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论文本论的结构和他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701240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8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科论文本论的结构和他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文科论文本论的结构和他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文科论文本论的结构和他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文科论文本论的结构和他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文科论文本论的结构和他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科论文本论的结构和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科论文本论的结构和他(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提纲的拟定 提纲 与“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是从“研究 ”的角度谈问题,它看重的是研 究步骤、研究的内容 、研究的方式方法; 提纲则从写作的角度看问题,它的重心落在研究思 路细化、落实以及论文的谋篇布局上。 研究思路粗略,提纲细致; 研究思路宏观地把握命题,提纲既从宏观角度把握 命题,又从微观角度分解命题。 第一节 提纲的构思 一般的论文都由三大部分构成: 绪论(或导论、引论) 本论 结语(或结论) 提纲的构思要围绕这三部分展开。 绪 论 绪论是论文的开头部分,其功能是为命题论证的展开做 铺垫或引导。绪论一般解决或陈述这样一些问题: 选题的意义、研究目的、研究动机的简述 与选题相关的研究状况的

2、简述 命题的研究的方式方法简要说明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相关问题的说明 研究思路说明 本 论 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论证或推 导主要在本论部分进行。 本论的两种基本结构方式: 并列式 递进式 “并列”与“递进”的逻辑确认 从“语法”层面理解: 并列表达的是平等并列的两项或多项结构,彼此 之间没有轻重先后优劣之分; 而递进则表达一种在时间、范围、程度等方面后 项比前项意思更进一层。 从“逻辑”层面理解: 并列:子项互相排斥;子项原则上可互换位置 递进: A、“子项” 与 “子项”可能存在: 时间上的先后关系(逻辑先后) 空间上的顺序排列区分(逻辑位置) 程度上的大小甄别 事理上的因果关联 B、后一

3、“子项”与前一 “子项” 有着逻辑上的承接、传递、延续等关系 从修辞学角度看二者关系: 1、他会开车,也会驾船。(并列) 2、他不但会开车,而且还会驾船。(递进) 3、这孩子不但能说中国话,而且还能说几种方言。(递 进关系) 4、这孩子既能说中国话,又能写中国字。(并列关系) 从逻辑学角度看二者关系: 为当下广告市场进言为当下广告市场进言 一、广告市场的混乱一、广告市场的混乱 二、治理混乱的对策二、治理混乱的对策 两个一级命题的相互关系是递进关系,从逻表述角度看,二 者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逻辑先后)和事理上的因果关联,因此 子项不能互换位置。 先有“混乱”,再有“治理对策”;因为“混乱”,所以

4、“治理”。 再例: 一、治理混乱的对策治理混乱的对策 (一)严格广告审批制度 (二)加大违章广告处罚力度 (三)强化广告市场人文教育 三个一级命题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 三个二级命题相互是并利关系,从逻表述角度看,各子项互 相排斥,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空间上的顺序排列区分、 程度上的大小甑别,事理上的因果关联,因此子项能互换位置。 如果研究者在确定研究思路时把总命题切分两个或 多个在逻辑层面上并列的小命题,那么,本论的内 在结构就成为并列式。 如果研究者在确定研究思路时把总命题切分两个或 多个在逻辑层面上有递进关系的小命题,那么,本 论的内在结构就成为并列式。 注意:命题的切分要遵守命题切分

5、的“同一律”。 例文一 围城主题意蕴研究的代表性结论(本论部分) 1、“围城”说 基本观点:婚姻是围城,人生是围城,整个中国也是围城。 代表作:周锦:围城的研究,台湾成文出版社1980年版 第6页;李健吾:咀华新编.重读围城,文艺报1981 年第3期 对基本观点的评价: 2、爱情说 基本观点: 围城是一本爱情小说,描写理想爱情的难以寻 觅 代表作:司马长风的中国文学史,香港昭明出版社1978年版 。 对基本观点的评价: 3、 4、 上例的本论部分有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在 “思想主 题”这一逻辑层面上并列。研究者将中心命题切分成 四个并列的板块之后,分别从“基本观点”、“代表作 ”、“研究方法”

6、、“研究得失”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例文的逻辑切分的切入点是“思想主题” 或“主题评判 ”。 本论部分的几大部分在逻辑上相关但不交叉 1、“围城”说 基本观点 代表作 对基本观点的评价: 2、爱情说 基本观点 代表作 对基本观点的评价 3、社会批判 基本观点 代表作 对基本观点的评价 4、境况说 为当下广告市场进言为当下广告市场进言 一、广告市场的混乱一、广告市场的混乱 (一)虚假广告的具体表现 1、夸大产品功能, 渲染言过其实 2、虚构人物事件, 随意戏说历史 3、假借专家之名, 滥用明星效应 4、谎称指定产品, 伪造调查数据 (二)虚假广告对社会的冲击 1、广告泛滥成灾, 大众不堪其扰 2

