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公共财政视角下的我国基本共服务均等化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8724873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论公共财政视角下的我国基本共服务均等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简论公共财政视角下的我国基本共服务均等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简论公共财政视角下的我国基本共服务均等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简论公共财政视角下的我国基本共服务均等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简论公共财政视角下的我国基本共服务均等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论公共财政视角下的我国基本共服务均等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论公共财政视角下的我国基本共服务均等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论公共财政视角下的我国基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财政视角下的我国基本共服务均等化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公共财政视角下的我国基本共服务均等化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均等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作为一种服务型财政和财政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发展与稳定职能的体现,公共财政强调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供,即为社会公众提供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以调节地区间、城乡间的差异,缓和社会矛盾。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西方发达国家为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基本实现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奠定了良好的经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

2、我国为实现由国家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变,不断变革公共服务制度和公共服务方式,努力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着力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但是,目前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现阶段我国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决定下,只能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也就是在承认差异存在的前提下为社会公众提供大致相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安体富、贾康等认为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动态的逐步推进的过程,需要伴随着公共财政制度的不断完善,分层次、分阶段的适时推进;马国贤认为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非是“一刀切”的绝对的均等化,而是某个层面的结果平等和机会均等。从现有

3、研究成果来看,近几年,国内一大批优秀学者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由运用理论、实证、调研等策略进行了广泛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看法和倡议。但是,目前国内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大都是“宽泛”而论,而并不是针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某一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因此,研究政策的提出缺乏应有的针对性。本文从基本服务项目之一的社会保障入手,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基本服务均等化状况的分析、存在理由的剖析,提出相应政策倡议,以期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一些政策参考。一、社保制度日趋完善与社会保障服务非均等化约束近年来,随着国家民生政策的倾斜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社

4、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社会优抚、慈善事业以及住房保障等几个层面的工作开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社会保险层面,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保人数和基金规模不断增加,2009年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3550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8691万人,分别比2008年增加1659万人和3096万人(如图1所示);2009年全年五项社会保险(不含农村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比2008年增长2 420亿元,达16116亿元;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层面,2009年共有554.3万农村居民得公共财政视角下的我国基本共服务均等化由优秀站.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到政府的五保救济,417.2万人次的城

5、市医疗困难群众和688.4万人次的农村医疗困难群众得到救助,资助1047.8万城镇困难群众参加城镇医疗保险,资助3689.8万农村困难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近几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得到不断推进,我国政府也为此做出了包括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等多方面的努力,但是在现阶段我国公共财政体制还不是很健全的情况下,区际间、城乡间社会保障服务非均等化现象将会长期存在,甚至伴随着区际收入差距扩大化和城乡两级分化,这种非均等化现象有可能会不断加深。综合分析,我国社会保障服务的非均等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保障支出的非均等化社会保障支出的非均等化主要体现在各地区之间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之间的差距(如表

6、1所示)。2009年广东省的财政支出总额达4305.4亿元,而青海省的财政支出额仅为486.7亿元,只占广东省财政支出总额的11.3,两省之间的社会保障支出差距可想而知。而且,广东省已经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大力调整支出结构,落实民生优先的要求,集中财力保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为支持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09年广东省财政分别拨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补助11.97亿元、养老基金补助3.3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26.99亿元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省级补助1.88亿元等,而这些巨额的财政资金支持对青海省等一些西部省份来说是“望尘莫及”的。2.社会保险的非均等化

7、首先,社会保险的非均等化体现在区际间、城乡间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上。2009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23550万人,而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只有8 691万人,按照我国2009年城镇人口62186万人和农村人口71288万人计算,其覆盖率分别为37.9和12.2(如表2所示)。目前,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基本建立,并且能够充分体现风险共担和社会公平的社会保险特征,而我国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处在试点当中,试点范围只占全国县域范围的11.8,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养老依靠土地和家庭。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低以及城乡之间基本养老保险差异性的存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8、进程的推进。其次,表现为医疗保险的非均等化。目前,我国城镇地区居民除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保障外,还有补充保险、商业健康险等多种选择,相对于乡村地区的居民来说能够更好地保障自身的医疗方面的需求。而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起步比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约晚了35年,尽管2009年我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已经达94,但由于新农合主要保障的是大病统筹,对参加者患小病不予提供保障,从这方面来说并没有缓和我国农村地区“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逆向选择的风险和新农合的推广难度,进一步加剧城乡之间医疗保险的非均等化。最后,城镇职工和农民工社会保险保障的非均等化。随着

