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课件的交互性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8701411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DOC 页数:176 大小:2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提高课件的交互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浅谈如何提高课件的交互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浅谈如何提高课件的交互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浅谈如何提高课件的交互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浅谈如何提高课件的交互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提高课件的交互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提高课件的交互性(1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提高课件的交互性1、相关定义1.1、基本概念及研究现状 2 基本概念及研究现状2 基本概念及研究现状 2.1 基本概念2.1 基本概念 2.1.1 化学学困生2.1.1 化学学困生 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学困生为:智力正常,但有不良的学习因素,学生 的基础太差,导致在学习中出现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习惯差,学习兴趣较低下, 学习能力弱的学生3。 化学”学困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成绩一般都比较差,在化学的学 习过程中对化学概念和知识的掌握都比较的差,很难领悟化学学习的方法。智力 得不到很好的开发。从而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提出的基本要求。虽然在整个班级中 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对整个班级

2、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化学学困生的教育一直就 是突破化学教育迅速发展的瓶颈。如何提高学困生的教育水平是现在研究的热门 话题。经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或者有针对性的策略以及借助必要的医疗手段等 方式方法都可以提高学困生的教育。 1.2、音乐社团活动的定义 从广义上来讲是音乐社团活动是指除了在音乐课堂上对学生的音乐教学以外,在音 乐教师的组织下形成的各式各样的音乐艺术实践方式,这样的活动方式能够结合学生所 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开展的多样性的音乐活动及音乐学科的多种活动。 音乐课外活动指有着固定组织、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和形式多样的音乐艺术活动, 音乐课外活动是音乐学科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社团活动”是在

3、音乐老师的指导 下有固定组织结构的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活动中的重要形式。音乐社团是学生音乐爱 好者的社团,其组织工作包括报名和录取工作,录取工作多由社团学生骨干和音乐教师 主持。 音乐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多样,由于音乐社团活动是音乐课程标准以外的音乐活动因 此具有灵活性。一般的音乐社团活动有合唱团、民族乐团、舞蹈社团、音乐期刊、音乐 5 会、音乐广播等。音乐社团活动具有开放性,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都可以参加,每 周仅一节音乐课不能满足学生的音乐需求时,音乐社团活动则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学习空 间,这是对课堂音乐的补充和延伸,充分的扩展了音乐的学习空间。 1.3、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素质1.3

4、.1 素质 “素质”一词最早见于生理学,指的是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其后, 素质又被人们用来泛指事物本来具有的内在特征。 3 在现实中,素质一般指人在一定先天天赋基础上,通过后天实践修养形成的内在要素, 包括性格、毅力、兴趣、气宇、风度、知识、能力、品格、体魄等。 素质,就是指一个社会主体或行为主体(一个人、一个群体或一个组织)进行一般生存和 发展所必须借助的、来自于先天和后天并凝结于该主体内部、有一定水平和能量的个体质量。 换言之,就是构成完整的、活生生的社会主体或行为主体的全部材料。这种材料其实就是构 成人的各种生命材料。由于在通常的观念中素质就是指人的素质,所以素质事实上就

5、是指个 人进行各种活动所要凭借的自身内在条件,是导致自我优劣强弱、活动成败得失等等结果的 所有内在条件或内因的总称。 1.4、交互概念 交互设计,又称互动设计,(英文 Interaction Design),是定义、设计人造系统的 行为的设计领域。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 IDEO 的一 位创始人比尔? 莫格里奇提出并命名,是”设计支持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交互式产品” 1 交互设计人造物,例如,软件、移动设备、人造环境、服务、可佩带装置以及系统 的组织结构。交互设计在于定义人造物的行为方式(the “interaction”,即人工制品 在特定场景下

6、的反应方式),及相关的界面。交互设计是人与技术的互动设计,它与很 多科学分支相互联系或交叉,其中包括:人类工效学,心理认知学,信息学,工程学, 计算机科学,计算机软件科学,社会学,人因(HF),认知学,认知工效学等等。 从用户角度来说,交互设计是一种如何让产品易用,有效而让人愉悦的技术,它致 力于了解目标用户,了解他们的期望,了解”人”本身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了解用户在 同产品互动时产生的行为,同时,还包括了解各种有效的交互方式,并对它们进行增强 和扩充。简单地说,交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产品界面、行为进行交互设计,让产品 和它的用户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联系,从而达到用户的目标。 1.5、有效交互

7、的定义 4.1.1 定义的方法4.1.1 定义的方法 网络远程教学中,教与学的交互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多要素 的发展过程。对网络远程教学中的交互,很难定量地描述各个要素之间彼此不同 的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对网络远程教学中相关概念及特征的表述大多是规定 性或描述性的,而不是具有操作性的,很难定量的去评估网络远程教学中的某些 特征或现象,在实施中也缺乏必要的可供参考的研究结果和经验,从而导致网络 远程教学在教学质量的提升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在对远程教育的相关研究过程中,大多数研究者在对核心概念进行定义时, 大多采用描述性或规定性的定义方法。描述性理论方法主要侧重的是揭示事物发 展