7、、广告成本激增, 商品变相涨价 二、治理混乱的对策二、治理混乱的对策 (一)严格广告审批制度 (二)加大违章广告处罚力度 (三)强化广告市场人文教育 提 问: 1、命题细化的最低层次是几级? (三级) 2、一级命题整体上是什么关系? (递进) 3、第一个大层次的两个二级命题相 互之间是什么关系? (递进) 4、出现的两组三级命题每组(内部 命题)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 (并列) (并列) 5、一级命题是从什么角度切分的? (广告市场治理;广告市场现状与治 理) 例文二: 为当下广告市场进言为当下广告市场进言 一、广告市场的混乱一、广告市场的混乱 (一)虚假广告的具体表现 1、夸大产品功能, 渲染

8、言过其实 2、虚构人物事件, 随意戏说历史 3、假借专家之名, 滥用明星效应 4、谎称指定产品, 伪造调查数据 递进 (二)虚假广告对社会的冲击 递进 1、广告泛滥成灾, 大众不堪其扰 2、广告成本激增, 商品变相涨价 二、治理混乱的对策二、治理混乱的对策 (一)严格广告审批制度 (二)加大违章广告处罚力度 并列 (三)强化广告市场人文教育 例文二是典型的递进式结构。作者从“广告 市场”角度切入,将命题分解为两大块,然 后分别从广告市场混乱表现和广告治理方法建议 两方面出发展开讨论。 例文三 论阿Q的精神胜利法(本论) 一、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主要表现 1、盲目的自尊自大 2、自轻自贱与自譬自解

9、 3、健忘 4、欺软怕硬、欺善怕恶 二、形成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根源 1、阿Q“精神胜利法”形成经济基础 2、阿Q精神胜利法形成的思想根源 3、阿Q精神胜利法形成的历史根源 4、阿Q精神胜利法形成的宗教因素 三、阿Q精神胜利法的典型意义 1、反思儒家、道家文化思想 2、审视农民文化人格 3审视国民性 提 问: 1、命题细化的最低层次是几级 ? (二级) 2、一级命题整体上相互是什么 关系? (递进) 3、第二个大层次的4个二级命题 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 (并列) 4、出现的三组二级命题每组( 内部命题)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 ? (并列) (并列) (并列) 5、一级命题是从什么角度切分 的? (人

10、物个性及其内涵) 例文三给出的也是一篇专题型论文的本论部 分,其内在的结构是典型的递进式的: 先谈精神胜利法的表现 再谈精神胜利法的根源 最后谈精神胜利法或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提纲的本论部分有三个层次,讨论由浅入深 ,层层推进。 例文三的逻辑切分点“人物个性及其内涵”, 讨论主要在文化社会学和文化心理学层面展 开。 此处所说的“并列式”或“递进式”是就文 章的总命题切分后的“一级命题”的内在 相互关系而言的,实际上文章的“二级命 题”、“三级命题”的相互关系也存在着“ 并列式”或“递进式”。请看例文四: 例文四 论阿Q的个性特征(递进式) 一、阿Q的个性特征的两个层次 (一)一般落后农民的性

11、格特征 1、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 2、有着流亡无产者的种种劣根性。 第一层次 3、有着农村小生产者的狭隘思想意识 (二)特殊的性格侧面“精神胜利法” 1、盲目的自尊自大 2、自轻自贱与自譬自解 二、阿Q的个性特征形成的根源 1、经济基础 2、思想根源 第二次层次 3、历史根源 三、阿Q的个性特的典型意义 (一)阿Q是深受地主阶级压迫的雇农形象的缩影 (二)阿Q的性格是专制主义的产物 (三)阿Q是落后农民的代表 第三层次 (四)阿Q性格是儒学等级观念毒害的结果 (五)阿Q性格是近代失败主义的产物 下面抽出第一层 进行分析 请说出一级命题之下各层次命题的相互逻辑关系 一、阿Q的个性特征的两个层次 (

12、一)一般落后农民的性格特征 1、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 2、有着流亡无产者的种种劣根性。 3、有着农村小生产者的狭隘思想意识 (二)特殊的性格侧面“精神胜利法” 1、盲目的自尊自大 2、自轻自贱与自譬自解 一、阿一、阿QQ的个性特征的两个层次的个性特征的两个层次一级命题一级命题 (一)一般落后农民的性格特征 二级命题(并列关系) 1 1、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 三级命题三级命题 2 2、有着流亡、有着流亡/ /氓无产者的种种劣根性。氓无产者的种种劣根性。 并列关系并列关系 3 3、有着农村小生产者的狭隘思想意识、有着农村小生产者的狭隘思想意识 (二)“精神胜利法”二级命题(并列关系

13、) 1、盲目的自尊自大 三级命题 2、自轻自贱与自譬自解 A、自轻自贱四级命题 并列关系 B、自譬自解 并列关系 三、阅读所给提纲,按要求回答问题: 1、提纲整体上细化到了几级命题?2、一级命题整体上是什么关系?什么角 度切分的?3、二级命题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的新思维 一、感性诉求广告突出了人性关怀的永恒主题 1、迎合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相关的种种心理需求 2、迎合人们的人生价值欲望 二、感性诉求广告迎合了现代人的浪漫情愫 1、喧嚣的都市生活与乡村向往 2、物质的丰富与现代享受欲望 三、感性诉求广告触发深层消费欲望 1、情调设计激活潜在消费心理 2、煽情挑起消费欲望 指出例文中的命题的逻辑切分的错误。 论白鹿原的文化人格构建 一、传统文化人格构建 二、现代文化人格构建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