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工作方式和创新思维一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696400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9.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外地质工作方式和创新思维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野外地质工作方式和创新思维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野外地质工作方式和创新思维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野外地质工作方式和创新思维一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野外地质工作方式和创新思维一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野外地质工作方式和创新思维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外地质工作方式和创新思维一(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野外地质工作与创新思维野外地质工作与创新思维 (一)(一) 献给未来的地球科学家! 一、钱学森之问与论创新人才培养 1、“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 出人才?” 2、“没有一所大学是按照培养科技创新领军 人才的模式来办的。” 3、钱老在晚年最后一次系统谈话中,明确谈 到“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而 是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问题,我认为这是 我们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 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如何培养: 钱老认为: “一个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要 具备两个能力:一是逻辑思维能力;一个 是形象思维能力,这两种能力都需要后天 的培养教育。” 什么是培养科技

2、创新领军人才的模式?“这 种模式,就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训练 并重实施的教育。” 钱老讲:“科技创新首先要进行形象思维, 要善于联想,提出假设后再严密的逻辑思 维证明。” 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如何培养: 科学工作首先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然后才是科 学的证明。也就是说科学创新的思想火花是从不 同领域大跨度联想激活的。这正是艺术家的思维 方法,即形象思维。接下来的工作是进行严密的 数学推导计算和严谨的科学实验验证,这就是科 学家的逻辑思维了。 科学工作源于形象思维,而终于逻辑思维。 他一再强调: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把自然科学 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道 路,因为创新才是科学

3、与艺术的共同灵魂。 直面钱学森之问:直面钱学森之问: 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11位教授联合 “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 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 之问!”这11位教授认为“钱学森之问”是关 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 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2010年科技部,中科院联合召开了“创新型 国家与创新人才”青年论坛。胡钰根据论坛 上的发言整理成“科技创新人才从那里来?” 一文发表在科技日报上。 文章指出:文章指出: 1、科技创新人才从融合中来. 一个真正的科技领军人物必须是复合型人 才。指出,现代脑科学研究已经表明:创 新往往源于激情驱动下

4、的直觉思维。从以 猜想为开始的形象思维,经由大跨度的联 想思维,到以论证为终的逻辑思维,是创 新思维的基本规律。 “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 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钱学森重视这 种融合是符合思维科学规律的。 中国地质略论,1903年,鲁迅 中国矿产志,1906年,顾琅与鲁迅 第一本中国人自己写的地 质著作叫什么?是谁写的? 2、创新科技人才从求异中来 一个科技创新人才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做群体的 尾巴。 当众多专家在一起讨论时,创新人才要能够从中 发现新东西,从中提炼总结出源于大众而高于大 众的意见。这是一种独立自主敢于反对权威,反 对多数人的素质。 钱学森认为:你是不是真正的创

5、新就看是不是敢 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 知识的传承要求”求同“,要靠标准的路径;而知 识的延展要”求异“,要靠不同于标准的新路径。 在科研人员中,培养“求异”的思维,在科研群体 中形成“求异”的氛围,可以激发创新人才成长。 组合出新意多学科综合: ” 岩浆岩,古生物群,古生代地层,变质 作用,古生界构造形态,现代地震分布 更重要的是求异,敢于挑战权威! ”佳蒙地块“如何提出的? 3 3、科技创新人才从实践中来、科技创新人才从实践中来 科技创新人才不能闭门造车,不能纸上谈 兵,而是在一个又一个的持续创新实践中 成长起来的。钱学森26岁就和其他同学组 成了研究火箭的技术小组他的战略视

