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及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课件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8695867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绪论及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绪论及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绪论及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绪论及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绪论及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绪论及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绪论及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化学 绪论及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李 霄 副教授 lx045102 第1章 绪论 第1节 中药化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第2节 中药化学研究的目的 第3节 国内外中药及天然药物有效成分 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第1节 中药化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基本概念: 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 用的化学成分。 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 化学成分。 有效部位: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 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 OCH3 汉黄芩苷 有效部位:黄芩新素 汉黄芩素 黄芩素 黄芩甙、汉黄芩苷等等 中药化学: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 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运用化学的理论 和

2、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 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中具有生物活 性或能起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即有 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提取 、分离、检识、结构鉴定或确定、生物合 成途径和必要的化学结构的修饰或改造, 以及有效成分的结构与中药药效之间的关 系、外界条件对这些化学成分的影响等等 。 第2节 中药化学研究的目的 1、阐明中药的有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 病治病的原理 2、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 3、阐明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依据 4、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药物质量和临 床疗效 5、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6、扩大药源、研制开发新药 第3节 国内外中

3、药即天然药物有效 成分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内容(略) 第2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 方法 第1节 中药化学成分简介 第2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第3节 中药有效成分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 要求: (1)了解中药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 (2)掌握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3)熟悉中药有效成分化学结构研究的主 要方法 第1节 中药化学成分简介 化学成分类型: 糖类、苷类 、醌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 、苯丙素类化合物(香豆素、木脂素)、 萜类和挥发油、生物碱、甾体类化合物、 三萜类化合物、鞣质 第2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 法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精致方

4、法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一)溶剂提取法 (二)水蒸汽蒸馏法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四)其他方法 (一)溶剂提取法 1 溶剂提取法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1.1 溶剂提取法的原理 溶剂透入药材细胞的细胞膜,溶解溶质,形 成细胞内外溶质浓度差,将溶质渗出细胞膜。 1.2 影响溶剂提取法提取中药成分的因素 提取溶剂(种类及用量) 提取方法 药材的粒度(粉碎度) 提取温度 提取时间 (一)溶剂提取法 2 溶剂的选择:相似相溶原则 2.1 溶剂按极性分为三类: 亲脂性有机溶剂:不与水任意混溶(乙醚、氯仿、苯、石油醚 ) 亲水性有机溶剂:与水任意混溶(甲、乙醇,丙酮) 水:热水、常温水、冰水 2.

5、2 极性顺序(由弱到强):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 醇丙酮甲醇(乙醇)水 * 实验室常用溶剂: 生产上常用溶剂:水、乙醇、含水乙醇 2.3 注意事项 重视实验室方法与工业规模生产的区别。 低毒、安全、环境影响小、沸点适中易回收 (一)溶剂提取法 3 提取方法 3.1 煎煮法 水煮沸。挥发性、热不稳定成分易损。粘性成分难过滤。 3.2 浸渍法 水或醇,常温。挥发性、热不稳定、粘性成分适用。效率低。 易发霉。 3.3 渗漉法 水或醇,常温。浸渍法的改进。效率高。溶剂用量过大。 3.4 回流法 有机溶剂加热至沸。密闭,溶剂易回收。热不稳定成分易损。 溶剂用量过大。 3.5 连续

6、回流法 有机溶剂加热至沸。回流法的发展。热不稳定成分易损。效率 高。溶剂用量小。 溶 剂 药 材 渗漉法 回流法 连续回流法 (一)溶剂提取法 日常生活中服用中药 实验室研究 工业生产 (二)水蒸汽蒸馏法 适于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难溶于水 的有效成分的提取。 这类成分具有挥发性,在100时具有一定的 蒸气压,当水沸腾蒸发时,该类成分一并 随水蒸汽带出。 最常用于挥发油的提取,有些小分子生物碱 、酚类、游离醌类等成分也可采用该方法 。 水蒸气蒸馏装置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1超临界流体(SCF)的性质 它具有液体和气体的双重特性。密度与液体相似,粘度与 气体相近,扩散系数比液体大100倍

