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重点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8689106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细胞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细胞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细胞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细胞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重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选(20)判断(10)填空(10)名词解释(20)问答(30)分析(10)重要概念:线粒体:在胞质中;由外膜、内膜、膜间隙、嵴、基粒、基质构成;具氧化磷酸化的功能。叶绿体:在胞质中;由外膜、内膜、类囊体、基质构成;具光合磷酸化的功能亚线粒体小泡:用超声波将线粒体破碎,线粒体内膜碎片可自然卷成颗粒朝外的小膜泡。亚线粒体小泡具有电子传递和磷酸化功能。呼吸链:ATP合成酶:头部F1(33)、亚基具有ATP结合位点,亚基具有催化ATP合成的活性结合为转子,通过旋转来调节亚基的3种构象状态与a、b亚基结合为定子基部F0(a1b2c10-12)C亚基12聚体形成一个环状结构定子在一侧将33与F0连接起来

2、叶绿体类囊体:基粒类囊体:许多类囊体像圆盘一样叠在一起,称为叶绿体基粒,组成基粒的类囊体,叫做基粒类囊体。基质类囊体:贯穿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基粒之间的没有发生垛叠的类囊体称为基质类囊体。光系统:进行光吸收的功单位称为光系统,是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每一个光系统含有两个主要成分:捕光复合物和光反应中心复合物。共转移和后转移:肽链边合成边转移至内质网腔中的方式称为共转移。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以后,再转移到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物酶体等细胞器中的方式称为后转移。光合磷酸化: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而生成ATP的过程。光合磷酸化过程:非循环式光和磷酸化2H2O + 2

3、NADH+ + 8光子/4e- O2 + 2NADPH + 2H+ 电子从H2O经PSII、PQ、Cytb6f、PC、PSI、Fd最终传递给NADP+生成ATP,同时还有NADPH的产生和O2的释放。循环式光合磷酸化由PSI单独完成,电子经PSI、Fd、Cytb6f、PC传回PSI。只生成质子梯度驱动ATP合成。无NADPH与O2生成。氧化磷酸化:生物氧化中伴随着ATP生成的作用。氧化磷酸化过程:1. 氧化脱氢三羧酸循环2. 电子传递质子和电子沿电子传递链进行传递,形成跨线粒体内膜两侧的质子梯度。3. ATP合成质子梯度的势能转变为ATP形式的活跃化学能核孔复合物:胞质环、核质环、纤维、颗粒、

4、核篮、辐条、中央栓或转运体核纤层:是位于细胞核内层核膜下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由1-3种核纤层蛋白组成。核纤层功能:1. 在间期细胞中,核纤层为核膜提供一个支架;2. 在分裂细胞中,核纤层的可逆性解聚调节核膜的崩解和重建;核纤层蛋白磷酸化时,核膜崩解;核纤层蛋白去磷酸化时,核膜重建;3. 在间期细胞中,核纤层为染色质提供核周锚锭部位,维持和稳定间期染色质高度有序的结构。核仁组织中心:位于次缢痕部位,是rRNA的基因(rDNA)所在的部位,与核仁形成有关,具有NOR的染色体称为核仁染色体。主缢痕与次缢痕:中期染色体上一个染色较浅而缢缩的部位,主缢痕处有着丝粒,所以亦称着丝粒区,由于这一区域染

5、色线的螺旋化程序低,DNA含量少,所以染色很浅或不着色。次缢痕是染色体一个缢缩部位,此处DNA松懈,形成核仁组织中心。次缢痕和随体是鉴别染色体的重要特征之一。端粒和端粒酶:端粒是染色体两个端部的特化结构,由富含G的重复DNA序列组成,如四膜虫的(T2G4)n序列,哺乳类的(TTAGGG)n序列,重复500-3000次。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缩短,这是因为DNA链5末端的RNA引物被切除后引起的。端粒酶具有逆转录酶的性质,以其内在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重复序列,添加在DNA链3末端。着丝粒和着丝点:着丝粒为主缢痕,连接两条染色单体,将染色单体分成长臂和短臂。着丝点是着丝粒外面的蛋白质结构,为

6、板状结构,是纺锤丝插入的位点。核小体:染色体的一级结构。由DNA和组蛋白包装而成。亲核蛋白:蛋白质分子的核质运输常常涉及信号的识别,通常把在细胞质内合成,然后输人到核内发挥功能作用的一类蛋白称为亲核蛋白质。核定位信号(NLS):核定位信号是亲核蛋白的核输入信号,10个氨基酸的短肽,不切除。NLS是信号序列(A)或信号斑(B)信号序列:从细胞质到细胞核(NLS),到线粒体,到内质网从细胞核到细胞质(NES: mRNA、tRNA和核糖体亚基的核输出信号)从高尔基器到内质网(KDEL)信号斑(三维结构的信号):从细胞质到细胞核(NLS)从高尔基器到溶酶体(M-6-P)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常染色质:着

7、色浅,为单一序列或中度重复DNA,具有转录表达的活性。结构异染色质:着丝粒区、端粒、次缢痕,为高度重复DNA兼性异染色质:在发育阶段,由常染色质转变为异染色质踏车行为:微管:微管正极发生装配使微管延长,而负极发生去装配使微管缩短,这种现象称为踏车行为。微丝:在体外组装过程中可以看到微丝的正极由于肌动蛋白亚基的不断添加而延长,负极则由于肌动蛋白亚基的去组装而缩短,这一现象称作“踏车行为”。微管组织中心(MTOC):微管在生理状态以及实验处理解聚后重新装配的发生处称为微管组织中心。多数微管的一端固着MTOC,如基体或中心体。MTOC决定微管的极性,负极指向MTOC,正极背向MTOC。中心体:一个中