8、的客观规律,例如在条件a(a1,a 2 , LL 活动 A(A1,A 2, LL, Am ) sult1, result 2 L 重的是关注达到理想 ,a n) L,result n) 。 下若实施教学 出现的结果是R(re 而规定性理论侧 30 结 果 采 用 的 最 优 方 法 , 例 如 在 条 件a(a1,a 2 , LL 理 想 结 果 R(resul 行的行动A( A1 , A 方法在一定 程度上很难从研究对象中找到相应的测试内容,因为它不具体,无法对其进行客 观的量化。如何获取有价值的反映抽象定义内容的具体指标是使研究是否客观可 靠的条件,用测量操作方法来界定一个名词或概念的最大

9、优点是具有明确客观的 标准。因此在给有效交互下定义时,本文采用的是操作性的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方法,即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对有效交互进行定 义。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有效交互进行描述,将网络远程教学中交互 对提高网络教学质量的抽象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a n) 2,L L, 下 为 获 得 t1,result 2 LL,result n)需要执Am ) 。这种 1.6、相关概念界定 (一)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自我效能感 1.自我效能感 CD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班杜拉(Bandura)作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曾经在自己自我效能关于 行

10、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篇文章巾提出了自我效能感这个概念。班杜拉认为,关 于影响行为变化的因素,以往的研究多集巾于人们的知识获取或行为的反应类型 方面,但忽略了支配知识和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表现在人们对 自己能力的判断上。由此,班杜拉指出,在人们的自我调节系统中,对于自己能 力的评估和判断起着最主要的作用。随后,班杜拉在1980年通过人类行为中 自我效能机制的演讲进一步丰富了该理论。1986年,班杜拉的专著思想和 行为的社会基础出版,在该著作中,他明确指出了自我效能感的内涵为人们对 自己实现特定领域内行为H标所需要的能力的信心。 (2)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因素 班杜拉和他的同事们对于影

11、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进行了探索并最终得 出结论,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成败经历、替代性经验、言语 9 劝说及情绪与生理状态这四个方面。 “第一,成败经验。成败经验是指个体所获得的直接经验。成功的经验能够 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使个人认为是自己的能力造就了成功;相反,失败的经 验则会降低人们对个人能力的信心。第二,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指的是个人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从而获得的有关自我可能性的认识以及判断。被观察的榜 样的成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观察者提高自我效能感,并在观察者实现同样目标 的信心上起到加强作用。另一方面,当观察者看到与自己相近的人遭遇失败,也 会降低观察者的自我效

12、能感。第三,言语劝说。指的是别人的暗示、说服性的告 诫、建议和劝告以及自我劝告等等。班杜拉认为,言语劝说是否符合实际对自我 效能感的影响很大。第四,情绪和生理的状态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自我效能感 的形成。人们在高度的情绪紧张的生理状态中会降低对于成功的预期。班杜拉认 为,这四种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所产生影响是起综合作用的,由于每个人 的情况不一,所以这四种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改变是不同的。” I (3)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人们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自我效能感对人们的行为选择产生影响。自我效能感水平相对高的 人更愿意选择带有强大挑战性的任务,能

13、在F.大的困难面前始终坚。” 2.学习自我效能感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对学生完成有关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的自我效能的笼统 的、概括的称谓。对于学习自我效能感,班杜拉和申克将其定义为”学生对自身 要达到的既定学习目的的行动过程的能力判断”。换言之,学习自我效能感就是 10 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利用所具备的能力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控制学习行为和提高学 习成绩能力的自信程度的评价。 “第一,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的判断密切相关,是一个 人在认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第二,学习自我效能感是针对某项特定的学习任务 而言的。第三,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在排除了学生所具备的学习技能影响因素后, 对他能否利用所具备学

14、习技能完成某一具体学习任务的判断。”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自我效能感 1.高中思想政治课 普通高巾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做了十分 具体且明确的规定,”高巾思想政治课是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 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木观念教育,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学习、 工作和生活,经历社会实践探究和研究学习的过程,领悟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 物主义的基木原理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任务

15、,主要是指思想政治课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所 担负的责任,一般来说思想政治课的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知 识武装学生,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立志为人民服务、为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而献身。”“ 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任务可以看出,要完成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形成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德育目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是一条重要 途径,较高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不仅能使学生充分领会思想政治课中的知识性内 容,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对于社会制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自我效能感 高中生思想政

16、治课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自我效能感在高中政治学科领域 内的表现,具体是指学生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中对自己能否完成政治课相关学 11 习任务、能否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以及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主观评价和自信程度。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自我效能感就是学生在政治课学习情境下的自我能 力判断,它是学生学习政治课的自我体验过程,这一过程贯穿于学生学习政治课 的全过程,具体到学生在上政治课之前的感受,上政治课时的学习态度,课上回 答相关问题的主动程度,做课后作业的心理状态,政治课考试的心理承受能力等 等。思想政治课学习自我效能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面对 挑战性任务时的态度、学习的坚持性、学习策略等方面,是影响学生政治课学习 成绩和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 1.7、中国排球运动”普及”与”提高”概念的诠释 3.1.3.1 “普及”的概念 从唯物辩证角度来看,体育是中社会存在,它的本质或内在的矛盾特殊性是它 运动变化的内因或根据,自然生态、社会竞技、政治、文化等方面对它的作用是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