、环境、装夹和加工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所设定的工时调 整系数。如,工艺装备工况系数、数控加工工况系数、加工条件工况系数、 加工方法工况系数、加工形状和尺寸工况系数等。、精度系数(K3),即:

16、 由于零部件的形状公差、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精度等级和复杂程度等因 素的影响所设定的工时调整系数。如,形位公差系数、表面粗糙度系数、精 度等级系数和复杂程度系数等。、形规系数(K4), 即:由于零部件几何 形状、重量、刚度、及规格等因素的影响所设定的工时调整系数。如,形状 、规格、尺寸、重量和刚度系数等。、批量系数(K5),即:由于零部件 的组件批量、品种数量和单位产品数量等因素的影响所设定的工时调整系数 。如,单件和大、中、小批量系数等。 2.1.5 计算单元段平均工时定额调整系数( )。 2.1.6 工时定额调整平衡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应用。 充分利用计算机程序应用的巨大功能,将工时平衡对象的分类、编码 、单元段设置、平均工时计算、平均调整系数以及平衡工时计算等项工作 都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