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廓线雷达选址要求》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18682895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廓线雷达选址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风廓线雷达选址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风廓线雷达选址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风廓线雷达选址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风廓线雷达选址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廓线雷达选址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廓线雷达选址要求》(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气象局 发布2019-XX-XX实施2019-XX-XX发布风廓线雷达选址要求Demands on the sites selection ofWind Profiler RadarQX/T *-2016QX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1目 次前 言III1 范围42 规范性引用文件43 术语和定义43.1 风廓线雷达43.2 净空环境43.3 电磁环境43.4 电磁干扰43.5 等射束高度图43.6 P波段风廓线雷达43.7 L波段风廓线雷达53.8 中心频率53.9 占用带宽54选址原则54.1总则54.2 站址间距54.3 地理环境55 选址前期准备65.1 选址小组65.2 预选站址

2、65.3 确定拟选站址66 拟选站址的实地勘察66.1 实地勘察66.2 测定准确地理位置66.3 基础条件勘察66.4 电磁环境测试66.5 勘察报告66.6 备选频率77 首选站址的确定77.1 拟选站址勘察报告评估77.2 征求有关部门意见77.3 编写选址工作报告78 选址工作包括的报批79 频率协调和频率指配及设台710 探测环境保护7附录A8附录B1115前 言本标准由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07)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本标准于2016年月首次发布。风廓线雷达选址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风廓

3、线雷达的选址原则、选址前期准备、候选站址的实地勘察、首选站址的确定以及选址工作报告的报批等。本标准适用于我国统一布点的风廓线雷达的选址工作,地方、行业及科研风廓线雷达的选址工作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3784-1983 雷达名词术语GB 31223-2014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 天气雷达站QX/T 162-2012 风廓线雷达站防雷技

4、术规范QX/T 100-2009 新一代天气雷达选址规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风廓线雷达风廓线雷达 Wind Profiler Radar探测大气湍流随高度变化的微波遥感设备。3.2 净空环境净空环境 Headroom environment在雷达有效探测范围内,遮挡雷达电磁波传播的地形、山脉、建筑物等高大障碍物所构成的环境空间。3.3 电磁环境电磁环境 Electronmagnetic environment电子设备、系统在运行时,可能遇到的辐射或传导电磁发射电平,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功率和时间的分布。3.4 电磁干扰电磁干扰 Electromagnetic inte

5、rference; EMI由电磁信号引起的干扰,它是一种可能中断、阻碍、降低或限制电子设备有效性能的电磁能量,会削减数据的完整性和增加传输信道上的误码率。3.5 等射束高度图等射束高度图 Height chart of iso-beam在标准大气折射时,根据雷达站四周地物遮挡,绘出的某一高度的目标能被雷达波束照射到的最大距离随方位的变化。3.6 P波段风廓线雷达P波段风廓线雷达P-band wind profiler radar工作在100MHz1000Mhz频带的风廓线雷达。3.7 L波段风廓线雷达L波段风廓线雷达L-band wind profiler radar工作在1GHz2GHz频带

6、的风廓线雷达。3.8 中心频率中心频率 Central frequency, f0风廓线雷达发射载频占用频带的中心频率(或载频)。3.9 占用带宽占用带宽 occupied bandwidth频带的频率下限之上和频率上限之下的所发射的平均功率等于某一给定发射的总平均功率的规定百分数/2。除非ITU-R建议书,用户要求等文件对某些适当的发射类别另有规定,/2值应取0.03%,折算成衰减值为-35dBc。4选址原则4.1总则风廓线雷达站址的选址应有利于监测灾害性天气,应符合国家风廓线雷达发展规划。选址时应预选23个候选站址,并确定1个首选站址(统称拟选站址)。4.2 站址间距4.2.1 根据风廓线

7、雷达频率间电磁干扰影响,拟选站址与相邻同中心频率风廓线雷达站址间距宜在50km100km。4.2.2 灾害性天气频发区、重点服务地区、经济发达区、山地丘陵地区或机场站址间距可加密到10km。4.2.3 国家为应对突发性、极端性天气事件,增强雷达网安全性,个别地区布点可加密到5km以下。4.3 地理环境4.3.1 拟选站址应避开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地,避免沙土和湿地地质。4.3.2 避开腐蚀性气体、工业污染和水污染高发地。4.3.3 避免破坏现有气象探测环境。4.3.4 拟选站址距离铁路、公路应大于500m,距离大型水体应大于1km。4.3.5 若安装有RASS,应尽量远离居民区

8、。4.4 净空环境4.4.1 拟选站址四周应开阔,避开高山、铁塔、高大树林和建筑物等对雷达电磁波的遮挡。周围建筑物、树木等对风廓线雷达的阵面遮蔽角一般应小于15,(以天线反射面中心为基准点,反射面为基准平面)。4.4.2 拟选站址探测环境应当受到当地规划保护,并确保长期稳定。4.5 电磁环境4.5.1拟选站址应尽量避开高压线、电气化铁路、电站、电台、工业干扰源等,避开与国防设施相冲突的区域。4.5.2 拟选站址的电磁环境有利于风廓线雷达站的业务运行,没有潜在有害干扰。4.5.3 拟选站址对公众照射的辐射水平应满足环保和卫生标准。4.5.4 拟选站址在机场跑道周边的必须符合航空飞行安全要求。4.

