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氏旧宅探秘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687891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氏旧宅探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秦氏旧宅探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秦氏旧宅探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秦氏旧宅探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秦氏旧宅探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秦氏旧宅探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氏旧宅探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氏旧宅探秘秦氏旧宅探秘葛晓亮在黄河的花园口以西,有一块被环形山脉包围的平地,这里气候温和、植被茂盛、河泽众多,是公元前10万年至4万年之间,我国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荥阳。在这块整洁的平原上,有一个名叫油坊的小小村落里,矗立着一栋栋雄伟挺拔的古代高楼建筑,它们活像一群巡逻的哨兵,静静地在守卫着这方土地的安宁。漫步走入这幅充满诗意的田园画作,人们总是充满了惊叹和感慨。林立的高楼,灰暗的砖瓦,悬空的环廊,翠绿的树木,沁心的泥土仿佛自己置身一座繁华的古老村落,不愿醒来。然而光影忽转,看着眼前这一座座雄伟的建筑,人们不禁要心生一串疑问:如此宏伟的建筑修建于何时?它的主人是谁?在这些庭院中曾经发生过怎样的

2、故事?这里又是如何从繁荣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呢?一荥阳是个古名,出自尚书,是荥水之阳,荥泽之北的意思。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舂秋战国以后,荥阳便成为黄河上仅次于洛阳的东西水运中心。即使是战乱之时,荥阳城内也是一派繁荣,街道两旁的粮行,油坊、杂货店鹗林立,阊阊相接。公元前202年秦朝在荥阳置县后,在这里从事油坊生意的人逐渐聚集,慢慢就有了今天的油坊村。从高空俯瞰,油坊村呈长方形,几条狭小的土路交叉着穿越其中,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早就习惯了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2006年,郑州市在开展田野文物调查中,在油坊村的东北角发现了一片规模较大的古代建筑群,这些建筑气势宏伟、结构复杂、古朴美观,约有楼、房40多

3、座,院落10多个。而据当地人回忆,早在上世纪80年代,油坊村曾是高楼林立,民居成片,村外还有几尺厚的城墙,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富裕起来的村人耐不住居所的阴暗和破旧,纷纷拆古翻新,用钢筋水泥取代了过去的青砖石板,村东北角的这10余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庭院就成了今人怀古的唯一去处。轻步迈入这些土香弥漫的庭院,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高楼林立的迷宫,在狭窄的墙缝中游荡,视觉中捕捉到的全是庄重、宏大、气派、精美,这种气势极力地压抑着内心的骚动和感叹。如此完美的宅院就是在我们今天修建,也要耗费巨大的人力与财力,更别说是古人了,那么这些高楼大宅又是谁在何时修建的呢?根据当地户籍部门的统计,油坊村现在的居民中,95%都

4、姓秦,而秦姓则缘于山东郓城。据村人现存的唯一一本秦族家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山东举人秦景瑗到当时的河阴县(现荥阳境内)任教谕,落户到现在的油坊村,随着历代生息,之后就繁衍出了整个村庄的秦姓。历史上,保留下来的规模较大的建筑中,多为亭台庙宇、军事堡垒、权贵官邸、富商豪宅,这些建筑的主人,不仅具有至高的权力和地位,而且还有充沛的财力人力。长期从事荥阳历史文化研究的荥阳市政协文教委主任陈万卿认为:秦姓后人秦川是秦姓家族兴起的一个重要人物。据家谱记载,秦川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周定王府上的女婿。众所周知,明朝土地集中严重,秦家依靠与官方的关系,通过聚敛土地迅速成为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从族谱来看,当

5、时的整个秦姓家人都非常勤奋,精于商榷,多数秦姓后人在家谱上记载的都是:秦某某,巨富。考古人员还在这些建筑的多个石匾碑文中,发现了刻有“乾隆某某年”的模糊字迹。史书记载,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代最为繁荣和国力最为强大的时期,号称“康雍乾”盛世。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领域扩大,商人十分活跃,并且形成了“明清十大商帮”。这些商人发迹之后,衣锦还乡,大兴土木,建楼院、祠堂, 修路桥、会馆,以荣宗祖,壮大势力。豫商作为中国早期商帮文化的领导者,历史上曾出现过范蠡和吕不韦这样的代表性人物,不过随后却逐渐衰落,甚至在“明清十大商帮”中都找不到豫商的踪迹。不过,今天留存于巩义的康百万庄园,还是以它庞大