7、。 因此SCF具有很强的溶 解能力。 2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最常用 CO2 临界温度接近室温,压力不高,易操作,本身为惰性 ,价格便宜。 适于萃取极性较低的化合物,如酯、醚、内酯 和含氧化合物。极性较强的化合物可以在流动相中加入夹带 剂以改变流体性能的方法萃取。常用夹带剂为甲醇、乙醇和 丙酮。 *优点:效率高、适用提取热不稳定物质、有机溶剂残留无或 少、节能。 (四)其他方法 升华提取法 组织破碎提取法 压榨提取法 超声波提取法:实验室常用 微波提取法 复合提取法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精致方法 (一)溶剂法 (二)沉淀法 (三)分馏法 (四)膜分离法 (五)升华法 (六)结晶法 (七)色

8、谱分离法 (一)溶剂法 1 酸碱溶剂法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酸碱性的不同而进行分离。基本原理就是 ,酸碱成盐后溶于水,而与不易溶于水的成分分离。 1.1 分类 (1)酸溶:有机碱性成分。 (2)碱溶:具有羧基,用碳酸氢钠;具有酚羟基用氢氧化钠;具有内酯 或酰胺皂化。 1.2 操作 (1)酸性或碱性梯度递增可以逐步分离不同的成分。 (2)调节体系的酸碱性,可以利用化合物在成盐时进入水相游离时进 入有机相的特点反复萃取,用于精制化合物。 1.3 注意 (1)酸碱强度,防止过强的酸碱造成成分分解及破坏原始存在状态。 (2)温度控制,防止过高的温度造成成分分解及破坏原始存在状态。 (3)时间控制,防止过

9、长的时间造成成分分解及破坏原始存在状态。 (一)溶剂法 2 溶剂分配法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进行分离。基本原 理是混合物在相互饱和的水相和有机相中分配系数相差越大,分离效果 越好。 2.1 分类 (1)极性较大混合物:正丁醇水 (2)极性中等混合物:乙酸乙酯水 (3)极性较小混合物:氯仿(或乙醚)水 1.2 操作 (1)分液漏斗中进行,或液-液、液滴逆流等连续萃取装置。 (2)系统溶剂分配法:混合物水中分散,依次从极性小的溶剂开始萃取。 1.3 注意 (1)水相与有机相进行预饱和。 (2)防止乳化。 (二)沉淀法 原理: 有些中药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生成沉淀,或 加入某些

10、试剂后可降低某些成分在溶液中的溶解 度而自溶液中析出的一种方法。 要求: 需要分离获得的成分必须生成可逆沉淀。 不需要的成分(如除杂)可生成不可逆沉淀。 分类: 专属试剂沉淀法 分级沉淀法 盐析法 专属试剂沉淀法 定义:选择性地沉淀某类成分,称为专属试剂沉淀法 。 雷氏铵盐与生物碱生成沉淀,用于分离生物碱 和非生物碱以及分离水溶性生物碱和其他生物碱。 碱式醋酸铅与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生成 沉底,而中性醋酸铅与含有邻二酚羟基的成分生产 沉淀,用于分离。(如沉淀为要获得物质,可将其 悬浮于水或稀醇中,通H2S气体或加入稀H2SO4、 Na2SO4等脱铅,成分即可分离。) 胆甾醇和甾体皂苷生成沉

