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信阳 我的家乡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8701476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魅力信阳 我的家乡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魅力信阳 我的家乡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魅力信阳 我的家乡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魅力信阳 我的家乡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魅力信阳 我的家乡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魅力信阳 我的家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魅力信阳 我的家乡(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信阳市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西周时期,信阳是申伯的封邑地, 秦时设义阳乡,北宋改称信阳。信阳楚汉交融,商周、春秋、战国以后, 细腻浪漫的楚文化与绵密柔美的中原文化在此交融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 的淮河文化。信阳是中华姓氏之根,汉姓100大姓中,黄、赖、罗、蒋等 13个源于信阳或有一支源头在信阳。孔子周游列国终点、子路问津、司马 光砸缸、亡羊补牢的故事发生在信阳。从这里出土的战国编钟极负盛名。 城市荣誉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国家园 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2011中国魅力城市 、2010中国休闲城市、2009 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创业之城、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

2、合试验区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信阳市下辖浉河区、平桥区、潢川县、淮滨县、息县、新县、商城县 、固始县、罗山县、光山县等八县两区,另有羊山新区、南湾湖风景区、 上天梯管理区、鸡公山管理区、信阳工业城、潢川经济开发区等6个处级行 政单位(市政府派出机构)。共有111个乡、68个镇、21个办事处、241个 居民委员会、3026个村民委员会,截至2009年底,信阳市人口806.82万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信阳常住人口6108683人。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游源头、桐柏山东麓,大别山北麓,河岳山川拱 戴,山水秀美。东与安徽省六安市接壤,南与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红安县)、孝感 市(大悟县

3、)、随州市(广水市)毗邻,西北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驻马店市( 确山县、新蔡县、正阳县)相接。信阳地势南高北低,是岗川相间、形态多样的阶梯地 貌。面积近70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6.9%。两山首尾相接,连成一体,蜿蜒于 豫鄂边界,是江淮 两大流域的分水岭。中部是丘陵岗地,位于豫南山地以北,明港、 寨河、固始连线以南,海拔50-100米,面积7000多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8.5% 。由于受淮南水系的强烈切割和冲淀,形成高差20-40米的丘陵起伏,岗谷相间的形态 组合特征。此区梯田层层,河渠纵横,塘堰密布,水田如网,酷似江南风光,是信阳的 粮食生产基地。 信阳地跨淮河,位于中国亚

4、热带和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上,属亚 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这种过渡气候造成淮河南北自然景观的差异:淮南山清水秀,水 田盈野,稻香鱼跃,犹如江南风光;淮北平原舒展,一望无垠,盛产小麦、杂粮、棉花 ,北国情调浓厚。信阳日照充足,年均1900-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1-15.3,无霜 期长,平均220-230天;降雨丰沛,年均降雨量900-1400毫米,空气湿润,相对湿度年 均77%。 信阳四季分明,各具特色。春季天气多变,阴雨连绵,季降水日数多于夏季,夏季 高温高湿气候明显,光照充足,降水量多,暴雨常现,秋季凉爽,天气多晴,降水顿减 ,冬季气候干冷,降水量少,但寒冷期短,日平均气温

5、低于0的日数年平均30天左右 。 鸡 公 山 信阳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其中,淮河 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8.2%,属长江水系的流域面积仅 占1.8%。信阳地处淮河上游,淮河在河南省境内流长437公 里,其中在信阳境内长363.5公里。淮河支流密集,淮干南 侧支流占支流总数的2/3,河短流急,水量丰富,流程在百 公里以上的有史河、灌河、浉河、白露河、潢河和竹竿河, 均按西南-东北方向汇入淮河。淮干北侧支流是坡水河道, 湾多水浅,流速缓慢,流程多在百公里以下,由西北向东南 汇入淮河。淮河支流流域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8条 ,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8条,其中一级支流15条。属

6、长江流 域的主要是源于大别山主脊南侧的十几支源头细流,河道陡 浅,蜿蜒南流,境内流程总长83.7公里。全市河流水面面积 共计3.7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1.96%。 鸡 公 山 信阳是中原和豫南重镇,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通信枢纽,中原和河南 的“南大门”,湖北的“北大门”,华东,华西进出河南的重要通道,交通便 利,区位优越。全市铁路通车总里程550公里,通车密度2.91公里/百平方 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25798公里,通车密度为136.5公里/百平方公里;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40公里,通车密度为2.35公里/百平方公里,通车密度 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100.5和1.88公里/百平方公里,

7、这一优势与我 国东部沿海地区、甚至与发达国家相比也不逊色。信阳北距郑州300公里 ,南距武汉200公里,东距合肥346公里,西距西安534公里,处在几个城 市中间的位置。是全国44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 民航:信阳明港机场(2009年12月11日开工建设,预计2010年中下 旬通航)。 铁路:境内有京港高铁、京广、京九、宁西四条国家级铁路大动脉,京广 铁路、京九铁路纵贯南北(是除源头北京之外,京广,京九两条南北大动 脉唯一再次交汇的城市),宁西铁路横贯东西(连接上海与西安,西与陇 海兰新线交汇,是陕西,青海,甘肃,新疆等西部省份与长三角交流 及出海的最便捷的通道。);京港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时速达3

