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吉林省八年级(上)期末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118684215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吉林省八年级(上)期末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吉林省八年级(上)期末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吉林省八年级(上)期末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吉林省八年级(上)期末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吉林省八年级(上)期末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1运动会上百米赛跑,当甲同学超越乙同学时,有人认为乙同学在后退,他所选的参照物是()A甲同学B乙同学C起点的发令员D终点的裁判员2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3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表,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分别是()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406080100液体的体积V/cm320406080A20g 0.8103kg/m3

2、B60g 0.8l03kg/mgC60g 1.0l03kg/m3D20g 1.0l03kg/m34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B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5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变大,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6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

3、,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C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D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不能为0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小B1kg铁比1kg棉花的质量大C把钢棒轧成一张薄钢板,形态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D一杯水凝固成冰后,质量变大8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登录网址、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B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9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

4、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 日食B 小孔成像C 桥在水中的倒影D直的花茎“错位”了10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冷冻室里,过一段时间,水全部结成冰。则水结冰后()A质量不变B质量变小C密度变大D密度不变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2分)11若一个身高1.6m的人站在竖直挂置的大穿衣镜前0.5m处,则此人在镜中的像高是 m,若此人以0.5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则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以像为参照物,人远离的速度是 。12某演员正在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某同学用抽气机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了,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钓鱼

5、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13庐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以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而闻名于世,曾任临川内史的东晋诗人谢灵运游庐山有诗云:“昼夜蔽日月,冬夏黄霜雪”,霜的形成是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该过程 (选填“吸”或“放”)热。14我们一旦长期用眼不卫生,就会出现视力缺陷,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方(选项“前“或“后”),需要佩戴 加以娇正(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眼睛。15请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1)一本初二物理书的质量约是220 ;(2)铁的密度是7.9 ;(3)小明背的书包约重60 。16有一个容积为10

6、L的氧气瓶,使用一段时间后瓶内氧气密度为6kg/m3要想使瓶内氧气密度达到10kg/m3符合使用要求,需要向瓶内充 kg的氧气。三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5分)17一个空瓶的质量是30g,装满水后瓶和水的总质量为130g求:(1)瓶子的容积是多少?(水1g/cm3)(2)将瓶子中的水到出后,装满酒精,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则所装酒精的质量是多少千克?18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10min内前进6km,停车10min后又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0min,求:(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四作图题(共7小题,满

7、分28分)19在图中填上适当的透镜。20空杯底部有一枚硬币A由于杯壁的遮挡,眼睛在B处看不到硬币,逐渐往杯中加水至如图所示位置时,眼睛在B处恰好能够看到硬币,请画出人眼看到硬币的光路图。(画出1条入射光线及其折射光线即可)21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平面镜里的像。要求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2m,试在图中准确画出平面镜的位置。22八年级的小华同学与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8、,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 的问题;(1)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关系;(2)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3)小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小组的晓敏同学将玻璃板倾斜了一定角度, (选填“能”或“不能”)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一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 。23“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

9、(选填“高”或“低”)。(2)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或“”)1标准大气压;(3)图乙中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A:水的质量不同 B:初始温度不同)24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 (

10、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3)在(2)小问的基础上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4)实验中,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填选项序号)。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5)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近视眼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25小红同学利用“替代法”测量一粒花生米的密度,实验过程中如图所示。在下列格中填写适当内容(1)如图

11、甲,选择一粒饱满的花生米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透明烧杯中,发现花生米下沉至杯底,则花生米完全浸没在水中下沉时所受的浮力 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如图乙,往烧杯中逐渐加盐并充分搅拌,直至观察到花生米处于 状态,随即停止加盐。(3)如图丙所示,取出花生米,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g(4)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65g,如图丁所示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为 mL则本次实验中花生米的密度为 g/cm3(5)实验过程中,因为烧杯中的盐水不可能完全倒入量筒中,会导致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模

12、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1运动会上百米赛跑,当甲同学超越乙同学时,有人认为乙同学在后退,他所选的参照物是()A甲同学B乙同学C起点的发令员D终点的裁判员【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解答】解:A、当甲同学超越乙同学时,以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离甲越来越远,所以感觉乙在后退。故A符合题意;B、研究乙同学的运动状态,如果以乙同学为参照物,位置,没有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以起点的发令员为参照物,甲和乙都是向终点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D、以终点的裁判员为参照物,甲和

13、乙都是向终点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2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大。所以这里的“轻声”和“

14、高声”是指声音的响度。故选:C。【点评】音调和响度的概念很容易混淆,但是却是考试的热点内容之一,所以一定要注意进行认真的区分。3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表,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分别是()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406080100液体的体积V/cm320406080A20g 0.8103kg/m3B60g 0.8l03kg/mgC60g 1.0l03kg/m3D20g 1.0l03kg/m3【分析】根据密度测量原理可知,要求得物质的密度需先找到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观察图象:当体积为0时质量是20g,可以确定烧杯质量为20g,液体质量等于总质量减去烧杯质量;因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我们只要选取任意一组数据就可以计算出密度。【解答】解:观察图象可知:当体积为0时质量是20g,所以烧杯质量为20g;当体积为60cm3时质量为80g,液体质量为(8020)g60g;则1g/cm31.0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