11、淀,用于其与三萜皂 苷的分离。 明胶和鞣质生成沉淀,用于鞣质的去除。 分级沉淀法 在混合组分的溶液中加入与该溶液能互溶的溶剂,改 变混合组分溶液中某些成分的溶解度,使其从溶液 中析出。改变加入溶剂的极性或数量而使沉淀逐步 析出的方法称之为分级沉淀法。 在含有糖类或蛋白质的水溶液中,分次加入乙醇,使 含醇量逐步升高,逐级沉淀出分子量由大到小的蛋 白质、多糖、多肽等成分,习惯上称之为醇沉法。 在含皂苷的乙醇溶液中分次加入乙醚或乙醚丙酮混 合液,可使有极性差异的皂苷逐段沉淀出来。 盐析法 在混合物水溶液中加入易溶于水的无机盐 (多用氯化钠),至一定浓度或达到饱和 状态,使某些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而

12、 析出或易被有机溶剂萃取出来的方法,称 之为盐析法 (三)分馏法 特点: 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 行分离的方法。 适用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分类: 常压分馏 减压分馏 分子分馏 (四)膜分离法 特点: 利用天然或人工制成的膜材料,以外加压力或化 学位差为推动力,对混合物溶液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 、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 分类: 反渗透(过滤技术:溶剂、小分子通过,大分子被截留 ) 超滤(过滤技术) 微滤(过滤技术) 透析:小分子及离子能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不能。 常用于脱盐、及多糖、蛋白质的分离。 电渗析 (五)升华法 特点: 固体物质加热直接变成气体,遇冷又 凝结为固体的一种方法。

13、适用于某些含有 升华性成分(如:小分子生物碱、香豆素 等)的中药,多用于纯化。 缺点: 常伴有成分的热分解现象。 产率低,不宜工业化生产。 升华装置 (六)结晶法 定义: 结晶:化合物由非晶形状态形成有晶形状态的过程。 重结晶:对于不纯的初析出结晶进行再次结晶的过程。 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达到分离。 常用于纯化物质最后阶段的进一步分离纯化。 一些没有固定晶形的无定形粉末,也可以采用。 操作: 溶剂:成分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显著差异(成分热时溶 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杂质则冷热溶解度一致)。不与 成分反应,沸点适中。 温度:通常在加热情况下刚好全溶,立即热过滤除杂, 滤

14、液放冷。 时间:1到5天,或者更长。 (七)色谱法 特点: 最常用、分离效能高、快速简便。 应用: 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化合物的鉴定 分类: 1. 吸附色谱 2.排阻色谱(凝胶色谱、分子筛色谱) 3. 离子交换色谱 4. 大孔树脂色谱 5. 分配色谱 1.吸附色谱法 原理: 是利用吸附剂对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吸附能力的差 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色谱。 分类: 硅胶吸附色谱:应用最广,大多数成分都可用其分离。 氧化铝吸附色谱:用于碱性或中性亲脂成分的分离,如 生物碱类、甾类、萜类等。 活性炭吸附色谱:用于水溶性物质的分离,如氨基酸类 、糖类、某些苷类等。 聚酰胺吸附色谱:氢键作用,用于酚类、醌类、黄酮

15、、 鞣质等的分离。 1.吸附色谱 担体性质: 硅胶吸附色谱:微酸性。 氧化铝吸附色谱:碱性、中性、酸性三种 规格。 活性炭吸附色谱:中性。 聚酰胺吸附色谱:中性。 1.吸附色谱 洗脱系统: 硅胶吸附色谱:有机溶剂系统,如:甲醇-氯 仿,极性越大洗脱能力越强。 氧化铝吸附色谱:有机溶剂系统,如:甲醇- 氯仿,极性越大洗脱能力越强。 活性炭吸附色谱:水-醇系统,如:水-甲醇, 极性越小洗脱能力越强。 聚酰胺吸附色谱:水(或碱水)-醇系统,如 :水-甲醇,极性越小洗脱能力越强,碱性有 机溶剂洗脱能力最强。 2.凝胶过滤色谱 原理: 是利用分子筛作用,根据凝胶的孔径和被分离 化合物分子的大小进行分离的一类色谱。 凝胶是具有多孔隙网状结构的固体物质,被 分离物质的分子可以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