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的好习惯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18658053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的好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的好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的好习惯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的好习惯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的好习惯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的好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的好习惯(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安中心小学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的好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个人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但习惯是其重要的基础。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基于以上认识,我校历年来重视养成教育,在德育工作的实践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基础工作来抓。我们倡导:以文明习惯教育为突破口,进而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自律习惯方面培养学生好习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多年来的实践,我们虽然在学生一些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上有了一定的做法,但是也感到“一头沉”的问题,即学校重视,家庭忽视;学校本身又偏重于校内的教育,而缺乏与学生家庭

2、的联系和协作。这些问题,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习惯受多方面影响,“一致化”是重要的教育原则,只有把家庭和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共识,整体培养,齐抓共管,才能固化学生的好习惯。于是,我校参加了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联动式习惯培养模式”的课题研究,并确立了子课题。我校的“通过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好习惯的方式方法的研究”课题,立项为白城市“十一五”经费资助一般课题,并深入开展研究。现就课题研究主要观点及体会等进行简单陈述。一、课题的提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良好习惯主要在学校里养成。”可见,强化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3、,是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幸福教育的根源。好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它是促进人走向成功的阶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所以在教师做出努力的同时,必须有家长的配合,不能给不良习惯产生留有漏洞。在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同时,我们提倡“家校合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鉴于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我校确立了此项课题,旨在通过课题研究,找寻一条学校与家庭相互合作,更新家长观念,提升学校与家庭教

4、育的质量的新途径。(一)改变不容乐观的儿童习惯现状,培养自理、自学、自律的新型人才世界进入21世纪,我们面临的科技、知识、经济等方面的竞争与挑战日益激烈。而众多竞争的核心是人的竞争,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将是国民综合素质。人的综合素质之核心是健全的人格,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赖于一系列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孩子,他们是家庭的希望;作为学生,他们是学校的太阳;作为人才,他们是社会的未来。可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凝聚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期盼。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决定他们能够顺利成长、快速成才的关键所在,这是一道摆在每一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容忽略和逾越的重要课题。反观我国当今这代少年儿童,他们大多是独生

5、子女,从小备受家人、社会等方面的无微不至的关爱。现代家庭,面临着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四二一”状况比比皆是,不少家庭缺乏正确的育人理念,无论大小事情,一应包办代替,长期严重的“关爱过渡”,导致孩子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都被剥夺。孩子在成长的初始阶段,就事事处于被动地位,这对他们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形成是极其不利的。根据我们实验初期了解,进行了问卷调查,设计的问卷是从如下方面对学生的习惯进行调查的,即: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对人有礼貌,诚实不说谎,讲究卫生,勤劳节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据对我校398名孩子的调查,发现尊敬老人、孝敬长辈占总数77%;尊敬老师,主动向老师问好占总数87%;自觉

6、遵守学校行为规范和课堂纪律占总数80%;课余时间能阅读课外书籍占总数45.7%;不用家长督促自觉完成作业占总数69.2%;按时起床,不睡懒觉占总数30.2%;晚上按时睡觉占总数57.8%;学习用具自己整理占总数68.1%;主动承认错误占总数60.7%;心中有他人,互相谦让占总数69.7%;养成饭前便后自觉洗手的卫生习惯占总数48%;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占总数37.4%。从我校学生的实际看,学生中存在的几大不良习惯(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害怕承担责任;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不爱劳动;学习不刻苦钻研,常常被动学习;自律、自理能力差,不能主动约束自己;依附性强等)。家长在反馈中写到:希望老师能严格

7、要求孩子,加强养成教育;老师与家长多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更好的促进孩子的成长;将培养学生好习惯坚持不懈的落到实处,使之成为孩子自然而然的行为;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教育;希望学校加强对学生劳动能力的锻炼等等。通过对学生习惯现状的调查,我们感觉到不容乐观的儿童习惯现状,与时代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将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以生活习惯自理、学习习惯自学、纪律礼仪习惯自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实施素质教育,是本课题研究的主攻目标之一。(二)克服家校教育分离倾向,挖掘和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实现家校合作养成教育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重要时期,儿童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有直接影

8、响。教育孩子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使命。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出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局面时,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国家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平时我们虽然重视家校合作,但很长时间内合作的方式方法都没有大的改变: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平时则由教师与学生家长随机交流。家长会已形成制度,由班主任主持,科任教师和全体学生家长参加。会上一般先由教师介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并就学生教育的有关问题对家长提出合作要求,然后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由于时间紧,议题多,教师和家长之间深入的交流很难进行。事实上,不少家长往往只重视

