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分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践标准 保安全实践

上传人:章** 文档编号:118662514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16.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管理分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践标准 保安全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医院管理分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践标准 保安全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医院管理分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践标准 保安全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医院管理分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践标准 保安全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医院管理分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践标准 保安全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管理分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践标准 保安全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管理分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践标准 保安全实践(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执行标准我最行,实践案例: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践标准 保安全,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建院,1949年,被省卫生厅和宜昌市政府定为 “建设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依托医院”,确立“一院两区一分院”战略发展模式,2014年,被授予 “三级甲等医院”,1994年,2003年,增挂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2年,成立 PET中心,2013年,2011年,新购55亩土地,2015年,新门急诊 综合大楼,2016年,胸痛中心成立,医院简介,全国静脉治疗现状,静脉治疗给患者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存在技术风险和安全隐患,蔗糖铁外周静脉输液后2天,去甲肾外周静脉泵入后1天,多西他赛外周静脉化疗后3天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新的理念、技术等不断涌现,静脉治疗在挽救患者生命、促进患者康复中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一项基本且应用最为广泛的护理实践活动,并发展为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专业领域。,如春风般走来,找出临床实践与规范差别,全国静脉治疗现状,目 录,现 状 把 握,1,根 因 分 析,2,对 策 实 施,3,管 理 成 效,4,现状把握-我院静脉治疗现状,根据2014年1月-6月各科室的上报数据,分析:我院静脉治疗并发症(药物渗漏、静脉炎、脱管)发生率偏高,计划于2014年7月进行横断面调查,1、横断面调查,2014年7月7日9:00-11:30 对各临床科室静脉治疗情况进行现场调

3、研,2、问卷调查,2014年7月7日 9:00-11:30对各科室1名低年资(3年)护士进行静脉输液知识问卷调查,调研方法,现状把握-我院静脉治疗现状,全院输液率85.19%,调研结果 ( 2014年7月7日 ),现状把握-我院静脉治疗现状,统计结果显示:62.1%头皮钢针和4.8%留置针选择不合理,问题1 输液工具选择不合理,现状把握-我院静脉治疗现状,问题2 导管固定不规范,现状把握-我院静脉治疗现状,问题3 护士静疗知识掌握不全,(人次),问题4 患者健教知识掌握不足,问题5 其他,现状把握-我院静脉治疗现状,现状把握-我院静脉治疗现状,小组结构不合理 科室监管力度不够联络员督导不够,人

4、,料,法,环,测,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联络员考核机制,贴膜黏贴效果欠佳,易卷边、松散,输液工具材质、型号、价格不能满足患者需要,护理人员对静疗风险不够重视,处理问题不及时,未按培训要求掌握相关规范和操作要求,护士缺乏静脉治疗相关知识,工具选择不合理,患者依从性低,受到经济、地域等因素影响,责任心不足,职责落实不力,患者衣袖不适宜,造成贴膜松散,缺乏对培训效果的奖惩机制,医保政策限制,部分操作、卫材不允许收费,导致医务人员对工具选择的积极性不高,三级质控落实不力,培训方法和力度不同导致培训效果参差不齐,陈旧的护理方法和管理流程,联络员更换频繁,小组工作缺乏连续性与及时性,根因分析,欠缺完善的上报

5、平台,系统层面,护士和患者层面,系统层面,对策实施,对口管理安排表,一、重构IV-Team-整体化管理,对口联系到病区、解决临床问题 责任到人,对策实施,成员优化、明确分工,为护士提供专业培训和教育 为患者提供专业的静脉输液护理,传递新业务新技术 总结、研究,-系统层面,二、建章立制-规范护理行为,于2014年建册,2016年修订,对策实施,完善管理制度、职责、流程,规范临床护理行为,-系统层面,三、搭建信息平台-数据网络直报,-系统层面,对策实施,每月汇总分析,四、把控风险点-加强安全管理,-系统层面,对策实施,四、把控风险点-加强安全管理,-系统层面,对策实施,完善随访制度,四、把控风险点

6、-加强安全管理,从住院到出院,专科护士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专业化随访为,-系统层面,对策实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指导临床护士,a.完善随访,预防和发现并发症,把控置管风险点,2,安全告知随处宣教 特殊药物警示卡的应用,水胶体、喜辽妥、如意金黄散等外贴/敷的应用,避免和处理静脉炎,功能敷料的选择,减少脱管和皮肤损伤,心电定位技术的应用,减少置管并发症 新型约束工具(实用专利)的应用,防脱管,四、把控风险点-加强安全管理,-系统层面,对策实施,把控置管风险点,2,“熊手套”双重约束,b.改进护理方法,预防和处理并发症,邀请外院专家会诊,并发症多学科会诊,四、把控风险点-加强安全管理,设置于