9、6 通信环境拟选站址应便于建立与当地气象台(站)的宽带通信链路,确保探测数据和遥控信息的实施可靠传输。4.7 基础环境4.7.1 拟选站址水、电、公路等基础设施应具备建设条件。4.7.2 拟选站址的供电质量应满足雷达系统用电要求。4.7.3 拟选站址周边环境应便于台站工作人员工作生活。5 选址前期准备5.1 选址小组省(区、市)气象局成立风廓线雷达选址小组,负责风廓线雷达选址的组织管理和具体实施。 5.2 预选站址针对当地天气气候特点,利用GIS系统或在1:10万以上比例尺的地图上预选23个拟选站址,制定选址调研、勘察方案。5.3 确定拟选站址按照站址选址要求,通过调研,在符合选址要求的预选站

10、址中,确定2个以上拟选站址。6 拟选站址的实地勘察6.1 实地勘察根据选址原则,由省(区、市)气象局及雷达选址小组组织雷达、通信、防雷、基建、管理等业务单位的技术人员,对达到站址选址要求的拟选站址逐站进行实地勘察。6.2 测定准确地理位置测定拟选站址的准确地理位置。经、纬度测量精度小于3”,海拔高度测量精度小于5m。6.3 基础条件勘察6.3.1 勘察和调研拟选站址水、电、路状况,勘察地址、水文、雷击和地震情况,勘察拟选站址周边环境,为工程设计及投资提供依据。6.3.2 对拟选站址和气象台(站)之间的通信条件进行调研,确定优选通信方式。6.4 电磁环境测试由具有监测资质的无线电监测单位对拟选站

11、址进行全频带的电磁环境测试,出具正式的电磁环境测试报告。6.5 勘察报告填写“风廓线雷达拟选站址勘察表“(参见附录A)和”风廓线雷达拟选站址条件比较表“(参见附录B),撰写勘察报告。6.6 拟选频率依据无线电监测单位出具的正式电磁环境测试报告,选址拟建风廓线雷达站占用带宽,P波控风廓线雷达站的占用带宽是(f017.5)MHz,L波段风廓线雷达站的占用带宽是(f017.5)MHz。7 首选站址的确定7.1 拟选站址勘察报告评估由省(区、市)气象局组织雷达、通信、预报、服务、防雷、基建、财务、管理等技术专家对拟选站址勘察报告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可探测性、通信方式、投资规模、运行管理、技术保障等方

12、面。7.2 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征求城建规划、土地、环保、电力等相关部门的意见,落实选址结果。7.3 编写选址工作报告综合评估各拟选站址条件的优劣,提出拟选站址的优选排序意见,确定首选拟选站址,编写风廓线雷达选址工作报告。8 选址工作包括的报批省(区、市)气象局组织专家对风廓线雷达选址工作报告进行论证后报中国气象局审批。9 频率协调和频率指配及设台风廓线雷达站址获得中国气象局初步批准后,由站点所在省(区、市)气象局负责申请办理频率协调和频率指配事宜,在完成频率协调后,国家(或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对拟建风廓线雷达站进行频率指配,获得频率指配后,向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申请办理具体设台事宜,取得设台许可后

13、,建设风廓线雷达站,建成风廓线雷达站后,到当地无线电管理机构及时领取电台执照。10 探测环境保护风廓线雷达站址一经批准,由站点所在省(区、市)气象局负责办理探测环境保护手续。附录A (资料性附录)风廓线雷达拟选站址勘察表表 A.1 风廓线雷达拟选站址勘察报告表勘察时间: 年 月 日勘察地点(详细地址): 参加人员: 测点经纬度: “E, “N测试仪器型号及精度: 海拔高度: m,测试仪器型号及精度: 地理环境:站址可用面积 m m,距当地气象局直线距离 km,距当地气象局道路距离 km。其他环境(有无高大建筑物、山脉、植被,有无高压线、电气铁路、通信基站、军事用设施,地质情况怎样。是否为居民区、距居民区距离;是否为农田、园林、水库堤防保护区范围等):生活条件:道路情况(何种路面、路面宽度、最大坡度和弯度、有无桥梁等):水、电条件(市电、农电,容量):净空环境情况:电磁环境情况:可用通信方式(站址及附近现有通信方式,可选通信方式):周边环境:备注:表 A.2 拟选站址地理位置示意图地名: (在地图上表明,含高度直方示意图)表 A.3 拟选站址及其周边环境照片地名: 说明:应提供8个不同方向周边环境图和一张全景图。附录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