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680236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哈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哈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哈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哈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四中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2009-11-9考试时间:8:0010:30满分:150分第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茶业的变迁 我国古代茶树首先是从四川传入陕西南部、甘肃和河南南部地区的,因为当时的政治中心在这一带。秦汉统一中国之后,茶树随着巴蜀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交流而广泛传播开来。三国至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兴盛,提倡坐禅戒酒、讲法诵经;文人学士则崇“玄学”,尚清谈。饮茶可以驱睡、提神、解渴、充饥,于是僧侣道士、士大夫阶层饮茶之风盛行起来。这种饮茶风尚大大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但总起来说,隋唐以前的茶叶生产在区域、规模、产量、采制技术和经营方式

2、等方面都还是狭小、简陋、少量、原始和单一的。比如南北朝时期的产茶区域就主要限于江苏、安徽、湖北、四川一带长江流域地区,茶树栽培也多数只是在名山寺院的近旁山谷之间,很少成片的茶山,茶叶加工也只限于饼茶的制作,即将鲜茶叶捣碎制成饼状茶。 隋唐时代,佛教道教盛行,僧侣道士倡行的饮茶之风上达宫廷王室、下至平民百姓,以至成为风俗,并且还传到了北方、西北和西藏等地。在茶叶生产方面,唐代较前有了较大发展,茶叶产地已经很广。据茶经记载,当时全国已有八大茶区,江苏、安徽、江西、四川、湖北、浙江、福建等省都是茶叶产地,已与现代茶区分布相近。在茶叶加工制作方面,这一时期进一步完善了饼茶制作技术,并且出现了将鲜茶叶先

3、蒸后捣制作团块茶的技术。由于对制造技术掌握不同,茶色有绿、黄、黑,于是产生了绿茶、黄茶、黑茶的名称。茶叶开始成为对外贸易的大宗重要商品,这突出表现在“茶马互市”的兴起。所谓“茶马互市”,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西部和北部从事畜牧业经济的少数民族用马匹等牲畜和畜产品,与内地换取茶叶、布匹、铁器等生活、生产用品的比较集中的大规模集市性贸易活动。当时输往北方的茶叶主要来自四川和陕西汉中地区。 宋代,佛教趋于衰落,道教却超过隋唐时代,当时从京城到全国各地遍设道教宫观。这一时期,揉佛、道于儒的“理学”兴盛起来,理学家大多热衷于“性”“命”“义”“理”的高谈阔论。因此,宋代“饮茶论道”“烹饮品茗”之风比起隋唐时代

4、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时期,“茶马互市”在唐代基础上进一步繁荣起来。茶叶加工出现蒸青散茶技术,使茶真味和本色得到保持。南宋时又发明了炒青技术,进而发展到黄、黑散茶,技术日益提高,熏制花茶也出现了。 元代茶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西北茶叶市场的开放上。西北茶市的开放,使饮茶风气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中间更为普及,从而促进了边茶的大量生产。明代茶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制茶技术的提高和茶叶质量的改进以及诸如茶疏茶谱等一批茶叶专著的问世。比如这一时期鲜叶锅炒、高温杀青、揉捻、干燥的炒青制茶方法已经相当普遍,还发明了红茶制法,开始生产小种红茶等。明代起,中国茶树栽培技艺开始西传欧洲。 清代,饮茶盛况空前。人们应酬、

5、交际、送礼都已离不开茶。茶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已经成为每家开门七件事之一了。 1、从原文看,下列对茶业发展原因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 秦汉统一中国后,巴蜀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更为广泛,茶树种植由四川开始向这些地区传播。 B. 饮茶有驱睡、提神等功效,可供佛教、道教坐禅讲经之用,因而僧侣道士之间饮茶之风盛行,促进了茶业的发展。 C. 魏晋时代,士大夫阶层“崇玄学”,“尚清谈”,玄风盛行的文化氛围使饮茶成为时尚,客观上促进了茶叶的生产。 D. 唐宋以后,我国少数民族开始用牲畜和畜产品与内地换取茶叶、布匹、铁器等生活、生产用品,因而茶叶的需求逐渐增多。 2、下列理解和

6、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隋唐以前的茶叶生产虽有发展,但产量低,采制技术原始,采茶区域较为狭小,茶树栽培较多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 B. 唐代茶叶产地的分布与现代茶区大体一致,茶叶加工制作技术得到较大发展,饼茶制作技术、将鲜茶叶先蒸后捣制作成团块茶的技术进一步完善。 C. 宋代佛教趋于衰落,道教和“理学”却空前兴盛,“饮茶论道”“烹饮品茗”之风盛行一时,茶叶加工注重了茶的真味和本色。 D. 明代是我国茶业继续发展的时期,制茶技术得到提高,茶叶质量有所改进,茶疏茶谱等一批茶叶专著问世,茶树栽培技艺甚至远传欧洲。 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茶业的发展与

7、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很早就开始种植茶树并生产和输送茶叶的四川就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B. 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到明代时我国已经掌握了饼茶、团块茶、蒸青散茶、炒青制茶等不同的茶叶加工方式,茶叶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C. 在倡导绿色食品理念的今天,随着制茶技术的不断提高,具有较高饮用价值的绿茶将逐步取代黄茶、红茶等其他茶类。 D. 随着茶叶生产的逐渐发展,到清代时,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饮料,不再是宫廷享用的贵重物品。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胡砺,字元化,磁州武安人。少嗜学。天会间,大军下河北,砺为军士所掠,行至燕,亡匿香山寺,