8、50公里,信 阳-随州-常德铁路被纳入新修编的中长期铁路规划(西端接汉丹襄 渝线,将整个四川,重庆与东端的宁西铁路连接起来进而直达上海); 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经了8000多年的历史沿革。 夏商时期,这里已建立了息国、潢国等诸侯国,号称千乘之国,北 结齐郑、南联荆楚,民众过着“果隋赢蛤,不等贾而足,地熟饶食, 无饥馑之患”的生活;春秋旧中国时期,这里被称为申国;盛唐时期 ,信阳是重要的粮食、财源基地;北宋改称为信阳,沿用至今;明 清时期,信阳的经济文化发展已有相当规模,粮食充裕商业繁盛, 名士荟萃。信阳地灵人杰,一代名相孙叔敖,造田兴水,富甲一方 ,官司至楚国丞相;开漳圣王陈元光,率

9、5000弟子开发闽南,把中 原文明传播到福建、台湾等地;一代文豪何景明,成为“前七子”的 领袖,名播全国文坛;植物学家吴其浚着植物名实图考,成为 当时的学术泰斗。 信阳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本世纪 20年代至30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红旗不倒” 的大别山根据地,从这里培育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等多支 红军主力部队,成立中共鄂豫皖分局。在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 ,30多万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信阳地灵人杰,一代名相孙叔 敖,造田兴水,富甲一方,官司至 楚国丞相; 信阳方言形成历史 据记事本末之卷七十五记载:“十二月初十日乙酉,贼闯王、 李自成数十万,围光

10、州,舁大炮二十座,攻城,燃二炮,城崩。城中顷 刻火作,贼乘而入,官吏士民,屠僇无遗。清朝皇帝下令以江西等地百 姓填之(时值湖广、闽、赣填四川),信阳地区现居民大多为江西南昌 、九江人及闽、粤、赣交界处的客家人后裔,清朝初年的信阳地区的主 体方言应为赣语和客家话,之后的几百年间,由于行政上属于河南,且 与安徽、湖北交通密切,故原方言不断被同化,逐渐形成了以江淮官话 、西南官话、中原官话结合的方言,在学术上信阳方言被统一划归为中 原官话信埠片。 鸡公山风景名胜区、南湾国家森林公园、南湾湖、车云山、集云山、云 雾山、天云山、连云山、四望山、波尔登森林公园 平桥区:湿地公园、震雷山、天目山、城阳城遗址

11、保护区、北湖国家水 利风景区、淮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罗山: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灵山寺(朱元璋敕封“皇庙”)、九里落雁 湖、龙池、何家冲 光山:大苏山、净居寺(宋真宗题匾)、五岳湖风景区、万海峰将军旧 居、邓颖超祖居、司马井(司马光砸缸)、王大湾会议旧址 潢川:望河楼、三义观、七里清泉 固始:陈元光故居、王审知故居、郑成功墓地、番国故城遗址、九华山 旅游风景区 淮滨:期思古城、淮滨县湿地保护区 息县:濮公山 新县:天台山、淮岭生态园、黄毛尖、香山湖、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 址、许世友将军墓、金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商城: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汤泉池(温泉疗养胜地)、鲇鱼山水库

12、、 观音山、黄柏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罗山皮影、信阳毛尖、信阳板栗 罗山皮影始于明代,据1982年版的罗山县志记载,罗山皮 影源自河北滦州,从明嘉靖年间(公元1552年至1566年)开始在信 阳市的罗山县繁衍生长,距今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信阳毛尖亦称“豫毛峰”。产于河南大别山区的信阳市信阳县( 现为浉河区),因条索紧直锋尖,茸毛显露,又产于河南信阳,故 取名“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品质高上,外形细秀匀直,显峰苗,色 泽翠绿,白毫遍布。内质汤色嫩绿、鲜亮,香气鲜嫩高爽,叶底嫩 绿明亮、细嫩、匀齐。特级品展开呈一芽一叶初展。 信阳板栗的历史最为悠久,据说信阳县长台关楚王城出土的战 国初期祭盘内就有板栗的残骸。区内所产板栗具有个大、肉嫩、皮 薄、味甜、色泽鲜艳、颗粒饱满等特点,产于罗山、商城两县的油 栗个小、皮薄、肉厚、香味独特,不易生虫,便于储运,颇受消费 者的青睐。信阳板栗的年产量达数百万吨。从1959年起开始销往港 、澳、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地。 信阳特色小吃 鸡蛋灌饼 信 阳 炖 鱼 信 阳 烤 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