8、心体由两个中心粒组成;两个中心粒互相垂直排列;中心粒由9个三联管呈辐射状排列。基体:基体是纤毛和鞭毛的微管组织中心,只含有一个中心粒,9个三联管辐射状排列。临界浓度Cc:是肌动蛋白单体与微丝达到动态平衡时的浓度。肌动蛋白单体浓度大于Cc,则装配微丝肌动蛋白单体浓度小于Cc,则微丝解聚马达蛋白(驱动蛋白、动力蛋白、肌球蛋白):细胞内的物质运输需要马达蛋白的带动;马达蛋白有两种:驱动蛋白和动力蛋白。驱动蛋白(正极方向的马达蛋白):哺乳动物有约45种驱动蛋白;它们的头部是相似的马达结构域,与ATP结合,在微管上移动;它们的尾部结构域是不同的,用于带动不同的物质移动。动力蛋白(负极方向的马达蛋白):动

9、力蛋白由多种蛋白组成(2-3个重链,多个中等链和轻链);动力蛋白的轻链通过辅助蛋白,与膜泡或染色体结合。肌球蛋白(正极方向的马达蛋白):肌球蛋白由2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两股重链绕成螺旋;经蛋白酶处理,分成重酶解肌球蛋白和轻酶解肌球蛋白;肌球蛋白头部具有ATP酶活性,能与肌动蛋白结合。伪足(与微丝有关):细胞膜纤薄;由于原生质层的流动,使身体表面生出无定形的指状、叶状或针状的突起,称为“伪足”,身体即借此而移动。应力纤维: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微丝束结构,由大量平行排列的微丝组成,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表面的粘着有密切关系,可能在细胞形态发生、细胞分化和组织的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鞭毛与纤毛:

10、细胞内稳定的微管结构。9个双联管和2个单联管(9 + 2)细胞周期:从下一次分裂结束开始,经过物质积累过程,直至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分为间期(G1/S/G2)和分裂期(前、中、后、末)有丝分裂: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前期:染色质凝集,核仁消失,核膜瓦解早中期:星体装配纺锤丝,纺锤丝捕获染色体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两极移动末期:染色体解凝集,核仁出现,核膜重建,胞质分裂(植物:成膜体(微管) 动物:收缩环(微丝)纺锤体由三种丝状结构组成:星体丝(星体微管)、染色体丝(动力微管)、连续丝(极性微管)有丝分裂器由星体、纺锤体

11、和染色体组成联会复合物(SC):SC位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由侧生组分、中央组分和L-C纤维组成;在细线期合成,双线期消失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这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时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促成熟因子MPF:1988年,分离获得g级的纯化MPF,MPF含有P32和P45两种蛋白;MPF具有蛋白激酶的活性。cdc gene:由于基因突变,使得酵母在限定温度下(3537)停止分裂cdc2基因是第一个被分离出来的cdc基因cdc2

12、8基因是第二个被分离出来的cdc基因P34cdc2(蛋白激酶活性,裂殖酵母细胞周期调控中起作用)突变使细胞停止在G2/MP34cdc28(蛋白激酶活性,芽殖酵母细胞周期调控中起作用)突变使细胞停止在G2/S或G2/Mcyclin/CDKcyclin:细胞周期蛋白,诱导细胞进入M期所必需的。细胞间期内积累,细胞分裂期内消失。不同的cyclin在细胞周期中表达的时期不同:M期周期蛋白cyclinA、BG1期周期蛋白cyclinC、D、EM期cyclin的近N端有9个氨基酸组成的破坏框,参与泛素介导的cyclinA、B的降解G1期cyclin的C端有一段特殊的PEST序列,与其更新有关CDK:周期蛋

13、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DK,对细胞周期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细胞周期蛋白与CDK结合是CDK激酶活性表现得先决条件。不同CDK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表现出催化活性。姐妹染色单体:是指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分子。同源染色体: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合线期彼此联会,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收缩环:在有丝分裂的胞质分裂开始时,大量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组在中间体处组装成微丝束,环绕细胞。成膜体:在进行胞质分裂的植物细胞中,残留的微管在赤道面形成

14、圆柱状结构,叫做成膜体。成膜体的纺锤丝可使高尔基体囊泡运动到赤道面形成细胞壁。细胞板:植物细胞分裂时两子细胞间生成新壁的结构成为细胞板。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过程中,细胞与细胞之间出现的稳定差异的过程。管家基因与奢侈基因:管家基因与细胞分化无关,但与生存密切相关的基因叫管家基因,是重复序列。如:核糖体蛋白基因、组蛋白基因奢侈基因与细胞分化有关,但不影响细胞存活的基因叫奢侈基因,是单一序列。如:晶体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原癌基因: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抑癌基因:抑制细胞增殖、刺激细胞凋亡干细胞:按细胞分化潜能的大小分: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单能干细胞按发生来源分:胚胎

15、干细胞(ES细胞)、成体干细胞细胞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诱导多能干细胞(iPS):iPS细胞建立的过程主要包括:(1)分离和培养宿主细胞;(2)通过病毒介导或者其他的方式将若干多个多能性相关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3)将病毒感染后的细胞种植于饲养层细胞上,并于ES细胞专用培养体系中培养,同时在培养中根据需要加入相应的小分子物质以促进重编程;(4)出现ES样克隆后进行iPS细胞的鉴定(细胞形态、表观遗传学、体外分化潜能等方面)。细胞坏死:是指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细胞膜发生渗漏,细胞内容物释放到胞外,导致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是一种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我破坏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凋亡时细胞膜的完整性保持良好,不引发炎症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