6、的身躯和厚重的历史,向后人证实了豫商的强大实力。而规模宏大的秦氏旧宅距离康百万庄园的直线距离也仅有40公里,并且建造时间要早于康百万庄园。与康家不同的是,秦家不是某一家富,而是整个姓都富。哪么为什么这样一个富甲一方的家族却在历史典故中难觅踪迹呢?据分析:早在战国时期,商鞅就在秦国首倡“重农抑商”政策,以维护封建统治,明清两代也都执行这种政策,甚至都还曾重申了商人不得穿丝绸衣服及不得仕宦的旧规。这样的结果也许是导致秦家在诸类史料中无一记载的直接原因,而秦家真正的发家史也只能通过进一步考古发掘收集更多的历史资料加以论证和研究。即便如此,历史也以另外一种形式告诉后人,秦家当时的繁荣景象。“马行千里,

7、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不住他家店”,这是时人对秦家生意的一种评价。当时,秦姓的生意遍及全国各地,尤其是河南到北京,沿线都有秦姓自家的商铺。从清朝中后期一直到民国初期,秦姓人家的生意都非常庞大。据说解放后,国家实行公私合营,秦姓在北京一家经营珠宝生意的店铺掌柜日夜兼程赶到油坊村,征求东家意见,但是到达后,竟然找不到东家的门,不认识东家的人。传说虽然有夸大其词之嫌,但也无形中证实了秦家在民国初期依然兴盛。二自古我国就有“富不过三代”的警训,在西方也有“富爷爷,穷孙子”的说法,而油坊秦家150多年的兴盛又是如何做到的呢?也许,秦家旧宅中的几处细节可为我们解惑。现为“省保”的秦氏旧宅一号院是油坊村现存

8、10多个大院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这座大院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分为前、后两节,俗称前客厅后楼院,由7所主体建筑构成典型的中原四合院式封闭建筑群。根据该院石匾额上所题修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的记载,结合清光绪年间所编秦氏家谱的有关内容,可知当时修筑此院的应是秦方苏(太学生、候选同知)、秦承宗(候选州同,苌乃周高徒之一)父子。在前院西屋前,至今还生长着一棵腊梅树。每逢花期,在阵阵微风的帮助下,大半个村子都能够闻到它飘去的幽香。据史料记载,这棵腊梅树栽种于清乾隆三年,原是秦家的一棵观赏花木,距今已有271年的历史,名贵品种,虽然屡次被砍,但仍然顽强地活了下来。古代达官贵人爱养植物,腊梅深受

9、青睐。“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说的是腊梅生命力强,当万花还在沉睡的时候,它却傲骨临风,不畏寒冷率先报春了。这种捷足先登,快人一拍的节奏,也许正是种花人的初衷吧!后院堂屋的正门虽然包了铁皮,嵌了门钉,但今天已经锈迹斑斑。门帮上嵌刻的石联写到:“创业倍尝辛苦,守成甚勿骄奢”,横批是“存朴堂”。“存”是储蓄,心怀的意思,“朴”是朴实、朴质、俭朴的意思。透过这幅朴素易懂的对联,我们看到了秦家先人对于后辈的苦心孤诣。这与油坊地处河洛文化腹地,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尊中庸之道,是有密切关系的。与“存朴堂”一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秦氏旧宅四号院的“内省斋”石匾联:“居家宜和效张公多书忍字,处事莫

10、刻法司马厚积阴功”。这是教育后人,要谨记“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多效仿唐朝的张功艺,以忍字当头,虽五代同堂,一百多口人家,却能把家庭琐事处理得极好。为人处事不刻薄寡义,要学习北宋的司马光,时时处处行善而不为人知,广积阴德以换取后世子孙的命运昌旺。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以仁制利、怀义去利的儒商理念,勤劳节俭、修身养性的传世家风”是秦家得意兴盛的重要原因。他们把教育子孙后代传承“诚、信、仁、义、礼、孝、贤、善”作为治家兴族的重中之重,世世代代恪守如一。也许正是这样的深谋远虑和居富思危,秦族才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历史循环,家族繁荣兴旺前后达150多年!三秦氏旧宅一号院最为壮观的是楼院,北、东、西各有一

