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导处工作总结

上传人:大宝****b 文档编号:118669119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余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导处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余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导处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余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导处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余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导处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余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导处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余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导处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余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导处工作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余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导处工作总结本学期教导处在校长室领导下,教导处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牢固树立教育教学是中心,教学质量是生命的观念,同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扎实开展教导处工作。发挥教导处对学校教学的研究、指导、服务的功能,注重教学过程检查与监督,提高备课组、教研组工作的实效性。现对本学期教导处工作作如下总结:一、主要工作1、继续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本学期教导处组织了多次理论学习与研讨活动,鼓励老中青教师走进多媒体、运用多媒体,与现代化教育接轨。全校教师参加由庐江县教师教育网组织的远程培训,积极利用“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进行上传或下载资料。2、

2、积极响应上级的精神,按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严格执行教学法规,开齐课程,上足课时,做到学科安排不走样,综合实践课程不走味,校本课程安排不走调,确保高质量完成各科教育教学任务。3、狠抓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益。(1)本学期教导处组织进行了两次教学检查,检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并把专项检查与综合检查相结合,专项检查中重点是备课、听课,做到检查有结果,非常注重实效性。从检查的情况来看,教研组及老师整体上都较好,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不按要求书写教案,极少数教师教案太简,听课次数不足,作业批改不细致等现象。(2)本学期教导处注意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规范性,以提高45分钟效益为目标,加强教学案一体化,备课

3、要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胸中有法”。要备课标、教材、资料、学生、教法和练习,学科组内要互相协作,共同进步。毕业班各学科选拔学科带头人,找资料、选考题,资源共享,提高效率。(3)加强了考试工作的管理。除常规期中与期末考试外,成功组织了九年级质检和月考,加强了巡视和管理力度,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加强了考后分析和落实调整措施的力度。每次考试结束,按学科分组研讨,谈经验、找差距、补不足,提高了教师的复习迎考的经验和水平,同时也提高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意识。4、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1)各教研组活动注重教学活动的效益,摒弃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教研,优化课堂教学的环节,提高教学效益,特别对备课、听课、辅导、

4、作业及试卷的批改加强了检查与监督。(2)要求年青老师人人上示范课,人人认真评论、研讨。利用录播教室,让青年教师人人上示范课,既有本组教师的研讨交流,又有本人课后看视频的反思总结。本学期胡伟老师、丁岚老师参加庐江县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荣获一等奖,胡伟老师、丁岚老师还参加市教师大奖赛,胡伟老师荣获市一等奖,丁岚老师荣获二等奖。艾家荣老师、夏登峰老师、夏晓华老师、王燕老师、夏钰娴老师、林强老师、高丽老师、高申菊老师、沈作璋老师论文或教案设计荣获县一、二、三等奖。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另外,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对其它的任课教师也进行了听课评课活动,均达到了

5、预期目标。5、继续加强教研组建设。各教研组认真制订学期教学研究计划,明确研究重点任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切磋教法学法,上好常规课、研讨课,积极开展评课交流,不断总结提高。同时,引导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改经验,指导课堂教学,关心新教师成长,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争先创优意识。本期继续进行青年教师培训,老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丁岚老师、胡伟老师积极学习陈雄兵主任、霍尚平老师、艾克凤老师和韦诗中老师的教育教学经验,高丽老师积极学习许德祥老师、高文斌、高宗法老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也给青年教师无私的帮助,使青年教师得以尽快地成长。6、继续规范教导处工作,加强自身建设。充分认识教导处的职责,提高

6、工作的主动性与计划性,力求工作公正、公开、透明,努力提高教导处对教师的服务意识,增强教学工作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7、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把课改的精神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扎实开展各类教研活动,大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开展“清晰的课堂教学,有效的作业设计”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关注学生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8、加强课改的过程管理。有计划地举行以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为主要形式的课改研讨活动,学会反思,总结经验与教训

7、,扬长避短,优化教学。本学期继续进行推门听课活动,提高了学校的常规课的教学质量,培养了一批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而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我校的课堂教学水平。9、积极注重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这学期各组均派遣老师参加了省、市、县级教研活动,多次组织教师参加颐和中学举办的教研活动。这些活动,开拓了老师的视野,拓展教师的思维,提高了老师的综合素质。10、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坚持开展以教研活动为形式,以课题研究为内容的科研活动。并将研究成果结集汇编,建立好教师的教科研档案,作为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二、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常规是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准则,良好的管理体制是我们顺利实施课程改革,

8、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理论指导实践。学校对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集体备课、教师的听课作了具体要求,对教师的上课、备课、听课、教学随笔或反思也作了具体的要求,让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因此,我们重点做好了如下工作:1、抓常规,促进管理更加规范。本学期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做到了“开齐、上足、教好”,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学期加强了查课力度,也加大了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与考核。本学期突出了教学管理中的“五抓”:(1)抓备课。备好一节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课堂教学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依据课程标准

9、,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大家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学期教导处对各教师的教案检查了四次。每次检查后,教导处都认真总结,如实反馈,促使教师改正缺点,发扬优点。(2)抓上课。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上好一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继续加强听课,采用推门听课制度,促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提高了课堂效率。(3)抓作业批改。本学期学校对教师的作业批改进行了新的考评办法,提高作业批改的要求,加大了激励措施。教导处对各科作业批改情况抽查了四次,但少数学生作业书写不规范,书写习惯也不是很好,作业本不够整洁。而少数任课教师每次的作业布置也不尽人意,批改不

10、够认真及时,马虎应付;作业量少而简,有的甚至文不对题,没有布置相应内容的作业。不过,大部分教师还是认真的,能够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处理,及时向学生辅导改正。(4)抓课后辅导。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强课后辅导,引导学生加强对学习的责任心。(5)抓教后反思、考后反思。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后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使自己的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课后要及时进行反思,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目的。毕业班名次月考结束,按学科组分组研讨,谈经验、

11、找差距、补不足。提高了教师的复习迎考的经验和水平,同时也提高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意识。2、以“学生”为中心点,规范学习行为着力抓好学生的“规范”教育。从学生的基础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训练抓起,抓纪律,抓常规,抓行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受制于学生的素质和学习风气。我们清晰的意识到,班风不正,学风不正,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无聊。教育质量就难以提高。我们精心挑选优秀班主任,同时要求各科老师努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明确目标,端正态度。同时我们畅通学科老师和家长的联系渠道,一有情况及时联系。我们注重早读和课外活动的利用,加强对学生的上课、作业、预习等基本习惯的培养,注重“培优辅差”工作,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认真辅导,为有效提升整体教育质量提供保证。三、工作中问题的反思本学期教导处工作有了一定的改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益,促进了教育教学发展.不可否认,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仍需要进一步转变,教师队伍建设难度增加。在过去一学期,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面临许多的困惑。如果从制度上加以改革,建立起真正的激励机制,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工作会做得更好。 大余县第三中学教导处 2020年1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