6、 野与协作能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外科 学史一再表明:大创新一定需要大人才, 大人才一定源于大实践。 变质岩研究霸主地位如何形成的? 大实践出大成果,出领军人物: 董申保教授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 初带领长地院师生在辽东、山东、 吉林、河北等地,变质岩区开展 广泛的1:20万地质调查。 4 4、科技创新人才从淡泊中来、科技创新人才从淡泊中来 科学研究是探索自然世界的活动,需要探索者把精力聚焦 在研究对象上,在执着的探索中找到未知规律,任何与研 究活动无关的内容、权利、财富、名望等,都是对研究者 能力的分散。 在科学研究进程中,越聚焦越有能量,越是纯粹的热爱越 能产生穿透力。 为了培养更多的科技

7、创新人才,千万不要让科技界成为名 利场,要建设神圣的科学殿堂!让我们的科学家沉迷于真 理的大海乐而忘返,这样,当创新的“苹果”掉下来时,才 能产生牛顿。 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就要做到:一、不盲从潮流;二、由兴 趣驱使;三、有益于社会。 使命感和创新力是当代科技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二、创造学基本原理及钱伟长先生论创新二、创造学基本原理及钱伟长先生论创新 创造学基本原理: 组合出新意:组合结果变化无穷; 联想出新意:联想中启发新意; 离题出新意:离开问题本身进入更广泛 的思维! 钱伟长先生论创新:钱伟长先生论创新: 钱伟长先生论创新:钱伟长先生论创新: “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教育

8、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工 作方法和思想方法,所学的课程也好、专业也好, 无非是一种载体,通过这个载体来促使大家掌握这 种方法” 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 这正是科研创新最重要的起点。 我最好的学生就是那些毕业时满脑子充满问题的 学生。 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起导航 、护航和加油站的作用。 对学生的培养: 本科生:教会学生自学,也就是教会学生战胜自己。当 你毕业的时候,已经成熟的经人总结的知识,不需要 老师教应该自己能学会,达到这样的水平就是一个合 格的本科生 硕士生:对于硕士研究生,应该要求培养调查研究能力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所有的地方都是一

9、样的 。 博士生:对于博士研究生,应该具有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个真正的博士研究生不应该是老师给题目他去做, 而是应该老师向他介绍几个发展比较快的领域,由这 个博士研究生本人,经过调查研究提出问题,由导师 来帮他把把关,看是不是有条件在这段时间里完成。 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高校的授课教师,应该对所教的学科 领域中当前存在什么问题、世界上哪些地方 、哪些机构、哪些学校、哪些人在从事这方 面的研究,哪些是研究得比较好的,都应知 道得很清楚。然后通过授课,使学生清楚地 了解这些情况,并且有强烈的欲望和责任去 解决问题。 摘引自: 未来10-15年我国地 质科技人才培养研究 三、地质科学的特殊性与地质人

10、才的素质要求三、地质科学的特殊性与地质人才的素质要求 三、地质科学的特殊性与地质人才的素质要求三、地质科学的特殊性与地质人才的素质要求 地质科学的特殊性,对地质人才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二 者是密切相关的,地质工作有如下七个方面的特殊性。相应 地也要求地质科技人才具备七个方面的素质。从这七个方面 的素质可以看到地质人才培养符合前面论述的创新人才培养 的要求。 1、时间的宏大性: 地球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和发展历史,岩石记录40-42亿年 地质科学研究时间跨长,以百万年(Ma)为时间单位。 地质作用一般是很长的时间过程。 要求地质人才:具有想象力丰富、分析力强的特性! 2、研究内容复杂性(地质作用因素的

11、复杂性) 由于地球体的复杂性以及与生命、天体、环境相互作 用的复杂性,地质作用因素的复杂性(多种因素)要求地 质科技人才具备: 基础厚实、专业精湛、知识广博! 3、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地质学的研究是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物探、 测试、信息等的综合。野外与室内的综合。要求地质科技 人才具备: 方法多样,操作力强,综合能力强! 4、研究领域的广泛性。 地质学研究领域包括宏观(宇宙)问题,也包括微观 (粒子)问题。要求地质科技人才具有: 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 5、地质工作的实践性 地质工作的成果产生要求在野外实践、观测,并在试 验室中实验完成。要求地质科技人才具有: 较强的野外观测能力、