9、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参与到城市发展建设中来,但是农民工在做出自己的贡献之时却享受不到相应的社会保险的保障。虽然目前我国有些省份已经着手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理由,但是相对于城镇职工来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且东、中、西部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也存在着较大差距。2009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2978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为2467万人、4335万人、1643万人和5587万人,仅占参保总人数的7.6、12.2、3.9和21.8(如图2所示)。调查显示,我国大约有30的农民工在城市里遇到过长达半年或半年以上的失业,不同于城镇居

10、民在失业期间所享受的失业补助,由于缺乏失业保险的保障,大多数农民工在失业后依靠自己过去的积蓄生活,有的不得不因失业而“返乡”。而相对于城镇职工所享有的医疗保险保障,由于医疗保险权益的缺失导致农民工有病不能就医以及“因病返贫”的现象也屡见不鲜。3.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非均等化目前我国区际间、城乡间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东、中、西部地区的救济服务水平差距较大,东部地区救济对象的收益程度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从社会救助层面来看,近几年我国的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加大,2009年全国共有2347.7万城市居民和4759.3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在“可喜”的

11、数字背后,仍然存在着社会救助的不公平现象,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才在全国建立,比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大约晚了10年,并且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在最低社会保障标准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此外,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城市临时救济人次数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别是西部地区的2.3倍和1.4倍,东部地区农村临时救济人次数分别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1.5倍和3.3倍。从社会福利层面来看,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较西部地区来说具有较大的资源优势,福利机构数量、福利院职工数量、医务人员数量以及床位数量等均明显高于西部地区,甚至出现东、中部地区福利院“空空如也”,西部地区福利院“人满为患”的现象。二、我国

12、基本社会保障服务非均等化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层次的理由关于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现象的产生,安体富和任强认为在于我国公共财政制度尚不完善,公共服务型政府仍未建立,转移支付制度总体设计存在缺陷,形式过多,结构不合理;王家永认为公共财政制度不完善和财政管理制度缺陷分别是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形成的制度理由和体制理由,事权与财权配置的不合理,不仅弱化了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更造成区际间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的失衡;熊波认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的理由在于财政对公共服务的投入不足、财政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等;王伟同则认为我国当前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理由出现的根本理由是政府的能力和偏

13、好,而并非是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本文认为,我国区际间、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的理由,一方面归根于地区间、城乡间经济发展结果的不均衡,另一方面更是各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必定后果。而作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之一的社会保障,其非均等化现象的产生也有着多方面的深层次理由,从公共财政角度来看,我国社会保障服务非均等化的成因主要有:1.社会保障制度供给不均虽然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工作不断推进,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贫富差距和城乡二元化的存在,使得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供给城乡二元化的格局并没有发生转变,甚至有可能会随着贫富分化程度的加大而愈演愈烈。正如上文中所分析的那样,旨在“大病统筹”的新型

14、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农村居民排除在获得普通疾病医疗保障的范围之外,与城镇居民相对全面的医疗保障相比,“彰显”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供给不均,而这种制度供给的不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的推进。此外,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供给也存在 公共财政视角下的我国基本共服务均等化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公共财政视角下的我国基本共服务均等化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均等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保障服务的均等化,使全体成员都能够享受深化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实惠,则需要我们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为导向,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本文认为从公共财政角度出发,

15、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基本服务均等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形成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财政支出结构根据公共着不均,因为它主要针对的是国有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职工,将大量的农民工和城镇困难职工被排除在保障范围之外。2.区际间以及区际内城乡间财政能力不均目前,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财政能力存在着较为悬殊的差距,2009年广东省的地方财政收入为3649.2亿元,是西藏自治区地方财政收入30.1亿元的121.24倍(如表1所示),财力之间的差距必定导致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在内的各财政支出项目之间的差距,进而导致社会保障的非均等化。且随着我国现行分税制的存在,各地区间的财力差距被固化,经济较为发

16、达、获得既得利益较多的东部地区在分配中仍将处于优势地位,地区之间的财政收支差距不断加大,社会保障非均等化现象也将会有所加深。此外,区际内部即其所辖市、县之间的财力不均也在一定程度造成了我国社会保障的非均等化。目前,我国大多数省份县乡财政困难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在国家“城市支持农村”等政策方针的引导下,地方在财政分配中的支农比例逐步提高,但是由于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权划分的不匹配,在财权层层上移的情况下,包括社会保障在内的各种基本公共服务的事权和支出责任重心却层层下移,致使县乡财政负担沉重,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被弱化,客观上加大了城乡之间包括社会保障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状态。基层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将有限财力重点顾及基本公共服务的一部分,这也是导致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长久以来没有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