8、与佣保杂处。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砺操笔立成,思致清婉,昉喜甚。因馆置门下,使与其子处,同教育之,自是学业日进。昉尝谓人曰:“胡生才器一日千里,他日必将名世。”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久之,改定州观察判官。定之学校为何朔冠,士子聚居者常以百数,砺督教不倦,经指授者悉为场屋上游,称其程文为“元化格”。皇统初,为河北西路转运都勾判官。砺性刚直无所屈。行台平章政事高桢之汴,道真定,宴于漕司。砺欲就坐,桢责之,砺曰:“公在政府则礼绝百僚,今日之会自有宾主礼。”桢曰: “汝他日为省吏当何如?”砺曰:“当官而行,亦何所避。”桢壮其言,改谢之。改同知深州军州事,加朝奉大夫。郡守暴戾,蔑

9、视僚属,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砺。州管五县,例置弓手百余,少者犹六七十人,岁征民钱五千余万为顾直。其人皆市井无赖,以迹盗为名,所至扰民。砺知其弊,悉罢去。继而有飞语曰:“某日贼发,将杀通守。”或请为备,砺曰:“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是夕,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再补翰林修撰,迁礼部郎中,一时典礼多所裁定。海陵拜平章政事,百官贺于庙堂,砺独不跪。海陵问其故,砺以令对,且曰:“朝服而跪,见君父礼也。”海陵深器重之。天德初,再迁侍讲学士,同修国史。以母忧去官。起复为宋国岁元副使,刑部侍郎白彦恭为使,海陵谓砺曰:“彦恭官在卿下,以其旧劳,故使卿副之。”迁翰林学士,改刑部尚书。扈从至

10、汴得疾,海陵数遣使临问,卒,深悼惜之。年五十五。 (金史卷一百二十五) 注: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扈从:随从护驾。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日必将名世 名:闻名 B以母忧去官 忧:父母的丧事C桢壮其言,改谢之谢:道歉 D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竟:竟然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胡砺性刚直无所屈的一组是 (3分) ()砺操笔立成 砺曰:“ 当官而行,亦何所避。”砺知其弊,悉罢去。 百官贺于庙堂,砺独不跪。郡守暴戾,蔑视僚属,砺常以礼折之。 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ABC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胡砺从小

11、就喜爱学习,后来得到韩昉的帮助,同韩昉的儿子在一起接受教育,进步很快,天会十年考中进士第一名。 B行台平章政事高桢在漕运官署设宴,斥责胡砺就坐不懂礼法,胡砺认为自己是政府官员,同时又是今天宴会的宾客,理当就坐。 C胡砺任深州军州事期间,将各县按例设置的弓箭手全部免除不用,每年为老百姓减轻钱币五千余万的经济负担。 D刑部侍郎白彦恭的官职虽然比胡砺低,但因为他过去的功劳,被任命为宋国岁元使,胡砺做他的副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励操笔立成。(3分) 译文: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砺。(4分) 译文: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

12、3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10题。鹊桥仙夜闻杜鹃陆 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阅读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注】惊残:惊醒。故山:即家乡。8、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

13、么作用?(5分)答:9、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3分)答:10、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千古江山,。舞榭歌台,。(辛弃疾永遇乐)(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苏轼赤壁赋)(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王勃滕王阁序)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5分)玛莎俄屠格涅夫许多年以前,我住在彼得堡时,每次雇街头马车,总要和马车夫聊聊天。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他们都是近郊的贫

14、苦的农人,赶着拉着上过赭色油漆的小雪橇的羸弱的瘦马,来到京城,希望挣些糊口的费用,凑些钱还地主们的代役租。 那一天,我就雇了一个这样的马车夫他是个20岁光景的小伙子,身材高大,体格匀称,仪表堂堂。他有一对蓝色的眼睛,红润的面颊,他那一直戴到眼眉边的带补丁的帽子下边,露出卷成一个个小圈圈的淡黄色头发。而且,他那魁伟的肩膀怎么能穿得上这么一件褴褛的厚呢上衣! 然而,马车夫那漂亮的、没有胡须的脸上,露出悲伤和郁闷的神情。 我和他攀谈起来。从他的话语里,也听得出他的悲伤。“怎么啦,兄弟?”我问他,“你为什么不愉快?难道有什么不幸吗?”小伙子没有马上回答我。“是的,老爷,是的,”他终于说道,“再没有什么

15、比这更不幸的了。我死了妻子。”“你爱她爱自己的妻子吗?” 小伙子没有回过头来看我,他只是低下头。“我爱她,老爷。已经过去7个多月了但我还不能忘掉。我心里难过死了呢!她年轻,健壮!仅仅一天功夫,她就给霍乱病夺走了。”“她待你好吗?”“唉,老爷!”贫苦的农人沉重地叹了口气,“我和她在一块儿生活得多么和睦啊!她死时我不在家,所以,我突然在这儿听到这个消息时,人们已经把她埋掉了我立刻赶回村里去,赶回家里去。等到我回来,已经是半夜啦。我跨进自己的小木屋,站在屋子中间,就这样小声地说:玛莎!玛莎呀!只有蟪蛄的吱吱叫。我不觉哭起来,坐在小木屋的地板上还用手掌拍了一下地板!我说:你这贪得无厌的东西你吞噬了她也把我吞噬掉吧!唉,玛莎!”“玛莎!”他突然压低嗓子又叫了一声。他没有放松手里的缰绳,用手套揩了揩眼泪,抖了抖它,放到一边,耸了耸肩膀,就再也没有说一句话了。我跳下雪橇时,多给了他剩下的15戈比。他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双手抓着帽子随后踏着街上空荡荡的雪地,在一月严寒的灰白色的雾里,小步慢慢地挣扎着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