12、分析能力、发现问题能力 ,实验动手能力,综合思维能力! 6、工作条件的艰苦性 地质工作长期在野外:草原、高山、无人区,环境恶 劣,无权无利。要求地质科学工作者具有: 吃苦耐劳、乐观、热爱、执着的干地质事业,具有 奉献精神! 7、研究对象的神秘性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为地球内的物质。要求地质科技人 员具有: 好奇心、探索精神、创新能力! 地质研究中需注意的问题: 提高观察能力的决定性意义; 查明现象与本质关系的重要性; 地区性特点与全球规律的对立统一; 实验与模拟的重要性、相对性; 定性与定量研究的辨证关系; 成果检验与假设、学说与定律。 上述资料根据余际从、陈琦等资料归纳整理。 四、涂光炽先生治学

13、格言四、涂光炽先生治学格言 设想要海阔天空, 观察要全面细致; 实验要准确可靠, 分析要客观周到; 立论要有根有据, 推论要适可而止; 结论要留有余地, 表达要言简意赅。 涂光炽院士(1920-2007年) 著名:矿床学家、地球化学家 设想要海阔天空,观察要全面细致; 实验要准确可靠,分析要客观周到; 立论要有根有据,推论要适可而止; 结论要留有余地,表达要言简意赅。 涂光炽 1993年7月22日,涂光炽挥笔疾书写下了八句 科研格言,与科研人员共勉! 这是涂光炽在几十年的地质科学研究中的 心得或者是经验总结。涂光炽认为,这八句 话主要是针对地学工作者说的。地学的研究 对象是广袤的自然界,是已生

14、存和演化长达 46亿年的地球。这种时空背景要求地学工作 者的设想和思路必须开阔,要着眼于整个地 球,而不只是脚下的地质现象和周边景观, 要善于联想和回顾过去亿万年发生的地质现 象。因此,不能拘泥于一时一地、一事一物 。地学工作者要勤于思考,善于联想、对比 和推理。 “ “设想要海阔天空,观察要全面细致设想要海阔天空,观察要全面细致” ” 设想要海阔天空会不会导致不切实际的妄 想、玄想?涂光炽解释说:“我是搞地学的, 地球的形成是40多亿年以前的事了,地球的 形成要经过这么漫长的时间,经过了一个很 复杂的过程。就不要太拘泥于一些琐琐碎碎 的问题,而要海阔天空地设想一番。”但同时 ,地球上的矿(岩

15、)石是地球形成和演化的 记录者,对它的观测必须全面而细致,察其 毫端,才能使设想发散到灵动的空间又不至 处于混沌状态或逻辑不清晰。 “ “实验要准确可靠,分析要客观周到实验要准确可靠,分析要客观周到” ” 设想和观察只是工作的开始,实验是地球 科学不可或缺的手段。野外的实地考察、现 场采样,为科学实验提供真实的样品。而实 验中,一位地学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各种仪 器性能、操作方法,准确把握各种试剂配置 ,细心观察做好记录,把实验误差减至最小 ,才有可能得到准确的数据。然后根据准确 可靠的实验记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分 析时要提倡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全面周到 ,不能想当然而厚此薄比,遗漏重要发现。 “ “立论要有根有据,推论要适可而止立论要有根有据,推论要适可而止” ” 这也是针对地学工作者来说的。涂光炽认为, 地球科学涉及地球与邻近天体各圈层,上下数十亿 年历史,从目前科学水平看,我们所认识、所理解 的只是部分现象、事实和规律,尚待解决和深入的 问题还很多,即未知世界还很多。因此,立论是提 出一个看法,表明自己的态度,即运用充分有力的 证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性的论证形式。 立论的最终目的是正确地揭示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 规律。因此要有根有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阐明其理由。推论要适可而止,就是在立论的基础 上可以由此而彼的做一些推论,但切忌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