7、我院新门诊大楼,每天可接待30余名患者就诊,-系统层面,对策实施,c.多学科处理,有效控制并发症,d.开设专科护理门诊,提供延续服务,以规范为指南,将输液工具选择、穿刺部位选择、导管固定、导管维护、相关并发症等内容纳入质控 三级质控(护理部)1次/季度;二级质控(大科)1次/月;一级质控(病区) 1次/周;小组联络员随时指导和督查。,五、实施三级质控-促进质量持续改进,每季度汇总分析,促进改进,-系统层面,对策实施,六、周边辐射-促进区域静脉治疗管理,-系统层面,对策实施,近3年共举办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及学术讲座10余项,为区域护理人员传递专业知识,辐射人群达2000余人,举办区域技能竞赛,提

8、专业水平,1,组织维护技能竞赛,提高区域护理水平,让患者回家亦能得到专业护理,六、周边辐射-促进区域静脉治疗管理,-系统层面,对策实施,建立区域维护网络,方便患者,3,利用新媒体搭建区域专科交流平台,4,六、周边辐射-促进区域静脉治疗管理,-系统层面,对策实施,院外会诊:置管约20余次/年;并发症处理40次/年,省级继教“血管通道器材相关并发 症的防治进展学习班”在当阳举行,承担院外会诊、技术指导,5,静疗专家下基层,6,七、增加耗材品种-,-系统层面,对策实施,满足不同经济层次患者的需求,促进输液工具的正确选择,-护士层面,一、分析国内外现状-改变静脉治疗理念,对策实施,-护士层面,二、重视

9、培训-促进行为规范,集中理论培训,1,对策实施,对低年资护士进行百针培训计划,提高穿刺水平,计划记录表,实施现场,“百针计划”,二、重视培训-促进行为规范,-护士层面,演练式培训,2,对策实施,培训方案,培训现场,“百针计划”,“维护技术”规范培训,二、重视培训-促进行为规范,-护士层面,演练式培训,2,对小组成员进行维护技能培训,以点带面,提高整体水平,对策实施,-护士层面,二、重视培训-促进行为规范,疑难病例分享,3,通过疑难病例分享和讨论,导管工作坊手把手的指导,护理临床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对策实施,导管工作坊,4,二、重视培训-促进行为规范,-护士层面,教学视频分享至QQ群内,护士

10、在家即能学习和练习,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翻转课堂,5,对策实施,a.在QQ群内教学,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翻转课堂,二、重视培训-促进行为规范,-护士层面,职工在手机上可随时随学习视频,视频教学在医院内网中的运用,远程视频教学输液护理实用技巧浅析视频会议,5,对策实施,b.在职工平台进行视频教学 c.接受远程视频教学 d.在院内网进行教学,三、抓骨干人才-规范专科护士管理,院内专科护士考核标准及管理制度,国家级、省级专科护士一览表,-护士层面,联络员进行年度考核,对策实施,在湖北省二级医院PICC/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临床实习中,让专科护士充分发挥所长,3次均获得学员高度评价,同时达到教学相长的作

11、用。,-护士层面,对策实施,三、抓骨干人才-规范专科护士管理,一、患者参与管理-共同促进静疗安全,面对面宣教,1,工具运用,3,健教处方的运用,2,健康知识讲座,4,对策实施,-患者层面,视频宣教,5,微信平台宣教,6,自制宣教口诀,7,PICC自我管理口诀,一、患者参与管理-共同促进静疗安全,对策实施,-患者层面,管理成效,数据统计:静脉治疗并发症持续降低,-总体成效,钢针的使用率大幅减少,静脉输液工具选择合理性-持续提高,1,管理成效,-输液工具选择方面,导管固定规范性-持续提高,2,脱管例数减少明显,管理成效,-导管固定方面,护士输液知识掌握程度-持续提高,3,管理成效,-护士培训方面,

12、主动静脉治疗行为明显增加,2016年7月-8月,我院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进行了研究。实验组54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静脉治疗临床教学,对照组53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个月后对比两组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结果分析如上图。,2014年宜昌区域部分辐射,2016年宜昌区域全辐射,社会成效,区域辐射影响:2016年已实现宜昌区域全覆盖,1,我院第三方电话回访数据统计,2,社会成效,第三方电话回访部门每月对回访内容进行汇总、分析。,如图所示,患者对穿刺技术不满意的程度逐渐下降。,患者依从性提高,2,社会成效,2016年我院开展“提高PICC带管患者院外依从性”品管圈活动,分析如上图。,发展方向,系统 完善,从医院层面进一步完善静脉治疗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强化MDT和医护一体化理念,模式 创新,运用除品管圈、PDCA之外的模式参与管理,改变质量控制方式单一的困局,硬件 优化,静脉输液工具材质的探索与血管可视化工具的普及,静脉如同生命一样,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们保护的不只是静脉,更是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尊严。,始终谨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患者,我们希望保障患者得到应有的安全、高品质的输液护理。,结束语,敬请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