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18年3月课程考试《中国文学史专题(二)》作业考核试题

上传人:A11****业论文 文档编号:118677309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18年3月课程考试《中国文学史专题(二)》作业考核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18年3月课程考试《中国文学史专题(二)》作业考核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18年3月课程考试《中国文学史专题(二)》作业考核试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文学史专题(二)期末考试 一、 填空题。30分 (每题3分)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改以往送别诗中的悲愁情绪,表现了初唐诗人崭新的精神面貌。骆宾王用比兴的手法,借咏蝉寄托身世之感的作品是在狱咏蝉。2、盛唐山水诗人除王维之外,还有 孟浩然 、 储光羲 、 常建 等人。3、王昌龄的 芙蓉楼送辛渐 ,是脍炙人口的歌颂友谊的名篇。其原诗是“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杜甫著名的“三别”诗分别是: 新安吏 潼关吏 石壕吏 。5、韩愈的 马说 寄寓了作者对人才受压抑、遭排斥现象的强烈不满,而柳宗元的寓言名篇 三戒 则入木三分地讽刺了世态。6、唐代传

2、奇中的 枕中计 和 南柯太守传 是著名的讽刺小说 ,成语 黄粱美梦 、 南柯一梦 即从两篇小说而来。7、柳永最擅长写离情别绪,他著名的雨霖铃词最后几句是: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8、李清照词论的主要观点是 词别是一家 。她的醉花阴.薄雾浓云中的名句是 帘卷西风 、 人比黄花瘦 。9、陆游晚年写了两首哀婉悱恻的沈园,分别是: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 , 曾是惊鸿照影来 。又,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棉。 此身行作稽山土 、 犹吊遗踪一泫然。 10、元代散曲主要的作家有关汉卿、 白朴 、 马致远 郑光

3、祖 等。 二、 名词解释。12分1、唐传奇答:唐传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包括志怪、写实,具有有意作小说,多幻设语,篇幅漫长、记叙委婉等特点。2、江西诗派答:江西诗派: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包括志怪、写实,具有有意作小说,多幻设语,篇幅漫长、记叙委婉等特点。3、三言二拍答: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总计四百多万字,收录故事近200篇。“三言”是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则是凌蒙初所编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由于“三言”和“二拍”编著年代相近,内容形式类似,故后人常将其合并,称为“三言二拍”。三、简答题。24分(每道8分)1、赏析杜甫春

4、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有感于诗句的动乱、人民的灾难,流下了眼泪;鸟也为了人们的生离死别之悲,而心弦震颤。以无情之花鸟的感时念乱,突出人在战乱中的深切痛苦。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并运用互文手法,可译为“感时恨别花溅泪,感时恨别鸟惊心”。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2、 简要谈谈琵琶记的文化意义。答:总体上看作

5、者主观希望“为文人立心”,宣传忠孝君臣的封建道德。但其思想内容比较复杂:表明封建社会忠孝难以两全,在“全忠全孝”的同时又有一定批判。在宣传封建道德时,对于当时的黑暗现实也有所批判,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如牛丞相的专横,地方官的腐败。3、李清照前后期的词作在风格上有何不同?为什么?答:李清照前期的词主要是抒发因为赵明诚短期的游学、出仕而产生的相思之情,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展现她的个性风采,虽有一些感伤,但温婉、清丽、俊朗。李清照后期的词,因为心境的变化,词的内容和风格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内容上,多是抒发国破家亡的凄苦之情,有对亡夫刻骨铭心的思念,也有对自己孤寂情怀的描写,风格上具有悲怆凄婉的特

6、色。四、论述题。34分(每道17分)1、 高适、岑参边塞诗各具有怎样的艺术特征?举例具体说明。答:高适的边塞诗雄壮中多悲慨,如燕歌行,记叙描写了边塞征战的现实,如军中的不平等现象、恶劣的环境,军人的两地相思等,特别是对浴血苦战的军人死节不顾勋的高尚品格的赞美,都使人有悲歌慷慨之感,而岑参边塞诗壮中更多奇丽。作者更着力施展奇特的想象,写奇景,通过对异域风光的欣赏描绘,抒发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如白雪歌,其中对雪景的描写,表达了盛唐知识分子高扬的浪漫主义激情。2、 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成就主要有哪些?答:首先,他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创新精神,进一步以文为词。即将散文的章法句法入词,将议论、对话的手法移到

7、词中。他还大量引用经、史、子、诗、赋入词,因此他的词词汇丰富,而且生动、形象、幽默,雅俗共赏。菩萨蛮商心亭为叶丞相赋中:“人言头上发,总向愁里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清新明快,活泼生动。著名的贺新郎中:“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首句即从论语述而中化出。他用散文的句法,同时也遵从词的格律,使词在协律可歌的情况下,气势更为流注奔放,感情更加显得起伏跌宕。在这一方面,他比苏轼取得更大的成就。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说到辛弃疾的语言时说:“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俚语、庾语,一经运用,便

8、得风流。”其次,他的词善于塑造奇伟不凡的形象,如“水随天去秋无际”,“红旗铁马响春冰”,“倚天万里须长剑”,“乱云急雨,倒立江湖”,“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等,这些奇特壮伟的景象以及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形象,激扬着作者建立功业的强烈愿望和血性男儿的阳刚之气。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楼中,他塑造了孙权的英雄形象:最后,辛弃疾词能刚能柔,既有雄深雅健、沉郁顿挫的一面,又能兼收并蓄,化刚为柔。辛弃疾发扬了苏轼词的豪放清雄,又继承了传统词的婉约含蓄,所以形成了他的刚柔相济的词风。刘克庄辛稼轩集序在肯定辛弃疾词“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豪放杰出之后,也承认“其穠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小晏”,指晏几道,“秦郎”,指秦观,两人都是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上举摸鱼儿词表面上就相当地婉约缠绵。所以,夏承焘评此词道:“刚肠似火,色貌如花”(唐宋词欣赏)。辛弃疾暮年所作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是具有这种风格的作品: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中国文学史专题(二) 试卷 共2页(第1页) 选择题答案写在选择题答题区内,其它各题在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