9、孩子的智力发展、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忽视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由于学校学生家庭结构的多样性,有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单亲家庭等,而这些家庭中,因家长受教育的程度差异,多多少少存在教育思想不正确,或能力不够,或教育方法不当,或为生计所困,造成这些家庭中的反教育行为的存在(反教育行为指,不含教育性,不具有教育价值,对学生不起作用,甚至起反作用的行为。)以及学生不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存在。我们知道,教育孩子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使命。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出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局面时,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创设一个环境,提供一个平台,架

10、起家校互通的桥梁,凝聚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密切家校联系,探索好习惯培养新的家校合作方式方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攻目标之二。二、研究的主要成果经过近3年的研究,我们开展了家校互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初步探讨,总结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通过家校间联合、生生间合作、亲子间交流、师生间激励等多方立体互动,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们的身心在全面健康地发展着。(一)好习惯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健康幸福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教科研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总体上看,在少年儿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

11、中培养一系列基本的做人、做事和学习的良好习惯,对他们的健康幸福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养成良好习惯促进了少年儿童基本素质的提高;养成良好习惯是少年儿童能力的重要生长点;某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对某些人格特质有促进作用,这些良好习惯的积累、泛化、整合、升华,必将对少年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为少年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好习惯的培养应高度重视家校教育协调一致目前社会存在较为突出的“5+20”的现象,即5天的学校正面教育加上2天的家庭教育及社会负面影响教育等于零甚至出现负数,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可以对影响学生的校内环境进行控制,而小学生现仍有一半多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这段时间

12、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不会得到有效延伸,就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家庭与学校如船上的两只桨,需要协同用力,才能达到理想之岸,缺少哪一种教育的配合都会对教育过程产生破坏作用。因此,建立起一个培养学生好习惯的家校合作的网络机构,是至关重要和必要的。这就要求学校、家庭双方面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开展多种方式的家校合作,对学生教育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施加影响,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实现两种教育时空上的紧密衔接,有利于保证两种教育在教育方向上的高度一致,有利于实现两种教育的互补作用。(三) 榜样示范,身教重于言教华东交通大学王东华先生认为:习惯的培养更多的要靠潜教育

13、。我们认为每个孩子都可以从他周围的成人身上找到“影子”。如果身处孩子周围的父母、老师有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习惯就非常容易。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我校努力构建的“群、环、场”育人模式,即:运用系统原理,协调各方面教育因素,使学校、家庭、社会、自然、人文的教育功能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一个一致性的育人群体“群”,结成一个连续性的育人环路“环”,构成一个同构性的教育场“场”,努力实现学校教育的最优化。我们强调全员育人,部门间教育环节间的相互衔接,高度协同。特别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提出“教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培养好习惯”的口号。1、好习惯论坛,促进教师角色的自我转换理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

14、教师的教育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虽然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育方面的知识比起大部分家长要稍胜一筹,但就如何能更好的进行家校间有效合作培养学生好习惯,还是缺乏更深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因此,我们课题组充分利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为教师印发了“108个好习惯”材料,带领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美丽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方法总比问题多、家校合作论等书籍,聘请了关鸿羽、程鸿勋、孙蒲远有关专家来校做讲座,并要求课题组成员自主学习有关家校合作培养习惯的文章,利用每周教师例会前的二十分钟,设立课题专题论坛“好习惯论坛”,干部、教师们将学习体会、收获及在工作中教育的经验教训

15、及所感、所悟、所思进行交流,如:“好习惯比分数更重要”、“教师应养成的几个好习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一致”、“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评价功能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回答问题的习惯培养”、“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和学生一起学会倾听”、“认真按时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在台前大胆发言的习惯”、“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等。校长、德育干部、教师点评,达到互学互促、提高了教师研究水平。课题组还通过校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橱窗等形式在师生中进行习惯培养的宣传,教师们在学习、交流、研讨中,树立了正确的育人观。通过学习培训,教师们认识到教师不但是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好习惯的策划者、组织者、参

16、与者。更应是一个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庭,服务于社会的服务者,教师的舞台不仅仅局限于三尺讲台,更要走近家长,走进家庭。教师们认识到习惯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家庭教育的指导也不是程式化的,具有独特性,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家庭情况要有不同的指导模式。在指导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不是指挥与服从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应在交流、沟通中商量。通过不断地学习,课题组成员对教师角色有了新的认识,这为进行课题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平台,同时也能切切实实地指引家长进行课题研究。2、家长、教师注重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习惯培养专题讲座,组织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提高家长的认识。我们倡导父母要学会利用模仿的心理机制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模仿分为有意模仿和无意模仿,特别是无意模仿对孩子的影响更大。比如:父母见人很随和,主动打招呼问好,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