11、座三层楼房,原来有木制走廊相连,如今已在风雨的合奏曲中损毁殆尽。在前院靠近腊梅的地方,与月台相连的台阶共有4级,每条长约3米,在历史的足踏下已是光亮耀眼。细心的人看到台阶后就会发现,4级台阶中,有3级都是从中间断裂的!这是时间磨砺的结果,还是人为破坏所致呢?传说,一号院的主人秦承宗除了精于经营之外,甚爱习武。经过一番求索,终拜得附近新庄苌家拳鼻祖苌乃周门下,学习苌家拳。经过几年苦练,秦承宗的苌家拳渐入佳境。其套路招式似醉非醉,似柔而刚,柔时运转如行云流水,似仙女起舞,刚时发力威猛如虎,形如雷鸣电闪。众家丁十分崇拜,三三两两地开始模仿秦承宗练习拳术,很长时间里小贼都不敢再来造访。一日,秦承宗师傅

12、苌乃周到油坊村串门,承宗携全家人仆齐来迎接。谁知道秦家众人一见到苌乃周,非但没有敬意,反而嘻哈笑之。原来,家仆中流传苌乃周武功盖世,威猛过人,高徒众多,如今拨云见日,看到苌乃周本人却是个身材矮小的庄稼汉,遂忍不住轰然起笑,胆大者甚至起哄要苌乃周“露上一手”。众所周知,苌家拳择徒授艺要求严格:“不得在人前卖弄”、“醉其酒,观其性”、“告其事,观其勇”如果违反其中任何一条,传授也便就此终结,苌乃周当然不会破坏自己立下的规矩。于是众人就开始小声嘀咕“说师父不如徒弟武功高”,搞的秦承宗一脸尴尬。谈笑之间,师徒二人在众家仆的跟随下走到前院月台的台阶前。只听见“嘣”一声,苌乃周左脚踏上的台阶在说话间变为两

13、截,苌乃周提右脚,又见“嘣”一声,第二个台阶断为两截,抬左脚,第三个台阶亦断为两截,众人在这“嘣、嘣、嘣”的三声轻响中住步呆立,目瞪口呆。只听得秦承宗鞠身笑求师父“留一阶!留一阶!”这才保得最后一阶的完好。这一传说基本与民国重修汜水县志中的记载吻合,可信度高。另一个故事发生在村东的秦氏旧宅四号院秦氏宗庙。现在的秦氏宗庙原本是一所住宅,主人也姓秦,由于家教不严,虽然家中的警人石匾历历再目,却没起到多大作用。家院修成后不久,这家就出了一个“败家子”,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败家的本领。他喜欢听摔碗碟子和撕纸片的声音,一听不到就哭闹。爱子心切的父母感觉孩子还小,就没能恪守家训。在一年年的纵容中,终于等到了孩

14、子的长大成人。本该懂事的年纪,他却吃喝嫖赌,无所不做,还经常站到自己的房顶上,用剪子剪金箔,然后撒到空中,这就是当地流传很广的“放金蝴蝶”的故事。在这个“败家子孙”的折腾下,这户秦姓人家很快就败落下来,只到最后因为没钱还债,忍心把住宅卖给了家族,做了秦氏宗庙,成了秦家后人祭祀先人,祈求鸿运的地方。不过,一个家族不可能因为一家人的骄奢淫逸而衰败,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历史环境的改变。根据家谱中的只言片语,荥阳市政协文教委主任陈万卿推测,虽然秦家经历了150多年的昌盛,但随着清朝国力的衰退,秦姓从清朝后期已逐渐有人家开始衰落,至清末国力衰败,原本有官家背景的商人失去了庇护伞,加之随后的改朝换代和连年战争,曾经声震中原的秦氏家族逐渐走向了没落“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怎样的太平盛世,怎样的人声鼎沸,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沧海桑田,人生多变,即使是那耀眼的阳光射入院中,也找不到那个身着白衣,腰系黑带的练拳主人。屋檐下的一窝飞燕,偶尔喳喳的叫声响彻在整个庭院中,算是最最动听。即使是几百年前的那缕清风再次掠过,也会避开这院墙另择他路,偶尔造访的现代人,也丝毫没有改变这里的古韵古风一切都在寂静中坚守,一切都在寂寞中行走。已发表古都郑州总第17期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